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蒙脱石负载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废水中酸性大红3R染料的去除效果,通过改变壳聚糖和蒙脱石的混合比、吸附剂的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酸性大红3R染料溶液浓度和pH值等实验条件,从多环境因子角度研究蒙脱石负载壳聚糖对于酸性大红3R染料的吸附除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蒙脱石比为0.08 g/g,搅拌时间为45 min,加入壳聚糖/蒙脱石质量为1.33 g/L,溶液pH值为5~6时,复合吸附剂对酸性大红3R染料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9.6%以上。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蒙脱石负载壳聚糖对酸性大红3R的吸附比较适宜,室温条件下复合吸附剂对酸性大红3R的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在对虾养殖中应用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前,虾池水质严重污染,虾病蔓延是对虾养殖中的两大主要危害。随着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及对虾养殖业由粗养逐步向半精养、精养技术的发展,虾池底质和水质的污染负荷越来越重。虾池内投喂的过剩残饵,对虾的排泄物以及动植物尸体,经微生物分解,不仅消耗大量的O_2,而且产生很多如NH_s、H_2S、NO_2~-等影响对虾生长的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同时助长了病原菌的滋生和蔓延,继而出  相似文献   

3.
陈树桥  周国勤  周国平  陈兵 《水产科学》2007,26(10):574-577
以壳聚糖为原料,25%戊二醛为交联剂,引入羧甲基壳聚糖等制备了一种新的壳聚糖衍生物吸附模拟养殖废水溶液中的Cu2 ,研究了Cu2 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温度、衍生物用量等对Cu2 的吸附影响,初步探讨了吸附的内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该衍生物抗酸碱性较好,Cu2 吸附容量可达178 mg/g;且再生方便,可重复使用,是性能良好的除Cu2 吸附剂,可用于水产养殖及其他废水中铜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发新型吸附剂,降低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研究了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条件,探讨了pH、温度、反应时间、壳聚糖添加量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8和pH 5~6条件下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最强;低温有利于壳聚糖的吸附;在8 h时壳聚糖对Cd2+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而对Pb2+的吸附在实验时间内是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其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也增强;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对Cd2+的影响不大,而在高的金属浓度下对Pb2+的吸附率显著降低。壳聚糖对Cd2+、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Lagergren方程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吸附方程。研究表明,壳聚糖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单一金属溶液中,壳聚糖对Cd2+的吸附能力要强于对Pb2+的吸附能力。系统地研究了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条件及性能,为壳聚糖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P)、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中细菌吸附性能的差异,以及3种填料挂膜启动和挂膜成熟后对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净水效果,以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挂膜的方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PP填料对养殖废水中细菌的吸附能力最好,另外两种填料对细菌的吸附能力次之并且差异不显著(P0.05);3种填料自然挂膜成熟的时间分别为21 d、26 d和30 d;各填料挂膜成熟后处理高浓度NH_4~+-N养殖废水时,NH_4~+-N浓度与NO_2~--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项式y=ax~2+bx+c进行拟合,NH_4~+-N浓度与NO_3~--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式y=aln(x)+b进行拟合。研究表明:EPP填料、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均可作为生物填料用于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在养殖水体环境中,氮元素以-3至+5多种不同价态存在,在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无机氮和有机氮之间相互转化。无机氮形式主要有溶解分子态氮(N_2)、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以及一些中间产物等;有机氮形式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尿素和腐植酸等。亚硝态氮即常说的亚硝酸盐,可以被水体中的藻类作为氮肥吸收同  相似文献   

7.
盐生杜氏藻对不同氮源吸收规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NO_3、NH_4Cl、NH_4NO_3 3种氮源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及3种氮源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3种氮源中,NH_4NO_3对促进D.salina细胞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和叶绿素a合成效果是最好的,细胞最高密度为136×10~4 cell/ml;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值为137 mg/g;NO_3~-和NH_4~ 共同存在时,优先利用NH_4~-;建立了3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鱼露在不同发酵时间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对传统鱼露的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5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鱼露样品中共检测出7大类56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用内标法对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量。以OVA值为依据,从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12种对鱼露风味轮廓贡献显著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如3-甲硫基丙醛等。鱼露的主体特征风味可描述为蘑菇香味、土豆香味、麦芽香味、香草味、水果香味和鱼腥味。鱼露中的脂肪酸主要分布范围为C15~C26,不饱和脂肪酸(UFA)相对含量高达67.23%。在鱼露发酵过程中,风味相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变化较为显著,与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证明不饱和脂肪酸是鱼露发酵过程中产生特征风味的重要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NO_2~--N急性胁迫对斑尾复鰕虎鱼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16.5℃,盐度30‰,pH8.0的环境下,在实验水体中加入亚硝酸钠,设置NO_2~--N浓度分别为1、10和100mg/L的3个实验组及一个空白对照组,连续观察实验鱼的游动情况、呼吸频率、黏液分泌等表征,并在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制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对NO_2~-—N异常敏感,最小浓度组1 mg/L的平均死亡时间仅为8.5 h;NO_2~--N对斑尾复鰕虎鱼的各组织器官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对鳃组织的损伤最为明显,会造成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部分鳃小片极度膨大等病理变化,严重阻碍鱼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10.
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NH3—N,NO2—N转化及其水质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NH_3-N、NO_2-N转化的研究表明,NO_2-N的降解转化是水质净化的关键因素。本文还讨论了生物负载、投饵、通气等管理行为对氯化合物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中的活菌形态微细,比重小,若采用直接泼洒养殖水体的方法,其活菌不易降到池塘底部,无法起到良好的改善底环境的效果,因此,建议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时,可以和颗粒型改为底改制剂合用,这样即能将活菌迅速沉降到底部,吸附有害元素,并可以起到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6,(7):73-73
问: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氨、硫化氢、pH值过高的危害及处理办法 答: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潘眭碳、吸附剂、腐殖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如活水宝,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及精养技术的发展,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也趋增多,有机污染物分解需大量消耗溶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随着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严重的甚至产生中毒死亡。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的浓度直接相关,如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条件之一是水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偏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成为水产养殖业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态氮如溶解氮气(N_2—N)、氨(铵)态氮[NH_3(NH_4~-)—N]、硝酸态氮(NO_3~—N)、亚硝酸态氮(NO_2~—N)等是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众所周知,氨(NH_3)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渗入养殖生物体内对其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少量的NH_3—N是饵料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而当NH_3—N超过一定限度则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危害或使水质变坏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  相似文献   

15.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7,(12):76-76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及精养技术的发展,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也趋增多,有机污染物分解需大量消耗溶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随着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严重的甚至产生中毒死亡。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的浓度直接相关,如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条件之一是水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偏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成为水产养殖业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对虾养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及对虾排泄物的积累,导致了水体中无机氮等环境胁迫因子的大量积累,严重影响了对虾的生长和繁殖。在对虾养殖水体中,无机氮主要包括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一般认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对虾有毒害作用而硝酸盐氮无毒害作用。其中,氨在水体中主要有2种形式:离子氨(NH_4~+)和非离子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一定盐度条件下传统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及明确主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180和230两种盐度条件下日本鰒鱼露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有80%的鱼露样品相似度良好,与对照图谱相似度达到了90%;180盐度下发酵150 d的鱼露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较大。盐度180发酵的鱼露样品组有51个共有峰,盐度230有58个共有峰,并在对照图谱中加以标定。通过对指纹图谱共有峰化合物指认,确定了乙醇、丙酮、异戊醛、1-戊烯-3-醇和2-甲基丁酸为鱼露前期发酵液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表明,盐度180发酵的鱼露更早地进入基础物质转化阶段,有利于鱼露海鲜味的生成;230盐度发酵的鱼露整体发酵进程较为缓慢,但更有利于鱼露中乳酪味和肉香味的形成。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盐度进行发酵。研究结果为揭示鱼露发酵前期主要基础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变化规律和鱼露品质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音  韩照祥  魏懿 《水利渔业》2008,28(2):25-27
通过对甲壳素的改性,探讨了时间、pH、温度、Cr(Ⅵ)浓度和吸附剂与废水质量比等因素对甲壳素衍生物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甲壳素具有较强的螯合和吸附作用.吸附效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酸性溶液中,吸附量较高,去除效率较大.但酸性过高时,壳聚糖在溶液中会发生显著的酸溶现象,不利于吸附Cr(Ⅵ),pH控制在2~4,温度控制在30℃有利于吸附;当[Cr(Ⅵ)]≤10 mg/L时,可用N-羧甲基化壳聚糖进行吸附处理;而当原液中[Cr(Ⅵ)]≤20 mg/L时,可用西佛碱进行吸附处理效果较好;N-羧甲基化壳聚糖与废水的质量比为1.4×10-3、西佛碱与废水的质量比为1.2×10-3效果最佳,且2种吸附剂吸附Cr(Ⅵ)的物理化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金进 《畜禽业》2019,(5):21-22
过氧化氢酶于1811年被过氧化氢(H_2O_2)的发现者泰纳尔(Louis Jacques Thénard)首次发现。1900年,Oscar Loew将这种能够降解过氧化氢的酶命名为"catalase",即过氧化氢酶,并发现这种酶存在于许多植物和动物中。因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红细胞和其他组织内的过氧化体重,它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分解H_2O_2。使H_2O_2不至于和O_2在铁螯合物作用下反应生成对机体有害的OH~-。自由基对动物脏器、代谢系统具有一定影响。在这里对过氧化氢酶的特点及养猪生产中对母猪的繁殖、仔猪生长、生猪生产性能和猪病防控方面的影响以及使用进行简单阐述,以便在养猪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 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同时,其添加能够显著提升鱼露的食用安全性,组胺、酪胺、腐胺、尸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在发酵末期分别下降了26.4%、27.1%、9.4%、39.8%、69.4%和25.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发酵末期添加YL9-2发酵后,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2-壬酮和2-十一酮分别提高了79.7%、92.5%、45.3%、41.8%、21.2%、29.4%、20.4%、46.6%、67.7%和47.2%,提升了鱼露的麦芽香、青草味、奶酪味、水果香、蘑菇香、甜香和脂肪香,而三甲胺则下降了61.7%,降低了鱼露的鱼腥味。研究结果为靶向改善传统发酵鱼露的品质、风味和食用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