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乳牛和肉牛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是母牛的繁殖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母牛能够繁殖后代的能力。Niein等(1989)通过对大量母牛产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在自然状况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O.15-2.99%。自3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人工诱导多胎的研究,使双胎率达到20-70%。张文等(2001)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2.
母牛双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1胎产1犊,在自然状态下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 1 母牛的双胎效应双胎可使母牛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对母牛来说, 其单产的产肉量增加;产奶量提高;终生产犊数多;孪生母牛的繁殖性能正常,而犊牛的生产发育不受影响。李连江等研究表明,双胎与单胎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 而24月龄时体重差异不显著。双胎犊牛在初期生长较  相似文献   

3.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牛为单胎动物,对豫西75000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连续两年(1990~1991)的调查资料表明,黄牛的自然双胎率为0.0078%。1990~1992年,我们利用超数排卵原理,在豫西地区对518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进行试验,研究出了一种复合激素配方。将该复合激素于发情周期第17~18天注射于207头母牛的左臀部肌肉,待发情后配种,使母牛每个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5.84%,双卵排放率达到70.04%,受双胎率达到43.31%,活产双犊率达到22.92%。试验证明,使用该双胎素可大大提高母牛双胎率,为加速养牛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奶牛一胎双犊可说是有利有弊,一般认为,奶牛一胎双犊,对增加优良种牛后裔有利,应当提倡。也有人认为,奶牛产双犊,如果是异性双犊,母犊大多不孕,而同性双犊,又因出生重偏低,而影响日后生产,应当避免。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图壁种牛场1995-2001年西门塔尔奶牛(荷斯坦奶牛报告较多)一胎双犊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反映一胎双犊在西门塔尔奶牛的胎次分布、双胎率、双胎犊初生重,并重点比较产单胎母牛及产双胎母牛的生产性能,对奶牛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应用PMSG、HCG、氯前列烯醇等生殖激素,在母牛发情的一定时期,按不同剂量和次数对母牛进行肌肉注射,以期达到使母牛同时排双卵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PMSG、HCG、氯前列烯醇等生殖激素,在人工诱导母牛一胎双犊的应用上,效果显著,取得了双胎率20%、三胎率20%、多胎率40%、产犊率160%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诱导母牛双胎生产试验,具体是选择卵巢上部有间情周期黄体存在、生殖器官无疾病的母牛,将12~14毫克促卵泡素(FSH),在3日内分6次肌注投给。供试牛在配种时期随机选择性功能活动正常。共选择处理18头。一胎双犊母牛12头,双犊率为66.67%(12/18),一胎单犊母牛6头,单胎率为33.33%(6/18),共产犊30头,总产犊率为166.67%(30/18)。12头产双犊母牛中,有3头同胎同时产两个不同品种的后代。现报告如下:1试验牛的选择供试牛只均是双庆乡太安村牛场和村民个人饲养的2~5周岁可繁母牛,其中:奶×本一代改良牛12头,本地黄牛6头;经产…  相似文献   

8.
林武 《广西畜牧兽医》2009,25(6):367-367
牛属单胎动物,自然条件下的双犊率为2%~3%,三犊率非常罕见。林武报道的1头母牛连续2次产双犊、2次产三犊,实属罕见。此亦表明如能加强选配育种和采取一些先进手段,单胎的牛也有可能大大提高繁殖效率。此报道为牛繁殖能力的特殊性留下一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应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处理诱导黄牛一胎双犊。分析了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PMSG与HCG、PMSG与PG及FSH与PG对母牛进行处理,其受胎率分别在80%~95%、84%~91.8%和85%~100%之间,与自然发情组的9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双犊率方面,自然情况下产双犊率仅为0.92%(0.85%~1.00%),而PMSG与HCG处理组的双犊率在11.3%(11.0%~11.8%),PMSG与PG处理组为13.0%(11.0%~15.8%),FSH与PG处理为19.6%(11.0%~27.0%),说明应用激素处理诱导双胎是有效的,而且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效果也不同。对应用FSH与PG处理组所产双犊的出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出生时间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自然单胎犊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犊的平均出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与单胎组差异显著,但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加强双胎犊牛哺乳期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11.
异性孪生母牛不能做种母牛张荣华(辽宁省开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122300)在牛的繁殖生产中,发现有少数母牛屡配不孕,查其原因,是异性孪生母牛(一胎生两犊,一公一母中的母牛).根据牛的生殖生理,这种母牛不能用作繁殖种母牛.异性孪生母牛虽然也有轻微的发情...  相似文献   

12.
选择本地母黄牛,应用LRH-A和PMSG进行提高母牛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牛配种前5-6小时肌注LRH-A150μg/头,可使精期受胎率提高25.3%(P<0.01);为提高早期胚胎成活率,在配种后11-13天肌注LRH-A100μg/头,使青年母牛受胎率提高28.8%;应用PMSG和15甲基-PGF2a及抗PMSG血清,可诱导双胎率53.3%,提高产活犊率60%。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多年的养牛生产及纯繁、改良、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数例异性双胎牛,母犊由于生殖器官畸形,而丧失繁殖能力,异性双胎的母犊91%~94%不生育。对这种牛不能继续饲养应及时淘汰处理。但社会上竟有人将这些理应淘汰的母牛按市场价出售,甚至有的相互倒卖,为避免养殖户上当受骗,现将此病的病因和症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1.1母牛遗传的影响我县本地母牛个体小,性成熟时间较晚(1.5~2.5岁)导致生产力低。一般双胎公牛的女儿的双胎率和孪生母牛的女儿的双胎率比较高。1.2环境的影响日照的长短可以影响母牛的性周期,环境温度对母牛的繁殖有明显的影响,高温不利于母牛受胎,同时造成母牛出现安静发情,胚胎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15.
牛的繁殖周期长,一般一胎只有一犊,目前武义县在农村饲养条件下,群体母牛的繁殖率一般不到35%,除去不孕牛及生殖系统疾病外,一般母牛也只能达到三年产两胎的繁殖水平。在发展肉牛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一年产一胎是增加肉牛生产,提高母牛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站在饲养本地黄母牛用“抗旱王、种牛杂交改良中,采取适当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的措施,抓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年产一犊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牛的繁殖是用优质公牛细管冻精通过人工授精,使母牛受胎,产犊而完成。繁殖是增加牛的数量、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在营养与饲养管理条件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母牛一年可繁殖一胎,一头母牛终生可产犊5~9头。现有的肉用杂种牛体成熟期通过改良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3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途径展开了人工诱导母牛双胎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胚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诱导母牛双胎已成为可能.母牛怀双胎的最大不利影响是异性孪生不孕,据Fujishiro A等[1]报道,有92%的异性孪生母犊不孕,因此诱导双胎技术无法在奶牛上应用.随着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用性控精液(X精液)对诱导排双卵的母牛输精,让其产双母犊,可解决异性孪生不孕的问题,从而能成倍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为此开展此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母犊素”是一种生殖生理调控的激素类药品。喀什地区2004~2005年在6个县的68个冷配站实施“母犊素”的推广使用,目的在于改善冷配母牛母犊出生率偏低的现象,提高农牧民参与黄牛改良的积极性。项目实施参试牛只达3 500头,随机调查产犊头数1 618头,母犊率平均达到58.90%,比未使用“母犊素”处理的母牛产母犊率42.66%净提高16.24%,相对提高38.07%。试验证明,用“母犊素”处理配种母牛,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母犊出生率,还能提高母牛的部分繁殖性能,值得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PMSG等激素提高四川黄牛繁殖效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母牛发情一定阶段应用PMSG,氯前列烯醇和抗PMSG血清处理,8头交牛发情率87.5%,第一情期受胎率71.4%总受胎率85.7%,得一胎孪生母牛,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该处理方法在缩短空怀期,治疗屡配不孕等方面也表现了良好作用,是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扩大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