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 m×1.0 m (处理A为1.00万株·hm-2),0.5 m×1.0 m (处理B为2.00万株·hm-2),0.5 m×0.5 m (处理C为4.00万株·hm-2),0.3 m×0.5 m (处理D为6.67万株·hm-2),0.3 m×0.3 m (处理E为11.11万株·hm-2)5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喜树个体高、径生长,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对苗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规律,差异不显著(P>0.05)。②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叶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密度对叶用园单位面积叶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密度为1.00~4.00万株·hm-2范围内,单位面积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随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叶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以密度为4.00万株·hm-2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产量为最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有机肥、小苗稀植、节水灌溉。密度与栽插本数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0.4 m×0.4 m、0.3×0.3 m,且是双本栽插的较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株行距分别为2m×4m、3m×4m、4m×4m、5m×4m、6m×4m的5种林分密度银中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银中杨的叶面积.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银中杨人工林生物量为45.8~89.1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密度正相关,林分密度不同则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布比例不同,林分密度大的林分干材所占的比例较林分密度小的高。平均净生长量为6.6~13.1t/(hm2·a),干材的生产力最高,叶次之。叶面积指数均在2.4以上,高达4.2,与林分密度呈正相关。银中杨每生产1t生物量需从土壤中吸收22.6kg营养元素;叶片中营养元素积累的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器官,枝次之,枯枝落叶在林分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肉苁蓉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方法]在实地测试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种植模式、接种方法、接种技术对管花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筛选出肉苁蓉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最佳栽培模式是株行距0.7×3(m×m)或1×1×3(m×m×m)的宽窄行造林模式,接种深度为60~70 cm,水平距离为20~30 cm,种子纯度>70%、成熟度>90%;最佳接种期为每年的3~6月。[结论]接种方法、接种距离、接种时间、定植模式对管花肉苁蓉接种成活率都有影响,而且接种成活率与不同的接种深度、灌水截止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广安青花椒锈病发生的影响因子,本研究通过一年的实地观察记录,经统计分析发现,在2.5m×2.5m、2.5m×3.0m、3.0m×3.0m三种栽培密度下,3.0m×3.0m密度的锈病病情指数最低,但与2.5m×3.0m密度下的病情指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广安青花椒锈病最早发生在4月底,当温度大于18.71℃,总降雨量大于30.60mm时锈病开始发生,9月中旬后,病叶大量脱落。在5-9月,病情指数与温度呈正相关(R=0.584,p=0.018<0.05),病情指数的增长程度与总降雨量变化正相关(R=0.547,p=0.035<0.05)。高温和高总降雨量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新疆落叶松种子园嫁接母树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落叶松初级种子园历年结实情况观测分析表明 :该树种 3~ 5a有 1次结实丰年 ;结果枝年龄为 2~ 5a,以 2龄枝结实最多 ,其结实量为 3,4龄枝的 2 .6和 1 0 .63倍 ;6龄以上枝条无结实能力 ,树冠自下而上单果体积增大、种子饱满、品质好 ;不同无性系间结实量和虫害率均表现出明显差异 ;2 5龄嫁接母树不同定植密度 ( 4m× 4m ,5m× 5m和 6m× 6m)间的结实量出现明显差异 ,密度越大、结实量越小  相似文献   

7.
密度与株形对叶用银杏产叶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4种密度、 3种定干高度处理 ,研究不同密度和株形对 1~ 4年生银杏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和单株、单位面积产叶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密度与单位面积产叶量呈正相关 ,定植第 4年 ,A4 ( 0 .2 m× 1 .0 m)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 A1( 0 .8m× 1 .0 m)增加 1 88.7%,达 1 80 0 .9×1 5kg· hm-2 ;定干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分枝 ,但对产叶量的影响逐年减弱 ,研究结果为叶用银杏密度与株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分蓄积和断面积生长率的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和断面积生长率进行了模拟 ,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给出的经验方程可用于森林经理调查中杉木人工林分蓄积数据的更新 ,并具有灵活、方便、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333株/hm2(1m×3m),5000株/hm2(1m×2m)和10000株/hm2(1m×1m)3种不同密度的赤桉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密度较小的林分生长状况较为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树高、胸径和叶面积均居首位;而密度>5000株/hm2的林分生长状况很差.从小到大3种密度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80.653m3/hm2,55.927m3/hm2和44.541m3/hm2.单株林木生长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胸径分别为8.68cm,4.80cm和3.97cm,树高分别为9.46m,9.07m和7.22m.因此,干热河谷区的赤桉造林密度不应>3333株/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群体生理参数,探索北疆农田生态条件下杂交棉产量形成机理,为制定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对照品种,田间取样测量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重,计算各时期生物产量和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和常规品种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差异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新陆早44号和新陆早3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在盛铃期达到最大,分别为4.36和4.72,LAI>4的天数分别持续42和28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87×106和2.79×106 m2·d;光合生产率在盛蕾期至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9、17.78 g/(m2·d);最大生物量积累出现天数和速率分别为84.2 d、27.6 g/(m·d)和85.8 d、26.5 g/(m·d);成熟后,新陆早44号的生物产量和籽棉产量分别为出现早和积累速率高是新陆早44号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播排种器导种管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自行研制的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定距成穴的排种要求,对排种器的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了稻种的理论投种轨迹,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具有投种轨迹特征形状的变截面矩形导种管.运用离散元方法与台架排种试验,对影响排种成穴性与均匀性的导种管底板倾角与吸种滚筒转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表明,每穴颗粒排出最大时间差与相邻穴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济南和德州试点分别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济南试点留苗密度60万株/hm2,行距0.5 m,设置穴距10、13、16、19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6株;德州试点留苗密度75万株/hm2,行距0.4 m,设置穴距10、13、16.5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两试验点均以条播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留苗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几种穴播方式和条播相比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相关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因此,可以设计适宜的穴播机械,实现谷子机械化精量穴播。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播种量和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胡麻产量有较大影响,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较小,旱地胡麻种植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900万粒/hm2,行距20 cm,株距20 cm。胡麻的分茎数和单株生产力随播种量的减少而增加,且有利于株高和工艺长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设置了追肥水平、窝行距、窝苗数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追肥水平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追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反而下降;(2)不同窝行距、不同窝苗数差异极显著;(3)A3B2C4处理的表现最好,即行窝距80 cm×80 cm、窝苗数6苗、追尿素20 kg/667 m2,需打1042窝/667 m2,基本苗数6252苗/667 m2。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的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应合理密植,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合理密植和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南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早熟棉区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设3个处理,分别为66 cm(A1)、76 cm(A2)、86 cm(A3);副区为密度,设3个处理,分别为12×104株/hm2(B1)、15×104株/hm2(B2)、18×104株/hm2(B3)。【结果】在相同行距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棉花株高及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变细,单株结铃数减少。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增大行距株距变小,纵向竞争大于横向竞争,行距越大棉花向行间倾斜的角度越大。不同行距的棉花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A2B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结论】同密度下,窄行距棉花封行早,营养枝多,叶面积指数高,下部通风透光性差,蕾铃脱落多;宽行距棉花株距小,在同等栽培措施下封行时间晚,叶面积指数低。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的铃数增加,单铃重减少。行距及密度对籽棉产量影响显著,中行距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稻精量穴直播与常规机械旱直播、机械育插秧与机械钵育摆栽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机型、不同育秧(种植)模式的生产成本投入、作物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在试验区均表现出显著的"省工、节本、增效"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机械直播省工效果明显,但增效不显著,大面积推广有一定风险,建议仅在部分适宜地区采用;机械钵育摆栽与机械插秧增产效果明显,但在育苗等环节上用工量大、作业机具效率低,配套技术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辽西北地区麦棉菜套复种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广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07-1008
[目的]提高小麦(粮食)产量,利用棉花及麦茬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方法]试验设麦棉套种麦茬复种白菜、小麦清种麦茬复种白菜、棉花清种3个处理,研究各作物的生育进程及表现。[结果]最佳麦棉套种模式:设2.6m一带,麦畦宽1.6m,种10行;棉垄1.0m,种双行;麦茬根据市场需求复种适宜夏种秋收的蔬菜。[结论]这种栽培模式既增加了麦、棉的纯面积产量,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