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畜牧杂志》2017,(12)
为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26±2.6)kg犊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犊牛,每组公母各半,Ⅰ、Ⅱ组分别饲喂高蛋白含量代乳粉、高脂肪代乳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增重和日增重(P0.05);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没有显著影响(P0.05);犊牦牛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P0.05),缩短牦牛生产周期,显著提升代乳粉饲喂阶段的经济效益(P0.05)。综合分析,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仔猪早期断奶是近10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成熟技术,它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缩短繁殖周期、促进发情排卵、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掌握好这一项技术,提高仔猪双月出栏重和成活率,仍是困扰当前养殖业的一个重大难题,2001年11月至2003年5月笔者在犁倭村某母猪养殖场作了对比性试验,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动物及环境 二元杂交母猪7头,初产,新建示范场.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补饲蛋白料对3月龄断乳母犊牦牛日增重和肉质的影响。选用24头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3月龄断奶母犊牦牛(59.51±3.49kg),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放牧+补饲蛋白料,对照组采用完全放牧饲养),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试验预饲期7d,正式期30d。试验始末对犊牦牛进行称重,并随机各选取4头牛进行屠宰取样,进行肉质品质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全期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57kg(P0.05)和118.89g(P0.05);(2)处理组犊牦牛的屠宰率显著提高了11.25%(P0.05),后股肉的剪切力显著降低了13.75N(P0.05);(3)犊牦牛背最长肌中氨基酸组成丰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每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补饲蛋白料可以提高断奶母犊牦牛的体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质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5)
结合工作实践,就提升犊牦牛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做要点阐述,提出了提升妊娠期母牦牛饲养管理水平;犊牛产后加强护理管理;犊牦牛早吃、吃好初乳;加强犊牛日常管理;重点做好应激性腹泻的防治等综合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提高改良牦牛犊成活率的综合措施赵光前(四川省红原县兽防站624400)牦牛改良中,犊牛的成活率,关系到改良工作的发展速度,同时对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影响。我县从70年代中期以来,将良种牛(黑白花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牦牛,直接用于生产。我们不断摸...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水平补饲料对3月龄早期断奶犊牦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3月龄(90±5)日龄]健康大通母犊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犊牛全放牧,试验组犊牛在放牧基础上分别补饲不同蛋白质水平(粗蛋白质水平分别17%、18%、19%)的3种等能量(增重净能5.6 MJ/kg)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饲能够显著提高犊牦牛的平均日增重,17%、18%和19%补饲组分别提高了28.87%、47.47%和28.61%(P0.05)。2)与对照组相比,补饲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浓度(P0.05),17%、18%和19%补饲组分别增加了10.57%、16.64%、21.84%(P0.05)。3)与对照组组相比,补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8%时,显著提高了瘤胃和大肠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盲肠、结肠的绒毛高度以及十二指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因此,补饲能够提高早期断奶母犊牦牛生产性能和促进胃肠道发育,早期断奶母犊牦牛的补饲料的适宜粗蛋白质水为18%。 相似文献
8.
牦牛犊成活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犊成活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研究姚玉璧李富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甘肃合作747000)引言素有“高原之舟”美誉的牦牛,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畜种,占该区域各类牲畜的50%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青海...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精料补充料能量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56.27±4.70)kg的3月龄犊牦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7.00%,增重净能分别为5.60、6.50、7.40 MJ/kg的3种精料补充料。试验共39 d,其中预试期7 d,饲养试验28 d,消化试验4 d。结果表明:1)6.50、7.40 MJ/kg组犊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60 MJ/kg组(P<0.05);5.60 MJ/kg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6.50 MJ/kg组犊牦牛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60 MJ/kg组(P<0.05),与7.40 MJ/kg组差异不显著(P>0.05)。3)6.50 MJ/kg组犊牦牛干物质、有机物、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60 MJ/kg组(P<0.05)。随能量水平升高,钙(P=0.06)、磷(P=0.10)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牦牛可在3月龄断奶舍饲饲养,精料补充料增重净能为6.50 MJ/kg时,更有利于舍饲的3月龄断奶犊牦牛的营养物质消化,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0.
11.
本试验从饲养温度、环境消毒、哺乳母猪21d的总采食量等方面研究了非食源性因素对猪场早期断奶仔猪的体况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每周消毒7次,最大限度提高哺乳母猪产后21d的采食量的条件下,可以使猪场早期断奶仔猪的体重达到最高,死亡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 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后在天然牧场内随母放牧哺乳;早期断奶组(EW)犊牦牛随母放牧哺乳至15日龄时隔离母犊,逐渐过渡为饲喂代乳粉,提供开食料及天然牧草自由采食,至犊牦牛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0.5 kg/d时停喂代乳粉,90日龄后停喂开食料转入天然牧场放牧饲养;早期断奶+益生菌组(EWP)断奶过程同EW组,并在代乳粉、开食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9.98×1011 CFU/g)。分别于犊牦牛30、60、90、150日龄时测定体重及体尺指标,于30、60、90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牦牛颈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激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 3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体重、体尺,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显著低于GF组(P<0.05),EW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60~150日龄各组犊牦牛体重、体尺均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IGF-1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均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GLU、尿素氮(BUN)、IGF-1、甲状腺素(T4)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GF组(P<0.05),且EWP组血清TG、G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GF组(P<0.05)。【结论】 与随母放牧哺乳模式相比,两种早期断奶方式在断奶初期(30日龄)对犊牦牛均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断奶后补饲代乳粉与开食料有利于改善犊牦牛后期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且补充益生菌能够缓解犊牦牛的早期断奶应激,并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6,(1)
对断乳犊牛放入围栏和牛棚两个不同的环境内管理,结果实验组(围栏)犊牛对环境适应较快,对照组牛棚犊牛断乳后对环境适应慢,情绪稳定的也慢。对照组断乳后体重损失比实验组高7.34kg。说明断乳后环境对犊牛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牛小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39(3):9-10
用EM口服液在果洛地区的牦牛犊中进行了增重试验,同时与消维康口服液、畜痢灵口服液的增重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EM组、消维康、畜痢灵和对比照组牦牛犊分别比实验前增重31.10±4.0864kg,29.94±4.6441kg,25.98±3.7498ks和19.78±4.2584ks:其中:EM组比对照组平均增重多11.32kg(P〈0.01);比畜痢灵组平均增重多5.12ks(P〈0.05);比消维康组平均增重1.63kg(P〉0.05)。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试验表明,过多的哺乳量和过长的哺乳期,虽然可使犊牛增重较快,但对犊牛的内脏器官,特别是消化器官的发育有不利影响,而且还影响牛的体型。因此,国外近年对犊牛的早期断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已经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早期断奶的主要优点是:节约大量商品乳,满足广大人民对鲜乳的要求;可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犊牛的哺乳期缩短,可大大节约劳动力;提早补饲精料、粗料可促进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从而提高犊牛的培育质量;由于瘤胃显著发育,可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因而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减少损失。因此,根据现代奶牛营养学原理,依据本地区饲养 相似文献
16.
很多养猪场的仔猪断奶日龄正在不断地提前,即从过去的28天断奶逐渐提前到21~23天,有的甚至提前到16~17天,这无疑给仔猪的早期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7.
在果洛地区挑选成年带犊哺乳母牛7头和不带犊母牛5头,跟踪测定体重,结果:带犊母牛体重由春季到秋季增加18.97kg,由秋季至翌年春末体重减少了15.57kg,观测期内体重增加了3.40kg;不带犊母牛由春季到秋季体重增加65.08kg,由秋季至翌年春末体重减少51.43kg,观测其内增重13.65kg。 相似文献
18.
<正>乳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效益。为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养猪生产普遍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一般实行21~28日龄乳猪断奶,与传统养猪生产的45~60日龄断奶相比母猪年均产仔胎数可提高0.1~0.2胎,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商品猪可增加1~2头,效益十分显著。如何做好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减少断奶应激,直接关系到早期 相似文献
19.
20.
为研究犊牛早期断奶对青海湖地区自由放牧条件下牦牛牧食行为的影响。试验于2015年8月22日至11月15日开展,选取26头带犊牦牛作为试验对象,对其中13头牦牛的犊牛实施早期断奶处理作为断奶组,另外13头带犊牦牛作为对照组。断奶组和对照组各随机选取3头牦牛佩戴畜用GPS3300装置,每10min记录一次家畜所在位置和环境温度。试验分为断奶早期(断奶后15d)、断奶中期(断奶后第16天到第38天)、断奶后期(断奶后第59天到第82天)。断奶早期又分为阶段Ⅰ(断奶后第1天到第6天)、阶段Ⅱ(断奶后第7天到第15天)。结果表明:1)断奶早期阶段Ⅰ断奶组的平均日游走距离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断奶早期阶段Ⅱ、断奶中期和断奶后期两组的平均日游走距离差异不显著。断奶组在不同时期的平均日游走距离表现为,断奶早期阶段Ⅰ显著高于断奶早期阶段Ⅱ和断奶中期(P0.05),断奶早期阶段Ⅱ和断奶中期显著高于断奶后期(P0.05)。对照组则表现为断奶早期阶段Ⅰ、断奶早期阶段Ⅱ和断奶中期显著高于断奶后期(P0.05)。断奶当天断奶组牦牛的游走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断奶时期断奶组和对照组的昼夜采食规律有所不同。2)断奶早期阶段Ⅰ、断奶早期阶段Ⅱ及断奶中期断奶组和对照组的采食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但是断奶中期的采食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广于断奶早期。断奶后期断奶组和对照组的采食分布格局出现了分化,对照组的采食活动范围明显广于断奶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会短时间内让母牦牛的牧食行为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但其又可以很快适应失犊的情况。在环境比较恶劣、牧草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带犊牦牛和不带犊牦牛种内竞争比较激烈,适合分群放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