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毛羊毛囊生长期及休止期特异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该模式对敖汉细毛羊选育的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敖汉细毛羊羊毛生长期和休止期的颈部、腹股沟部的上皮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Ⅰ型内根鞘角蛋白基因KRT25、KRT26、KRT27和KRT28在细毛羊颈部与腹股沟部的表达,发现该基因在细毛羊生长期颈部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腹股沟部的表达量(差异倍数2,P0.01);对比分析生长期与休止期该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腹股沟部所有芯片涵盖的Ⅰ型内根鞘角蛋白基因的表达都表现出由生长期进入休止期的显著下调(P0.05),除KRT25(LOC443079)外,其他基因的表达变化都在2倍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Ⅰ型内根鞘角蛋白基因家族的表达与特异部位羊毛密度的控制以及整个毛囊发育生长周期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毛羊毛囊生长期及休止期特异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该模式对敖汉细毛羊选育的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敖汉细毛羊羊毛生长期和休止期的颈部、腹股沟部的上皮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Ⅰ型内根鞘角蛋白基因KRT25、KRT26、KRT27和KRT28在细毛羊颈部与腹股沟部的表达,发现该基因在细毛羊生长期颈部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腹股沟部的表达量(差异倍数>2,P<0.01);对比分析生长期与休止期该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腹股沟部所有芯片涵盖的Ⅰ型内根鞘角蛋白基因的表达都表现出由生长期进入休止期的显著下调(P<0.05),除KRT25(LOC443079)外,其他基因的表达变化都在2倍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Ⅰ型内根鞘角蛋白基因家族的表达与特异部位羊毛密度的控制以及整个毛囊发育生长周期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相符率达66.67%,说明芯片数据是可靠的。[结论]免疫赦免机制可能参与羊毛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4.
赵金山  李和刚  刘开东  柳楠  李金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31-14733,14740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相符率达66.67%,说明芯片数据是可靠的。[结论]免疫赦免机制可能参与羊毛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5.
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利奴羊导血的我国镇南种羊场斯达夫细毛羊(澳血含量为37.78%)所产的羔羊于3月龄内(70~90天)开始出现高弯腹毛(约占10.47%)。首先出现在脐前部和腹缘左右内侧部,以靠近左右腹侧线内的腹前部和腹中部出现得最多。高弯腹毛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展。试验羊第1次剪毛前高弯腹毛出现率高达94.19%,其中:高弯腹毛面积5cm×5cm内(含5×5)的(类羊)占6.98%,5cm×5cm~10cm×10cm的(类羊)占20.93%,10cm×10cm~15cm×15cm的(类羊)占26.74%,15cm×15cm以上的(类羊)占39.54%。此外,正常弯(类羊)仅占5.81%。高弯腹毛的分布状态呈块斑状,其表现特点以3块斑为最多(39.53%),次为连片斑(16.28%),再次为两块斑(11.63%),1,4,5块斑各占8.14%,6块斑仅占2.33%。细毛育成母羊的高弯腹毛面积的大小对体侧毛的弯曲数、毛长、细度、密度和体重均无显著影响。较大面积高弯腹毛羊(类羊)腹毛着生不良,毛纤维较细,腹中和腹后部毛长随高弯毛面积增大而变短。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镇南种羊场饲育的细毛羊高弯腹毛面积的大小对毛长、体重、毛量三大经济性状的影响随生长发育阶级不同而不同,在育成期不显著(F=2.18~(ns),F=2.40~(ns),F=1.42~(ns)),在成年期则均非常显著(F=19.12~(**),F=6.98~(**),F=7.37~(**))。成年母羊高弯腹毛面积对毛长的影响是以10×10cm~2为临界面积,大于10×10cm~2面积羊毛长显著较短(P<0.01)。成年母羊高弯腹毛面积对体重的影响是高弯腹毛面积在10×10cm~2以上时,羊的体重显著较大(P<0.01)。成年母羊高弯腹毛面积对产毛量的影响:无高弯腹毛的羊,产毛量较高,有高弯腹毛,羊毛量减少,特别是5×5cm~2以上面积羊产毛量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7.
采用云南主栽的12个玉米品种,开展盆栽试验,研究Cd污染土壤中玉米根系形态、根鞘性状与植株Cd累积特征及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玉米的生物量、根系形态、根鞘性状及植株Cd累积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枝数差异较大,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9、2.9、3.2、5.5、6.1倍,平均根系直径差异较小,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48倍;根鞘质量、根鞘发育指数、根鞘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3.1、5.8、1.8倍,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6.4、6.1倍,地上部、地下部Cd累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6.5、4.0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地上部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根尖数与地下部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根鞘质量与地上部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根鞘发育指数与地下部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根系形态和根鞘性状是导致不同品种玉米Cd吸收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旨在对烟草Ⅰ型几丁质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其生物学特征,为下一步研究烟草Ⅰ型几丁质酶在烟草抗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已在NCBI上登陆的烟草、拟南芥、水稻、菜豆的Ⅰ型几丁质酶(chitinase,ChiⅠ)氨基酸序列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Ⅰ型几丁质酶的分子量大小在28~37 k Da之间,均具有信号肽,结构域高度保守,均具有几丁质结合区(Cht BD1)和催化功能区(Glyco_hydro_19);烟草中的3种Ⅰ型几丁质酶序列相似性较高,可以聚为一类;烟草与拟南芥和菜豆中的一种ChiⅠ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水稻中ChiⅠ的遗传距离较远。通过分析发现,烟草Ⅰ型几丁质酶有着与其他植物中该酶相同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烟草抗病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细毛羊高弯腹毛面积的大小对其主要经济性状和羊毛品质的影响与年龄有关,也即随细毛羊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育成羊(1.5岁)和青年羊(2.5岁以内)时期,高弯腹毛对体重、毛长、毛量三大经济性状和羊毛品质的影响不大。但成年以后则表现为对体重、毛长、毛量及沖度的影响较大。分析证明,3.5岁以上的成年母羊,腹毛高弯面积在1.5cm×1.5cm以上时,体重较大,自然毛长变短。腹毛高弯面积为10cm×10cm和15cm×15cm以上的净毛量降低,伸度减小,对细度和强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CryⅠA(b)基因转入生物防治真菌毛壳菌中,转化率约为40~180个转化子·10-7个孢子。通过对转化子的RT-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ⅠA(b)基因已整合进毛壳菌基因组中,而且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具有高转化率、低拷贝、遗传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有可能成为丝状真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保护野生苍术资源,并为南苍术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为材料得到无菌试管苗,应用正交试验法L(934)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及其配比对南苍术无菌苗增殖的影响;NAA浓度对南苍术苗生根的影响;以泥土、河沙、棉籽壳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9种轻型基质配方,研究其对南苍术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合南苍术试管苗增殖的培养基为MS+6RR鄄BA2.0mg/L+NAA0.4mg/L+KT0.4mg/L;适合南苍术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0.5mg/L;最适基质配比为泥土:河沙:棉籽壳(体积比)=3:3:2。[结论]筛选出了南苍术增殖培养,生根的最佳配方,基质的最佳配比,为苍术资源的实验室保存和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护野生苍术资源,并为南苍术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为材料得到无菌试管苗,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及其配比对南苍术无菌苗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NAA浓度对南苍术苗生根的影响;以泥土、河沙、棉籽壳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9种轻型基质配方,研究其对南苍术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合南苍术试管苗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4 mg/L+KT 0.4 mg/L;适合南苍术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最适基质配比为泥土∶河沙∶棉籽壳=3∶3∶2(体积比)。[结论]筛选出了南苍术增殖培养和生根的最佳配方,以及基质的最佳配比,为苍术资源的实验室保存和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种前体化合物对茅苍术组培苗中主要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栽培茅苍术的品质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在茅苍术组培苗MS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化合物,对组培苗进行一段时间培养后,超声提取植株所含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量。[结果]添加木糖、异戊二烯和四氢呋喃对茅苍术组培苗的生长指标、挥发油得率及四种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均有影响。6g/L木糖组优化培养基中,检出挥发油中苍术酮、β-桉叶醇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达到4.23%和56.34%,分别比对照高出1.41和1.66个百分点;四氢呋喃组优化培养基中苍术酮、苍术醇和苍术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提高,四氢呋喃浓度为0.07g/L时总挥发油含量较对照相比增加49.97%;添加异戊二烯到培养基中虽能提高苍术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但对总挥发油含量的积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较对照分别减少23.67%、31.06%和7.10%。[结论]添加木糖和四氢呋喃对茅苍术组培苗中主要挥发油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而异戊二烯则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酸雨胁迫对茅苍术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茅苍术的抗酸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对茅苍术进行不同梯度的模拟酸雨胁迫试验,测定其在酸雨胁迫下的光合及生理指标,并对各指标在不同胁迫程度下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酸雨胁迫初期,茅苍术叶片的光合参数指标变化不一,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下降趋势,对酸雨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胁迫后第21 d,pH 2.0和pH 3.0处理的Pn、Gs和Tr相对较高,Ci相对降低;至胁迫后第28 d,pH 2.0和pH 3.0处理的Pn、Gs和Tr急剧下降,Ci迅速上升;pH 4.0和pH 5.0处理的光合指标变化幅度相对缓慢.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长,茅苍术叶片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胁迫后第15 d达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后第22 d达最大值,且酸雨的酸性越强,各指标变化幅度越明显.[结论]茅苍术叶片承受酸雨的阈值在pH 3.0左右,pH 3.0以下的酸雨会对茅苍术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罗田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Subsp.Luotianensis Hu et Feng in ed.]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罗田苍术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罗田苍术的嫩枝为外植体,筛选出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再利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6-BA、KT、NAA和IBA的配比。[结果]N68为罗田苍术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浓度为1.0 mg/L6-BA+1.0 mg/LKT+0.5 mg/LNAA+0.2 mg/LIBA。[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罗田苍术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配方,为罗田苍术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根腐病是目前茅苍术栽培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能与90%以上的维管植物互惠共生,对植物土传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明确AMF对茅苍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盆栽法研究了Glomus mosseae(Gm)、Glomus intraradices(Gi)和Glomus etunicatum(Ge)3种AMF对1年生茅苍术苗生长及根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AMF接种组的茅苍术苗菌根侵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m(60.44%)、Ge(55.89%)和Gi(52.33%);3种AMF均能显著促进茅苍术苗的营养生长,以Ge促生长效果最为显著,但Gm对茅苍术苗地下部分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更大,Gm组茅苍术苗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的菌根依赖性分别达260.34%和285.45%;另外,3种AMF均能降低茅苍术苗根腐病的发生,减轻病情指数,提高其根系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其中G. mosseaeG. etunicatum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53.15%和62.94%。AMF能促进茅苍术苗的营养生长,减轻其根腐病害的发生,G. mosseaeG. etunicatum可作为茅苍术根腐病防治的备选生物菌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剑  刘纳纳  杨虹傑  杨敬国  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84-19286
[目的]分析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树根和根皮中挥发性成分,以期为刺楸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刺楸根和根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分析确定各组分的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刺楸树根和根皮中分别鉴定出81种和7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47%和96.17%,其主要成分均为γ-榄香烯、反式-β-金合欢烯、α-愈创烯和2-(1-甲基乙基)-5-甲基-苯酚等,且在2种材料中的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该试验确定了刺楸根和根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开发刺楸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川三台野生麦冬不同等级块根生物量与有效组分含量及积累量特征值的相关性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丘陵生态区采集野生川麦冬植株,对块根进行分级,检测水浸出物(中国药典法)、麦冬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麦冬黄酮(UV法),分析块根生物量y与麦冬多糖x1、麦冬黄酮x2、水浸出物x3相关性规律。[结果]三台野生川麦冬商品块根的感官品质和水浸出物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麦冬质量要求;野生川麦冬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与麦冬水浸出物、麦冬多糖含量和积累量、麦冬黄酮积累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与麦冬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三台野生川麦冬块根规格性状好,品质优良,为川麦冬可开发利用的优良种质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19.
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夏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微环境控制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CK)相比其保水能力具明显优势。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具有发育较好、较厚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序,中脉发达,且叶表皮具有蜡质层;而半夏同龄有糖组培苗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发育较差,中脉及其维管束发育不完全。半夏无糖组培苗根部细胞排列紧密组织分区明显,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已分化;能明显观察到疏导组织、髓射线和凯氏带;半夏有糖组培苗根生长发育不良,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分化不明显,疏导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