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减少线路损耗 在线损理论计算中,我们知道当电流通过输变电线路时,将产生有功功率损耗△P,其表达式为 由(1)式可以看出,线路变压器中的可变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由此可知,在额定电压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既可提高电能质量,又可降低线路损耗。对于输送同样的负载功率,适当提高电网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电流,减少损失。提高运行电压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以用公式(2)来表示。式中△Ps%──线损降低的百分数; α──电压提高的百分数, 根据(2)式可算出运行电压提高后,线损…  相似文献   

2.
1 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减少线路损耗 在线损理论计算中,我们知道当电流通过输变电线路时,将产生有功功率损耗Δ P,其表达式为Δ P=R(1) 由 (1)式可以看出,线路变压器中的可变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由此可知,在额定电压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既可提高电能质量,又可降低线路损耗。对于输送同样的负载功率,适当提高电网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电流,减少损失。提高运行电压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2)来表示。  相似文献   

3.
电能损耗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它标志着一个供电系统布局合理性、运行经济性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电能损耗主要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组成,其中技术线损是基础,降低技术线损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如何降低技术线损的问题进行探讨。1调整配电线路的布局使其规范合理化 根据经济技术比较和运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择最佳方案。 (1)合理确定供电电源点,使配电变压器尽量装设在用电负荷中心位置。 (2)配电网改开式为闭式网络运行,使多台配变的负荷分配按经济合理的流向进行分摊,以达到总损耗最小。 (3)提…  相似文献   

4.
线损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我们认为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1 简化电压层次 提高运行电压 目前电压层次为220/110/35/10(6)/0.4 kV,如能简化掉一级变成 220/110/10(6)/0.4 kV或 220/35/10(6)/0.4 kV,这样可减少一级变电设备,减少一级运行管理和检修工作,减少一级线损。 有关资料表明:在运行的电网中,线路和变压器的可变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升压节电效果非常明显。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提高运行电…  相似文献   

5.
降低电能损耗的方法和措施畅才圣山西省运城农业机电工程学校(044000)1提高电力网的运行电压在电力系统中,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电能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即电压越高损耗越小。(1)提高发动机的端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的端电压来控制发电厂母...  相似文献   

6.
1线损与电压的关系 电网中线损的大小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广大农村低压配电网线损高,电压质量差,其影响因素很多,不对称运行是其中之一。由于不对称电流的存在,势必在零线上引起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从而导致总损耗增大。不对称运行损耗增大的主要原因有:①不对称负荷容量在总容量中所占的比例;②中性线导线截面的大  相似文献   

8.
1 线损的种类 线损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供电理论线损;(2)营业管理线损;(3)计量技术管理线损;(4)其他管理线损。2 各类线损产生的原因2.1 理论线损 理论线损也叫自然线损,它是供电系统的自然损耗,是可计算的必然损失。它包括:(1)导线损耗;(2)变压器铁损和铜损;(3)绝缘子绝缘程度降低引起的电量损耗;(4)灰尘过多引起的漏电量损耗;(5)高次谐波引起的线损及电量损失,还有一些不可量化的电量损耗(也就是理论线损计算时的一个系数)。2.2 营业管理线损 营业管理线损包括:(1)窃…  相似文献   

9.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 ,反映能源的有效利用及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如何降低损耗以获得更经济合理的效益 ,结合本人多年工作实践 ,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探讨 ,供参考。1 技术线损方面(1) 调整电网的运行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 ,电能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即电压越高损耗越小。适当提高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网损。通过调整变压器高压侧的分接开关 ,可使变压器出线电压提高以降低配网损失。(2 ) 变压器经济运行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变压器容量越大 ,它空载需要无功功率也越大 ,因此 ,不能盲目安…  相似文献   

10.
热线征答     
造成线损的因素有哪些编辑同志: 我刚加入农村电工队伍,向您问一下线损都包括哪些部分? (河南省襄城县 方进)方进同志: 造成线损的因素大致有三部分。1 固定损失,又称铁损。一般不随负荷变动而变化,只要电气设备有电压,就要消耗电能而造成损失。电气设备的固定损失主要包括:(1)变压器的铁损。 (2)电晕损失。 (3)调相机、互感器等设备的铁损及绝缘子的损失。 (4)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 (5)电能表电压线圈损失。2 变动损失,又称铜损。是随着负荷的变动而变化,它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流越大,损失越大。电气…  相似文献   

11.
线损理论计算及管理讲座廖学琦河南省电力局农电处(450052)第七讲多电源供电配电网的线损理论计算在有小水电发供电的县和地区,其6~10kV配电网,除由系统供电外,还可能由1~3个小水电供电,形成多电源供电的配电网。对于这样的线损理论计算,与单电源供...  相似文献   

12.
线损是反应配电网运行的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配电网负荷实测,开展线损理论计算,计算地区配电网线损分压、分元件分布构成,分电压层级分析了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降损措施。题,与统计线损对比分析,找出管理线损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降损措施。  相似文献   

13.
1 电能损耗分析用电能表计量统计出的供电量和售电量之差得到的线损电量 ,称为统计线损电量。在统计线损电量中 ,有一部分是电能在输、变、配电过程中由相应时段内的运行参数所决定的。这部分损耗电量称为“技术线损电量”。统计线损电量的另一部分是由于漏电、偷电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电量 ,称为“管理线损电量”。在电网线损管理中 ,除了加强管理以减少“管理线损电量”外 ,还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降低“技术线损电量”。本文通过分析电压、功率因数与线损的关系 ,探讨改变电网运行参数对降低“技术线损电量”的作用。2 电压与线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村     
李杰 《农村电工》2004,12(6):33-34
1线损与电压的关系电网中线损的大小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W=[(P2 Q2)/U2]·R·t式中W——线损电量,kW·h;P——有功功率,kW;Q——无功功率,kvar;U——运行电压,kV;R——电阻,Ω;t——时间,h。可以看出,如果电压(U)升高,则线损(W)降低;电压(U)降低,线损(W)则升高。输送同样的  相似文献   

15.
1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1.1电压等级的选择宜就高避低,降低线路损耗目前,我国的电网结构是把60kV(35kV)的电压等级,经二次变电所降到10kV,以10kV电压等级作为配电网。再经10/0.4kV变压器降压后送到用户使用。所谓就高避低,就是对用户供电的电压,尽量采用高一级的电压,避免损耗较高的低电压。以往的电网结构中,由于农网负荷少,所以二次变电所数量少,10kV的线路较长,很多线路已远远超过10kV的经济供电半径和经济供电容量。有的地区0.4kV低压电网也大大超过其经济供电半径。由于占线损电量的80%~8…  相似文献   

16.
1 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1.1 电压等级的选择宜就高避低,降低线路损耗 目前,我国的电网结构是把60 kV(35 kV)的电压等级,经二次变电所降到10 kV,以10 kV电压等级作为配电网。再经10/0.4 kV变压器降压后送到用户使用。所谓就高避低,就是对用户供电的电压,尽量采用高一级的电压,避免损耗较高的低电压。……  相似文献   

17.
高广伟 《农村电工》2006,14(8):41-41
1选择合理的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 1.1将高压引入大城市或大工业负荷中心。随着城市和工业负荷的不断增长,原有的35kV或6-10kV高压配电网的负荷越来越重。而线损电能量中80%-85%的可变损失是随负荷的平方变化的,如果不设法减小这种电力网的供电半径,不但电压质量不能保证。线损也将达到不能允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线损的理论与管理讲座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廖学琦第十一讲农电线损统计的编程法线损可比性诸问题1农电线损统计的范围农电部门管理的县及以下,电压力35~110(220)kV送变电系统和6~10kV配电系统的输配电线路、主变及配电变压器的实际电能损耗。2农电线损...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辽宁省农电局王丽华沈阳农业大学丁毓山第六讲线损管理软件设计(3)1无功功率的确定在图4中(见94年第10期),该配电网有三个无功电源:①二次母线;②第一补偿点(节点9);③第二补偿点(节点3)。配电网所需的全部无功功率由上述三...  相似文献   

20.
线损理论计算及管理讲座廖学琦河南省电力局农电处(450052)第五讲10(6)kV线路缺相供电的线损问题与条件第一节缺相缺电时的线路损耗为了分析方便起见,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我们取每相之值,即设:线路的相电压为U(kV)、相电流为I(A)、每根电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