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托农业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五华县蔬菜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俗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乡村休闲新业态,谱写了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本文从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角度出发,通过调研五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种植项目种类分布不均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等短板,并提出促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文化”和“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等解决策略,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珍奇瓜果园的建造与周年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奇瓜果园是珠海市农科中心应用温室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种植奇特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而建造的观光农业项目,通过艺术布局,充分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融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与示范推广为一体,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做强做大敦煌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需树立"一个农业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理念",通过"三抓三提高",推动"五项措施"落实,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体验营销:农业科技园区体验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峰  何志胜 《农业科技管理》2006,25(6):55-56,70
高科技农业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观赏性和可参与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体验营销是体验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选择,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体验经济是大势所趋。文章重点阐述了在农业科技园区开展体验营销的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蔬菜在都市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发挥的作用,突出了蔬菜的多样性和观赏性、传播蔬菜文化和展示艺术内涵、展示现代农业高科技栽培技术、建造观光采摘园区。分析了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投入和销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强调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多种途径销售高端蔬菜产品。  相似文献   

6.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创意农业旅游运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业旅游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产物,植根于农村特有的资源如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成为农业增收的新途径。探讨了不同的农业旅游项目通过不同的运作模式,发挥对农业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旅游景观普遍存在着文化,以多种形式表现着文化,往往是审美与文化的统一体,需要品读,并通过品读,加深理解,形成、提升情趣。农业旅游景观文化可采用直读、深读、意读和联读的方式来品读。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6,(9):15-15
为传承农业文化.建成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科普、教育、培训、休闲、观光和旅游为一体的园区.近期,江苏省金坛市农林系统正在规划建设以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金沙农耕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甘河农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做好“党建+旅游”文章,推进旅游与特色农业项目、大豆主题农场、休闲渔业、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了农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党建+旅游”与特色农业相融合甘河农场党委提出了“药旅联动”战略,促进药材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中草药种植,既能助力旅游,又能助农增收,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7-6989
乡村旅游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镇江市客源市场充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为镇江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农业旅游的开发,不仅能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改善镇江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简析了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镇江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缺乏,宣传促销不到位。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镇江市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即,做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味,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突出当地旅游品牌特色,打造精品线路,规范管理,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为旅游业提供物质保障,旅游业为农业提供信息资金,两产业有合作基础。农业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旅游业整合、发展观光农业、生产旅游纪念品、从事小型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经营农家乐向旅游业整合;旅游业可通过设计涉农旅游产品、加大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向农业整合。宏观层面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微观层面以“公司+业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为主,形成农业和旅游业合作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文化旅游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文化旅游,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给无锡市滨湖区乡村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无锡市滨湖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灵璧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预测为目标,从资源价值,环境氛围,开发潜力3个方面和观赏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旅游环境容量、安全性、卫生状况、农业发展、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10个价值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利用层次结构法分析灵璧县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灵璧县的旅游资源良好,旅游环境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3,(20):16-25
给存在了数万年的稻田冠以一个科学的名字,就是农业景观类遗产。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类遗产;都江堰、灵渠、坎儿井一样的农业工程类遗产;《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等农业文献类遗产;桑基鱼塘、精耕细作、生态纺织等农业技术类遗产……不一而足。而其中最具有观赏性和旅游价值的就是农业景观类遗产。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江西庐山垦殖场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已逐步形成并初见成效。一是做优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基础。做优农业观光园、体验园、示范园,为庐山农业发展拓展空间和平台。通过打造一批观赏性高、体验性强、服务性好的农业基地,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有云雾茶园基  相似文献   

17.
油菜原产于我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之一。国内多地均有种植,如天津、陕西、河南、安徽、四川等地。油菜富含很高的营养成分,其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不仅可作为蔬菜食用,其菜籽也是很好的榨油原料。油菜花盛开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旅游度假的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美景的同时,更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一下油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晖儿 《北京农业》2006,(2):41-41
生态农业旅游能将观光、度假、娱乐等旅游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旅游产品开发形式趋向丰富与新颖,而且通过旅游开发为农业进一步开拓了发展空间。给农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机会,促进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农业旅游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发展的新业态,通过研究千岛湖农业旅游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千岛湖农业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角度,加快千岛湖"秀水富民"的进程。【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千岛湖农业旅游创新发展,分析千岛湖农业旅游的创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千岛湖存在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公共交通设施不够健全;农业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高端人才少、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建议千岛湖应建立行业发展标准,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利用文化打造特色农业旅游;积极培养高端农业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4个经济发展阶段。对于旅游经济而言,旅游本身是一种体验活动,这一属性决定了旅游项目产品需满足的是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在茶文化旅游中融入体验经济理论,挖掘茶文中可用于体验的各项功能,如休闲体验功能、健身体验功能、文化体验功能、审美体验功能,同时提出发展体验经济的茶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