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为3.0%~36.4%,而产后10天内子宫炎的发病率为20%~40%,胎衣不下发病率可达80%以上。但也会因营养条件、胎次、疾病、产犊季节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2.
奶牛在围产期由于受分娩应激的影响,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一些与分娩有密切关联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常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降低,甚至被迫淘汰,给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对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难产、产后瘫痪、子宫脱出、酮病等常见的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其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我国平均发病率在10%左右.而有的奶牛场可高达40%。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从而大大降低繁殖率.使许多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牧场工作实践,就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病之一,据估计临床发病率为3%-36%,而产后10d内子宫炎的发病率约为20%-40%,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可达80%。由于每年因子宫炎造成的损失较大,以至严重制约了奶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是指在产犊12 h内胎衣未被排出.经统计研究表明,牛群中有约10%的母牛存在这一问题.导致胎衣不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双胞胎或一胎多生,流产,由于犊牛过大或应激引起的难产,诱导产犊,产乳热以及干奶期营养缺乏等.  相似文献   

6.
奶牛卵巢炎和子宫炎均属生殖器官疾病 ,对奶牛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影响牛只健康成长 ,而且对母牛的繁殖、产奶量以及奶牛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由于卵巢炎、子宫炎病因比较复杂 ,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的时候应全面考虑 ,不能只限于对症治疗的小范围 ,应采取包括饲养学、兽医学及经营管理学原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三化” ,即饲养科学化 ,管理程序化 ,防治经常化。具体措施如下。1 饲养科学化 科学饲养是奶牛健康发展的基础 ,对奶牛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繁殖后代、抵御疾病等均起着积极影响作用。科学饲养应重点抓好饲料和…  相似文献   

7.
母牛产后胎衣在正常的时间(12 h)内不能排出,称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如不能及时治疗,容易引发子宫炎症和全身性病变,导致母牛不孕.近几年,我场胎衣不下母牛占29.6%,使种牛利用率下降,饲养成本上升.通过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母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胎衣不下及子宫炎影响奶牛正常子宫复旧,进而影响后续繁殖性能。以子宫健康和繁殖表现为依据,评价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为回归分析试验,在牧场收集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牛只治疗方案,按临床症状、发病天数及用药方式进行分组,收集这些牛只后续产后疾病(产后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及始配天数,首配受胎率,产后90天怀孕率,产后120天怀孕率,产后150天怀孕率及空怀期判断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胎衣不下病牛使用头孢噻呋钠治疗,产后子宫炎发病率均显著升高;具有全身症状的产后子宫炎病牛,使用头孢噻呋辅助氟尼辛葡甲胺治疗,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仍高于健康牛,但可提高其产后90天怀孕率;子宫内膜炎病牛经直肠子宫按摩同时采用长效土霉素子宫灌注,首配受胎率、产后120天怀孕率和产后180天怀孕率与健康牛无显著差异。[结论]胎衣不下病牛使用头孢噻呋钠治疗,不能完全预防产后子宫炎;对于发烧的产后子宫炎病牛,使用头孢噻呋钠辅助氟尼辛葡甲胺治疗,可降低后续产后疾病发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繁殖性能;子宫内膜炎病牛经直肠子宫按摩同时采用长效土霉素子...  相似文献   

9.
奶牛治衣不下的防治措施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衣不下 (RetentionFetalMembranes简称 :RFM)是奶牛产后的常见疾病之一 ,给奶牛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就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 预防措施各个奶牛场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 ,因此应当针对各个牛场实际发病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常见的综合预防措施如下 :1 .1 加强管理 ,改善牛场环境1 .1 .1 保持牛栏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根据笔者在北京、甘肃、青海、广东及广西等地观察了解 ,国内许多奶牛场的牛栏和运动场建造不够合理或卫生状况太差。为了减少奶牛感染机会 ,一个卫生舒适的…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一部分由正常位置经瘤胃下方移到瘤胃与左腹壁之间的一种疾病,是高产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我们近年来诊治奶牛皱胃左方变位12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病因引起变位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干奶期精料、玉米青贮喂量过高;产后突然大量增加精料;妊娠和分娩。此外,凡是能引起皱胃运动弛缓的各种疾病如子宫炎、乳房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和酮病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抓好“三管”“三防”,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2.
13.
奶牛肝脏内脂肪代谢受阻。使脂肪在肝脏中蓄积,并超过肝脏中正常含量的5%时。即称为脂肪肝。由于此病常发生于围产期的奶牛。所以又叫围产期奶牛脂肪肝。患病后由于肝功能障碍。常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同时还容易伴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如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和子宫内膜炎等,从而使患牛的产奶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产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常于分娩后发生,因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不全、流产、死胎滞留在子宫等因素造成感染所致。曾患布氏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及其他侵害生殖道传染病的母羊,由于分娩后抵抗力降低或子宫损伤,使子宫粘膜的慢性炎症加剧,转为急性炎症而表现出来。笔者将对该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病羊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弱或停止,轻度臌气、拱背、努责,从阴门内排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分泌物呈污红色或棕色,且有臭味,尤以卧下时排出较多。若不及时治疗即转变为慢…  相似文献   

15.
慢性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是子宫黏膜慢性炎症的过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多数奶牛因在配种、分娩、接产及助产时,病原微生物侵入而感染,也有的由于大量药液冲击子宫没有完全排除,粗暴接产,剥离胎衣时子宫内膜感染而引起,母牛患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子宫迟缓,产道损伤,难产,患有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均可激发本病.子宫复旧不全、胎衣停滞,剥离胎衣后,不能合理冲洗子宫,则必发生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6.
母牛分娩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就称为胎衣不下.这一定时间多指产后10~12 h,是根据奶牛正常胎衣排出的时间来统计的.正常情况下,10 h内胎衣能够脱落的奶牛约占97%.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脱出是一种较常见的奶牛产后疾病。引发奶牛产后子宫脱出有多种原因,即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质量差,缺乏运动,畜体瘦弱无力,过度劳累等致使会阴部组织松弛、无力固定子宫。另外,难产时,产道过分干燥、子宫紧包胎儿,未经很好处理(如注入滑润剂)强力拉出胎儿,子宫常随胎儿翻出阴门之外。分娩时,产道及阴门受损伤、胎衣不下等,使母牛继续强烈努责,腹压增高,导致子宫内翻及脱出。此外瘤胃臌气、瘤胃积食、便秘和腹泻等也能诱发此病。实践中得知,年老母牛和经产母牛易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8.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12h胎衣仍然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  相似文献   

19.
大理邓川地区饲养奶牛历史悠久,以每户3~5头散养为主,但管理粗放,特别是忽视了干奶期和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建议当地养殖户改变传统饲养方式,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减少奶牛疾病,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邓义云 《猪业科学》2009,26(4):96-97
母猪子宫炎是规模化猪场常见产科疾病,可导致母猪不孕、流产、返情、繁殖性能低下,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加强猪场的监管力度和饲养管理,定期对猪只进行保健投药,增强机体抵抗力,可减少子宫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