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2.
高档牛肉和小白牛肉的生产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档肉牛育肥技术 高档肉牛即生产高档牛肉的牛,它在嫩度、风味、多汁性等主要指标上,均须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高档牛肉主要指肉牛胴体上的里、外眼肌(即背最长肌)和臂肉、短腰肉等4部分。这4部分肉的重量约占肉牛活重的5%~6%,即育肥牛宰前重为500公斤时,则这4部分高档牛肉约有25~30公斤。每公斤高档牛肉在北京高级宾馆可卖到90~1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头高档肉牛的高档牛肉仅占体重的5%~6%,而其产值却占到一头牛总产值的46%~47%,其经济效益之高和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荣昌猪与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风味品质差异,为进一步解释荣昌猪风味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出栏期体重相近,性别各半的三元杂交猪((117.75±7.19) kg)(n=8)和荣昌猪((112.40±8.78) kg)(n=10)作为研究对象,屠宰后测定胴体性状、常规肉品质等;感官仿生评价技术测定猪肉的滋味轮廓、气味轮廓;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与三元杂交猪相比,荣昌猪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平均背膘厚极显著增加(P<0.01)。2)与三元杂交猪相比,荣昌猪背最长肌a*45 min、a*24 h、内聚性显著升高(P<0.05);L*24 h、滴水损失、剪切力和硬度显著降低(P<0.05)。3)电子舌分析显示,荣昌猪和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的滋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荣昌猪的鲜味丰富度和咸味响应值显著升高(P&l...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本地肉牛品种生产雪花牛肉的效果,试验采用饲养试验方法对关岭牛、威宁牛、巫陵牛、务川黑牛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关岭牛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背膘厚度、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其他依次为威宁牛、务川黑牛、巫陵牛;4个品种肉牛的高档肉块重占净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关岭牛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可达到3级,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均为2级;综合评价关岭牛组的胴体等级为3A,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的胴体等级为2A级。说明关岭牛的产肉性能虽然不高,但并不缺少生产雪花牛肉的优秀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品种肉牛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7,(1)
猪肉品质判定以肉色、pH和系水力为主要指标,屠宰企业一般以pH_1判定PSE肉,但是在屠宰生产线上取背最长肌较为繁琐,而且破坏了胴体外观,影响生猪胴体销售。为此,选择110 kg体重商品猪60头,关联分析背最长肌和易于测定的半腱肌、半膜肌的pH,同时关联分析肉色、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以期确定是否能用半腱肌或半膜肌的pH_1判定PSE肉,方便屠宰线及时监测。结果表明,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的pH_1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pH_(24)以半腱肌最高,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提高2.28%~2.46%(P0.01);背最长肌pH_(24)与半膜肌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85和0.627,但是背最长肌与半腱肌,以及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的pH_1、pH_(24)相关均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与半膜肌L、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与背最长肌相比,半膜肌L降低4.89%,a增加13.68%,剪切力值降低18.93%,肌内脂肪含量增加1.62个百分点。虽然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L和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但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差异均不显著,而且极显著相关,这就预示在生猪屠宰生产线上可用半膜肌pH_1来判定PSE肉,而不用直接测定背最长肌pH_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荷斯坦奶牛的后代西荷杂公牛(西门塔尔×荷斯坦)育肥后的生长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该品种改良荷斯坦奶牛杂交模式提供基础,本试验分别选取9头22月龄的西荷杂公牛和荷斯坦奶牛公牛,在相同日粮水平和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166 d后屠宰,分别测定2组公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西荷杂公牛在空体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屠宰率和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西荷杂交公牛的特级肉块、高档肉块、优质肉块和一般肉块重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但2种牛的一般肉块总重占总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在肉质性状方面西荷杂交公牛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蛋白质含量和肌纤维密度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肌纤维剪切力低于荷斯坦公牛(P<0.05)。西荷杂交公牛在胴体性状方面杂交优势明显,在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较为突出,此外,西荷杂交公牛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质较嫩。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过喂给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 (HIPRO)日粮降低猪肉中糖原含量以提高猪肉品质。选用平均体重在92 kg的 4 8头去势公猪 ,采用 5× 2设计 (每个重复 4或 5头 )。预试期喂对照日粮 (粗蛋白质 13.1% ) ,试验期即宰前(0、2、4、7、14 d)喂给 HIPRO日粮。 HIPRO日粮为 97%的压榨大豆 ,含粗蛋白质 35 .9%。试验期间记录所有公猪的日采食量和周末体重。测定其血液葡萄糖水平 ,宰后 4 5 min、3h、2 4 h背最长肌的 p H、温度和电阻值 ,背最长肌的糖酵解能 ,色度 L* a* b* 值 ,肉色评分值 ,坚硬度 ,大理石花纹 ,系水力性状 (滴水损失 ,失水率 ,烹调损失 )和剪切力。随着饲喂HIPRO日粮时间的延长日增重持续降低 (P<0 .0 5 )。喂给HIPRO第 1周时日采食量下降 ,第二周又恢复到喂对照日粮时的水平 ,但由于日增重的继续降低 ,导致饲料效率降低。喂给 HIPRO日粮的血糖水平和糖降解并没有降低 (P>0 .0 5 ) ,因此各处理间肌肉 p H的下降速度及最终 p H没有差异。同样各个试验日粮对所测定的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P>0 .0 5 )。屠宰前一段时间喂给去势公猪 HIPRO日粮 ,降低了采食量、增重率、饲料转化率 ,并且不能有效降低糖酵解 ,因而不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用含20mg/kg Ractopamine的饲粮饲喂纯种肥育期大约克猪(始重60 kg,终重90 kg),进行屠宰试验。胴体测定表明:添加Ractopamine明显改变了胴体组成,胴体瘦肉率提高3.53%(P<0.05)。其中半腱肌、背最长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和腹侧锯肌重量分别增加10.7%(P<0.01)、9.1%(P<0.01)、7.4%(P<0.05)、7%(P<0.05)和4.5%(P<0.05);背最长肌面积增大6.5%(P<0.05);胴体脂肪率降低了3.21%(P<0.05),背膘厚度呈降低趋势,其中髻甲部降低9%(P<0.05)。肉质测定显示,眼肌肉色、大理石纹及失水率等内质指标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无明显差异,但背最长肌粗蛋白含量提高2.8%(P<0.05),粗脂肪降低3.67%(P<0.01)。  相似文献   

9.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及牛肉嫩度的改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牛肉食用品质的因素(PACCP)很多,如宰前因素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水平、应激、致昏、分割部位、大理石花纹(牛)等,宰后因素电刺激、胴体吊挂方式、冷却方式、成熟以及烹调方法等。这些外在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肌纤维特性(肌纤维直径、肌节长度、骨架蛋白降解、机械断裂)、肌内结缔组织特性(胶原蛋白含量、可溶性、机械强度等)、肌肉的保水性及肌内脂肪的含量和分布等内在因素来改变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沙葱精油对肉羊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平均体重为(35.5±1.5)kg、月龄(4~4.5月)相近的健康断奶杜寒杂交母羔羊,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羔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沙葱精油。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在肉羊饲粮中添加沙葱精油能够显著提高胴体脂肪含量(GR)值和眼肌面积(P0.05),有提高其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背膘厚度的趋势(P0.05);(2)试验组羊屠宰后24 h背最长肌的p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后1 h的p H高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低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大于对照组(P0.05),亮度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的粗蛋白质、灰分含量高于对照组,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有所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肉羊饲粮中添加沙葱精油可以提高其屠宰性能,改善羊肉品质,提高羊肉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的品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云岭牛冈上肌(SU)、冈下肌(IF)、臀三头肌(TB)、菱形肌(RH)、颈腹侧锯肌(SVC)、夹肌(SP),中部胴体的腰大肌(PM)、背最长肌(LD)、背阔肌(LA),后部胴体的半膜肌(SM)、半腱肌(ST)、股二头肌(BF)、臀中肌(GM)、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和阔筋膜张肌(TFL)共16个解剖部位肉的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pH、亮度(L*)、红度(a*)、黄度(b*)、粗蛋白质、脂肪、水分10项品质指标,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标准化分析研究其品质特性。结果显示,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之间的10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冈上肌、冈下肌、腰大肌、颈腹侧锯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嫩度较好,其剪切力均低于4 kg。夹肌、半腱肌和股外侧肌的保水性较差,半腱肌的L*值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和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分析发现,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股二头肌、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云岭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云岭牛胴体前部肉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开发高档产品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德州驴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德州驴32头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结果显示,粗蛋白的含量以臂三头肌最高,臀肌最低。粗脂肪含量呈相反变化规律,臀肌脂肪沉积较好,嫩度更佳。臂三头肌中的多数单一AA以及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支链氨基酸和功能性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背最长肌次之,股二头肌较少。背最长肌与臀肌AA的平衡性AA较好,具有较高的EAA/NEAA、EAA/TAA,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从鲜味方面来看,臂三头肌的甘氨酸(GLy)、精氨酸(Arg)、丙氨酸(Ala)、谷氨酸(Glu)及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口感更好、鲜味更佳。矿物质含量测定中,不同部位肌肉中大多数矿物元素没有差异,Cu元素和Zn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臀肌,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延边黄牛牛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延边黄牛与利延一代(利木赞♂×延边黄牛♀)杂交牛背最长肌的肉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一代杂交牛在肉质化学成分中脂肪含量高,延边黄牛的脂肪酸、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肉中的脂肪含量、脂肪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等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比较而言,延边黄牛在肉质中表现出风味良好,营养高等优点;利延一代杂交牛表现出脂肪含量高、风味好,矿物质元素丰富,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4)
研究对黔邵花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中的营养组分进行分析测定。试验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黔邵花猪(公)3头,禁食24 h进行屠宰测定,分离留取100 g左右背最长肌肉进行营养组分测定。结果显示,黔邵花猪的屠宰率较高为76.06%,瘦肉率较低为41.56%,背膘较厚为3.51 cm,脂率较高为33.64%,大理石纹评分较高为4.33,贮存损失较低为3.62%。营养组分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64.69%和18.75%,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3.03%和61.94%,此外,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由此可见,黔邵花猪具有较好的胴体性能和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大豆素对湘中黑牛育肥牛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4头健康、体重[(450±20)kg]相近、2岁左右阉割湘中黑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7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大豆素。试验期为12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大豆素对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胴体的脂肪含量、背膘厚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添加大豆素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的粗脂肪含量及大理石花纹评分(P0.05),分别提高了8.34%、1.93分,并显著降低了排酸24 h肌肉的p H和水分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肌肉的红度值(P0.05);3)添加大豆素显著降低了血清中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P0.05);4)添加大豆素分别显著提高和降低了背最长肌的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大豆素能够影响育肥牛的脂类代谢,促进肌肉脂肪沉积,改善牛肉的大理石花纹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舍饲育肥对阿什旦牦牛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头4周岁的阿什旦牦牛,分为舍饲育肥组和放牧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饲养170 d后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结果表明:①育肥组公牛和母牛的宰前活重、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②与放牧组相比,舍饲育肥组公牛和母牛背最长肌的p H45 min值、亮度L*24 h、黄度b*24 h、熟肉率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通过舍饲育肥可提高阿什旦牦牛的胴体性状,并改善牦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欧拉型藏羊羔羊肌内脂肪与解偶联蛋白(UCP3)基因表达的关系,试验选取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内脂肪和UCP3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组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也不显著P0.05)。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中UCP3基因表达量与其肌肉中肌内脂肪(IMF)的含量呈负相关(r=-0.326,P=0.368),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表达量与其肌肉中IMF的含量呈负相关(r=-0.312,P=0.269)。说明UCP3基因可作为与胴体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在滩羊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达量,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建立了检测滩羊H-FABP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2,4,6,9,12月龄滩羊(各20只,雌雄各半)的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的肌肉组织H-FABP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还测定了三个部位肌肉组织IMF的含量。结果表明:性别与活重、胴体重、IMF、H-FABP mRNA背部肌肉表达量和股部肌肉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月龄、不同部位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总体上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2月龄表达量最高(P0.01)。三个部位IMF沉积规律基本相同,在生长前期随着月龄的增长其IMF含量呈上升趋势,6月龄左右上升明显,表达量为腰大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月龄与活重、胴体重和股部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与IMF、背部和腰部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2月龄滩羊背最长肌中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系数为0.104(P=0.327),呈正相关;股二头肌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相关系数为0.773(P0.01),呈强度正相关;腰大肌2~12月龄期间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5。说明H-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不同,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最高,腰大肌次之,再次为背最长肌,且腰大肌的表达量仅次于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6)
为测定湘西黑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中的营养组分,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湘西黑猪母猪3头,禁食24 h进行屠宰测定,分离留取100 g左右背最长肌进行营养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湘西黑猪屠宰率较高为74.88%,瘦肉率适中为46.58%,背膘较厚为3.37 cm,脂率较高为30.93%,贮存损失较低为2.96%。营养组分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62.10%和14.70%,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0.67%和58.83%。此外,肌肉中矿质元素含量较丰富,肌纤维多而纤细。由此可见,湘西黑猪产肉适中,体脂较高,肉鲜香耐贮,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备肉质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30℃的环境高温应激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质构分析、营养物质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8窝共24头体重为(79.0±1.5) kg的“杜长大”三元阉公猪,其中每3头来自同一窝的猪只随机分到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3组分别为对照组(22℃适温+自由采食)、高温应激组(30℃高温+自由采食)和采食量配对组(22℃适温+采食量配对),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应激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ADG) (P<0.05),极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 (P<0.01).2)3组之间的肥育猪胴体重、胴体长、平均背膘厚和皮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大理石花纹评分在宰后24 h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3)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P<0.01).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胶黏性和硬度有降低的趋势(P<0.10).4)高温应激组和采食量配对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含量有低于采食量配对组的趋势(P<0.10),采食量配对组的Ⅱx型肌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肥育后期高温应激会改变猪表观肉品质和肌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