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原有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的群体性分化,不仅是土地流转的基础条件,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土地流转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关乎城镇建设的土地利用,合理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城镇建设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土地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为新型城镇的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与此相对应的,城镇居民群体的扩大,规模化生产模式的推进,也使得农产品市场需求向着多元化发展,对土地流转的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6,(7)
正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为适应城镇生活,他们迫切需要城市生活与规范的教育,也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生活技能的继续教育,需要社区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并不是成人教育模式的简单延伸,更不能是城市社区学院模式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转移,需要加大对事关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由于金融业的逐利性特点,金融支持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其中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现有研究中,尚缺乏对金融支持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理念的探讨。探讨这一基本理念,有助于合理地运用金融工具和制定金融政策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关键点是贯彻民生金融理念,充分发挥民生金融的特点和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民生金融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这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引导金融市场充分地参与。坚持发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民生金融理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需要金融体系的有效支持。通过阐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分别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个方面介绍金融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支持,提出了金融支持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既要注重制度建设,也要关注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战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95-19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从供给侧发力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就是围绕以人为本建设新型城镇,优化新型城镇产业结构,实现新型城镇的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宜业乐业;通过社区营造形成新型城镇社区而宜居安居,培育新型城镇的内在成长动力。加强教育资源的供给与改革而助建设主体成长发展,为新型城镇持续发展输送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民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模式封闭落后,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农民职业教育自身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关注对资源的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此外,城镇内生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城镇与产业的结合,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具体的城镇化个案,资源的利用、产业的开发以及城镇内生动力的引导与发展等问题,只需立足当地考量。对山东临沂这样的地级市,在铺陈辖区内众多城镇化的蓝图过程中,则需要更具全局性的眼光与更加科学的见地。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81-18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数量日益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加速集聚,对山东省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做出阐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希望能够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方兴未艾,其强大的集聚功能吸引 大量的农村生产要素流入城镇,农村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有效促进了城镇 化的发展,但其带来的农业人口流失、农业产业萎缩等也给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一 系列困局与挑战,继而影响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面对空心化带来的城镇化发展瓶颈,应 该转变城镇发展理念,提高城镇发展的综合和进行城乡治理制度创新,并以此为纽带,在夯实农 村现实发展能力、克服农村空心化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最终实 现城乡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骏 《农业与技术》2015,(3):130-131,134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城镇建设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而诞生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在以此为背景进行的城镇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种设施,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以城镇的现实情况为根据,以满足城镇未来发展需求为目的,对城镇园林绿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设计。因此,本文将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镇园林绿化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设计的原则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城镇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供需矛盾是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原理,通过构建城镇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来揭示城镇水资源供需的内在机理,同时对模型进行仿真检验以预测中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下水资源供需的发展趋势,发现2020年城镇水资源会面临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状况,并基于预测结果对现行机制下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我们应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经济、发展特色乡村经济,发展改革、促进城市各方面均等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6,(1):42-46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三门峡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针对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城市品牌、县域纽带、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四种发展战略,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但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是土地资源被占用,农村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而城镇土地需求又越趋紧张。在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就需要对乡镇土地管理措施进行优化,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今后发展的改进措施,为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71-27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既需要高科技引领,也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支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城乡格局,从业者素质要求等方面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长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支持,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持续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作为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城镇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阐述我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河南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GDP发展至上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建立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提出,以应对过速城镇化产生的问题.本文在系统阐述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基础上,聚焦作为城镇弱势群体之一的城镇少数民族,提出大力加强城镇少数民族参与新型城镇化过程应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作者提出公众参与的地理信息系统(PPGIS)作为促进城镇少数民族参与城镇建设的新媒介,将在提高少数民族融合程度方面发挥积极广泛的作用,应予以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对农民来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他们为之苦苦追寻的梦想,而农村与城镇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民对城镇的向往之心越来越强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使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同时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和人的无差别发展,它不仅是农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农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助推城镇化,通过发展产业支撑城镇化,将文明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实现城镇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77-178
城镇化的过程是涉及地理、人口、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复杂演化过程,但其发展都需要立足于"人"的视角,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本文以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人的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要确立人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镇综合承载的能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镇,为进一步推动河北省人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领先城镇化发展到城镇支持、反哺农业的历程,通过总结发展历程和分析目前美国城镇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结合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际,从3个方面提出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