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农林生产体制的改革,牧地受到限制,各地蛋鸭圈养数量不断增多。生产实践表明,蛋鸭圈养可明显提高劳动效率,扩大饲养规模,一般每个劳力可饲养500~1000羽,圈养鸭群受季节、气候、野外饲料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蛋鸭圈养还能减少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农林生产体制的改革,牧地受到限制,蛋鸭圈养数量不断增多。蛋鸭圈养可提高劳动效率,饲养规模大,一般每个劳力可饲养500~1000只,圈养鸭群受季节、气候、野外饲料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同时蛋鸭圈养能减少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有利于鸭群的防疫。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鱼池、水库等水面圈养鸭群,便可综合利用,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使鸭、鱼、蛋同获丰收。但是蛋鸭圈养和放牧的情况不同,饲料和饲养条件都由人为提供,一旦饲养不好,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所以要把圈养蛋鸭养好,必须掌握科学圈养技术,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产蛋的需要,才能提高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地圈养蛋鸭生产的发展,农户饲养蛋鸭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为实现圈养蛋鸭高产高效,笔者通过实践与调查,现将各地圈养蛋鸭高产的一些主要经验和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动植物饲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鸭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县蛋鸭生产多采取圈养,一般蛋鸭棚圈30m×16m左右大小,存养蛋鸭3000~5000只,圈旁多傍以水源。近几年,由于推行了蛋鸭标准化生产,应用了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保证了较稳定的经济效益,笔者综合多家养鸭户的饲养经验,将蛋鸭圈养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各地圈养蛋鸭生产的发展.农户饲养蛋鸭已成为致富的好门路。为实现圈养蛋鸭高产高效,笔者通过实践与调查.现将各地圈养蛋鸭高产的一些主要经验和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为适应蛋鸭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蛋鸭养殖模式不断演变,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因受到水域条件及养殖群体规模的限制,所占比例已经不列20%,目前在南方蛋鸭养殖大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鱼鸭结合的圈养模式,该养殖模式饲养群体占到蛋鸭养殖总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传统依水圈养、笼养2种不同饲养模式对苏邮1号蛋鸭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组分的影响,选取70日龄苏邮1号蛋鸭900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传统依水圈养组与笼养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与传统依水圈养组相比,笼养组50%产蛋率日龄显著提前2天(P0.05),日均采食量与料蛋比分别显著降至160.4g、2.74(P0.05),且破蛋率显著降至2.0%(P0.05);笼养组鸭蛋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及蛋黄颜色均显著低于传统依水圈养组(P0.05),其余蛋品质指标及蛋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笼养模式可显著改善苏邮1号蛋鸭生产性能,但蛋黄色泽较差。  相似文献   

8.
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蛋鸭可以进行圈养。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一、圈养蛋鸭的好处 1.圈养蛋鸭能提高劳动效率,饲养规模大。一般每个劳力可饲养蛋鸭500~1000只。每批鸭可饲养二年,不需每年大批更换母鸭。这样,以同样的人力,圈养鸭数量是放养的几倍。 2.圈养后,母鸭受季节、气候、野外饲料等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活动范围缩小,减少了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  相似文献   

9.
圈养的蛋鸭因受场地的局限,不能获得“野食”所能得到的营养物质,只能靠人为提供。目前由于养鸭用精料价格日见高涨(1989年5月,我县饲料厂的蛋鸭配合饲料价格为每公斤1.28元),饲养成本不断提高,不少地区开始出现了养鸭业滑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优质青饲料来弥补和代替部分精料。若能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蛋鸭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这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办法。笔者自1987年以来,圈养20只康贝尔杂交鸭,采用配合饲料和青饲料结合饲养。在  相似文献   

10.
温州养蛋鸭历来群养,随船游牧,鸭的活动时间长,热能消耗大,故影响产蛋,经济效益不高。自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为提高劳动效率和养鸭的经济效益,开始改放养为圈养。苏云尧、苏云龙俩兄弟(下称两苏),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蛋鸭圈养好处多。  相似文献   

11.
蛋鸭养殖的"五统一"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余杭区的蛋鸭生产历史悠久,塘栖镇等运河流域历来是鸭蛋重点产区之一,已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经济。但是,沿河分散饲养一直是本地蛋鸭饲养的主要模式,蛋鸭粪污直接排人河道,污染环境及水源。随着运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余杭区塘栖蛋鸭合作社、顺丰祥蛋鸭合作社先后在塘栖镇塘北村、塘栖村、西苑村建立养殖区和养殖示范专业小区,将原来沿河分散放养的蛋鸭进行相对集中,实行适度规模圈养,推广“五统一”饲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了该区的蛋鸭养殖业。  相似文献   

12.
<正> 广东省海丰县梅陇农场职工张忠圈养蛋鸭致富,1987年饲养蛋鸭1570只,年产蛋28650公斤,获纯利35000元。有以下几点做法和经验。一、虚心取经,改牧养为圈养自1985年开始养鸭,采用传统办法养300多只母鸭,管理烦锁,劳动强度大,早出晚归,碰上刮风下雨天气更成问题,农牧之间有矛盾,鸭群还要损害农作物,加之成本高,经济效益低。1986年冬,获悉本省惠阳地区采用颗粒饲料养蛋鸭的信息,便先后两次前往取经,他在水利渠堤利用0.5亩作鸭舍和鸭休息场所,又利用渠道5亩水域用旧鱼网把蛋鸭圈养起来。1987年,还两次请本省东莞市养鸭师傅前来传授技术。经过养鸭实践,圈养比牧养蛋鸭产蛋率提高10%以上,并且蛋大而重。且劳动效率提高,两人圈养几千只蛋鸭比牧养几百只还容易得多,又避免鸭群间疫病的传播和鸭只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 蛋鸭圈养近年来发展很快,全县现有蛋鸭56.7万只,比84年25万只增加1倍多。其中敖口区圈养蛋鸭500只以上就有49户,如雁门乡横浦村养鸭专业大户黄世宠,圈养白蓬高产蛋鸭3100只,每天产蛋2240枚,收入308元,除去饲料成本及其它费用,每天净收入38元。我县饲养蛋鸭一般有3种方式,即全期圈养、全期放牧、圈牧结合。由于饲养方式的不同,无论是产蛋率、料蛋比及耗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探讨蛋鸭的最佳饲养方式,对麻步区9群3738只蛋鸭在不同饲养方式下进行经济效益的调查,以全期圈养和圈牧结合经济效益较好,全期放牧为差。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各地圈养鸭生产的发展,饲养蛋鸭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为实现蛋鸭圈养生产的高产高效,通过实践与调查,现将总结出来的各地圈养蛋鸭高产经验和措施介绍如下:一严格控制体重体重变动是蛋鸭产蛋状况的晴雨表,因此观察蛋鸭体重变化,根据生长规律控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管  相似文献   

15.
绍鸭圈养是宁波地区特色农业与主导产业,几年来,随着蛋鸭高产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规模蛋鸭饲养户每羽蛋鸭52周龄产蛋量达12.38公斤,72周龄19.44公斤,产蛋期成活率95.89%,料蛋比2.84∶1。现将圈养绍鸭高产技术扼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圈养蛋鸭与放牧蛋鸭的饲养管理有所不同,圈养蛋鸭有着很多优点:蛋鸭在生长生活过程中不受自然外界因素的影响,生长生活较稳定、生长速度快、发病率低、饲料报酬高,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利用率,传染病感染率低,蛋鸭的成活率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必须加强以下技术管理,才能获得圈养蛋鸭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全舍饲旱养模式饲养蛋鸭(受试品种为青壳Ⅱ号),观测蛋鸭各阶段的生产性能,评估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全舍饲旱养模式饲养蛋鸭可充分发挥受试品种的生产性能,其生长速度均衡,群体均匀度高,性成熟整齐,500日龄平均产蛋318枚,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80%以上产蛋维持290 d,蛋料比1∶2.65,1~500日龄死淘率3.85%。采用该养殖模式饲养蛋鸭是可行的,同时具有管理方便、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适用于标准化规模养殖,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都可以在圈舍内饲养蛋鸭。圈养蛋鸭的好处是:提高劳动效率;蛋鸭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缩小了鸭的活动范围,减少了鸭的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可产蛋,饲料报酬高。圈养蛋鸭还能减少农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些年来,我省蛋鸭生产发展迅速,饲养方式已逐步由传统的放养转为圈养。因而蛋鸭对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也更加敏感。为了适应当前养鸭生产的要求,江西省矿物质饲料厂研制了“蛋鸭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委托我所进行蛋鸭饲养试验,取得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微山湖区专业化、规模化养鸭生产发展迅速,留庄、昭阳、欢域等养鸭基地利用鱼塘等水面采用半圈养方式饲养。在这种饲养方式中,鸭吃食、饮水可设在舍内,也可设在舍外,饲养管理不如圈养那样严格。其优点是符合蛋鸭的生物学特征,减少疾病的传染源和便于饲养管理,是我国当前养鸭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蛋鸭的分段饲养蛋鸭在产蛋期一般分阶段饲养,根据蛋鸭的周龄、产蛋率及生理特点,大致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三个阶段。在每一饲养阶段给予不同的营养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实行分段饲养,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