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洋 《吉林农业》2006,(8):11-11
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称抽穗结实期。此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是攻粒重和促进成熟。在穗多粒多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粒饱,减少空粒和秕粒,在霜前充分成熟,实现高产。1、施肥酌量水稻抽雄期追施  相似文献   

2.
为摸索滇中山区不同海拔生态区域食粒豌豆不同播期生育进程、最佳播期及产量表现,采取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播期烟后食粒豌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确定不同播期烟后食粒豌豆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及最佳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山地食粒豌豆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且生育进程有逐渐变慢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烟后山地食粒豌豆最佳播期为9月10—30日;滇中山区烟后种植食粒豌豆的单株生产力、有效株数、有效荚数、全生育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植株进行分期遮光试验,认为;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始期是影响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高峰期是玉米植株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吐丝期是决定单株产量和穗粒数的临界期;对百粒重有显著影响的时期是胚乳游离核期和快速灌浆期;果穗顶部籽粒比中、下部籽粒发育较迟,当中、下部籽粒进入快速灌浆期时,顶部籽粒则停止干物质积累,成为败育粒。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29-231
为探索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时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喷施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大喇叭口期喷施后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最大,3个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喷施药剂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鉴于吐丝期植株高大,不便于喷施药剂,所以,建议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如果错过了大喇叭口期,可以在玉米吐丝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大豆荚生长与粒数和粒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以黑河17等13份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系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材料随着单荚粒数由2粒增至4粒,在始粒期的平均单荚壳重也由77.33 mg增至139.77 mg;不同基因型材料随着单粒重由170 mg增至330 mg,始粒期的平均单荚壳重也由77.33 mg增至156.40 mg.始粒期荚壳物质积累量大是多粒荚和大粒荚形成的物质基础.中小粒材料3粒荚、大粒材料2粒荚的粒重与荚壳重的比值最大.去荚后剩余荚单粒重略增加,但不能补偿粒数的减少,当多余的光合产物不能进入籽粒时,就残留在荚壳中,增加了荚壳重.  相似文献   

7.
针对豫南稻茬麦区冬小麦面临的灌浆期高温胁迫问题,2015—2017年连续2 a开展播期试验,以探讨不同播期冬小麦产量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为通过调整播期降低冬小麦灌浆期高温胁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其他播期相比,10月中旬播种处理的冬小麦灌浆期光水资源充足且日均温和日均相对湿度较低,10月下旬播种处理的冬小麦灌浆期光照比较充足,11月上旬以及中旬播种处理的冬小麦灌浆期日均温相对较高、日照时数较低。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降低趋势,以10月中旬播种处理产量最高,较其他播期处理增产1.64%~129.61%,穗数增加3.06%~73.25%,千粒质量增加1.44%~24.98%,穗粒数增加5.62%~32.71%。通径分析显示,2 a间日均温和日均相对湿度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负效应,日照时数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正效应;2015—2016年气温日较差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正效应,降雨量对穗粒数起负效应;2016—2017年气温日较差效应不明显,降雨量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正效应。可知,限制冬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温高湿,对冬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起正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综上,10月中旬和下旬播种的冬小麦灌浆期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直接正效应大,缓解了高温高湿的负效应;11月上旬和11月中旬播种的冬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受高温高湿、阴雨寡照影响较大,且气温日较差较低,产量降低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花粒期的管理非常重要,要想稳粮保产,提高玉米的产量,就必须注意玉米花粒期的管理,玉米花粒期的管理并非治而重在防,这得从5个方面预防。  相似文献   

9.
油后直播杂交稻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30个水稻基因型,研究油后直播6个不同播期粒质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30种水稻在6种不同播期下水稻粒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2)同一基因型在6种不同播期下千粒质量的极差最大为6.33g,最小为2.17g;变异系数最大为5.27%,最小为2.00%。(3)千粒质量随播期变化趋势可分为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开口向上抛物线型和跳跃型3种。根据千粒质量在不同播期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将水稻千粒质量对播期的反应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  相似文献   

10.
以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以10月13—23日为最佳播期,早播、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应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相对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说明本生态条件下,在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数来提高小麦产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玉米花粒期(即抽雄至成熟),茎叶停止生长,进入以籽粒发育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期,此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1.及时浇水。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及时浇大水,保持田间持水量在80%左右;乳熟至蜡熟期保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L ogistic生长方程 W =K/ (1+ ae-bt)对寒地水稻品种 (系 )强、弱势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分析 ,并依配得的 L ogistic方程导出了若干个子粒灌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 ,强势粒的起始灌浆量、最大灌浆强度高于弱势粒 ,有效灌浆期比弱势粒短 ,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期早于弱势粒。强、弱势粒各项灌浆参数均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最大灌浆速率期早、平均灌浆强度高 ,弱势粒起始灌浆量大、最大灌浆速率高 ,强弱势粒同步灌浆性强 ;结实率高 ,寒地超高产水稻品种应适当提早抽穗期 ,从而提早弱势粒最大灌浆速率期 ,保证较高结实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中后期包括穗期和粒期。从拔节至抽穗的这段时间是穗期,而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的一段时期,此期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时期。夏玉米生长期高温多湿,发育快,生长期短,一般出苗20天左右即开始拔节,此期玉米的根、茎、叶开始旺盛生长,雌、雄穗相继开始分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穗期管理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田间管理时期。此期要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使之均衡发展,最后达到促秆壮穗的目的。花粒期主攻目标是保护叶片,特别是雌穗上部叶片,提高光和强度,促进粒多粒重。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4~6 d、6~8 d、6~8 d,落粒率分别为4.73%、20.78%、75.67%、87.73%;种子发育中、后期倒伏植株的落粒率低且千粒重大;落粒起始时间与植株高度和小花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乳熟前期(26 d)落粒受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影响大,种子芒长是此阶段落粒的主要因素(R=0.9971);蜡熟期(32 ~36 d)植株越高、枝条越细、小穗数/枝越少、小花数/枝越多则落粒越大,而花序柄长度与直径越大则落粒性显著降低;到成熟期落粒性与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漯河市6年3地种植的7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8年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灌浆末期千粒质量最高,2019—2020年灌浆始期及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积累均较高;临颍地区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最终千粒质量最高;漯河市年际间、不同地区间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差异均显著;粒质量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是影响漯河市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高气温是主要限制因素;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保持一定时,最高气温每提升1℃,千粒质量增加1.63 g。因此,选择灌浆速率较快、灌浆快增期时间相对较长的品种,同时注意协调穗粒数及有效穗数是提高河南漯河市小麦产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熟期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河西地区不同熟期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粒质量的影响,对6个不同熟期类型(早、中、晚)春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并推导出了次级参数,同时对粒质量与不同参数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晚熟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高、灌浆期(T)较长、灌浆高峰灌浆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缓增期灌浆速率(R3)急剧下降.早熟品种灌浆期短,灌浆高峰灌浆强度小、持续时间短,缓增期灌浆速率高于中、晚熟品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灌浆过程来看,平均灌浆速率对粒质量的影响大于整个灌浆持续时间.从阶段灌浆参数分析来看,渐增期灌浆速率(R1)、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3)是影响河西地区不同熟期春小麦粒质量的主要参数,其中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质量的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经微机分析,建立丛插茎蘖苗,搁水始期与旱育秧早稻产量形成及穗粒结构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丛插茎蘖苗对产量形成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影响最大;搁水始期对产量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在适宜范围内都为正效应;保证足够单穗实粒数,适宜的成穗数是形成高产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18.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0个大豆品种(系)的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与单株粒数(r=0.668~(**))、单株粒质量(r=0.662~(**))、荚期植株鲜质量(r=0.5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质量(r=0.670~(**))、荚期植株鲜质量(r=0.721~(**))呈极显著正偏相关。通径分析显示,荚期植株鲜质量(0.461)和单株粒质量(0.412)对小区产量的直接正向影响较大;在所有性状中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荚期植株鲜质量可以解释70.2%小区产量的变异,以这3个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1357.28+0.861x_3+1.736x_9+16.448x_(10)。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荚期植株鲜质量对大豆小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选育黑龙江省西部生态区域高产大豆品种(系)时,除应注重选择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外,还应关注荚期植株鲜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播期对大麦籽粒性状的影响,为大麦籽粒性状的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6-2008年,选用19个大麦材料,分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大麦籽粒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大麦籽粒长度和宽度有显著影响,对籽粒厚度、长宽比和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籽粒长度和长宽比增加,籽粒宽度、厚度和千粒质量减小。参试材料中,籽粒长度有9个同质群,籽粒宽度有6个同质群,籽粒厚度有5个同质群,长宽比和千粒质量各有10个同质群。籽粒的长宽比与粒长,千粒质量与粒厚、粒宽之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493和0.361。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与粒厚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和-0.291,达显著水平。【结论】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籽粒容积变小,早播有利于大粒的产生;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麦材料籽粒性状之间的差异呈现出千粒质量>长宽比>粒长>粒厚>粒宽;大麦千粒质量的高低与粒长、粒宽和粒厚关系密切,表现为粒厚>粒宽>粒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