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1 非洲猪瘟的特征 非洲猪瘟,是猪身上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具有着高传染率与死亡率,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贮藏宿主为软蜱,且家猪与野猪都非常容易感染 [1].一旦发病,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传播,无论哪一生长阶段的猪,都非常容易感染上非洲猪瘟.在发病时,通常会表现为特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种,每一种临床...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非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发病较急,同时具备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及高死亡率,一旦流行,会导致生猪出现高热以及皮肤充血现象,病猪脾脏、肾脏以及淋巴结等多个器官出现出血症状,其死亡率可达100%。因而,在猪场内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1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野猪以及家猪是非洲猪瘟的天然宿主,二者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死亡率比较相似。各种钝缘蜱都是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同时软蜱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携带者以及传播者。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病猪或者带毒猪的尿液、粪便、唾液、鼻涕、肠道内气体、结膜渗出物以及伤口流出的血液排出体外,也可通过呼吸道、口腔以及其他裸露部位等进行传播,可通过皮肤伤口、注射以及蜱的叮咬进行传播。非洲猪瘟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是病猪及其产品的异地运输。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一旦发病就会迅速蔓延.为了有效地遏制住非洲猪瘟的传播,应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为生猪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有必要对非洲猪瘟防控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王亚辉 《中国猪业》2013,8(10):71-71
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猪具有高度致病性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该病。因此控制非洲猪瘟爆发主要依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例如扑杀受感染的猪群、隔离封锁疫区等。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参数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本文进行了3组试验以评价Malta’78株(2种攻毒剂量)和Netherlands’86株这两株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参数。使用了不同的标准来定义猪只发病后开始具有传染性以及猪群间接触感染的条件和时机。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确定的传播速率(β)范围在0.45/天~3.63/天。就受感染的猪在第二个排毒峰期是否仍具备传染性这个不确定性问题,分  相似文献   

5.
正1流行病学1.1流行范围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流行,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年龄品种的家猪和野猪都可以感染各种病毒,一旦患病将快速传播导致生猪大批量死亡,健康的生猪感染病毒将迅速暴发。首例非洲猪瘟在1921年肯尼亚发生,相继在安哥拉、苏丹、赞比亚等地发生。国外出现该病源于1957年葡萄牙某养殖基地将航班废弃物作为养料喂给猪群导致感染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6.
<正>非洲猪瘟多出现在家猪或野猪群中,该病染率高,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速度也较快。但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在60℃左右即可被杀死,一般的消毒液也可杀死病毒。1流行病学非洲猪瘟主要是个别猪感染病毒引发猪群传染的。间接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8月非洲猪瘟的传入,不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猪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轻该病对养猪效益的影响。1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1.1传染源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染病猪和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非洲猪瘟病毒会随病猪的粪便、体液等排到体外污染环境。被病毒污染过的喂食器皿、餐具、饮水、饲料等也会传播病毒。而软蜱在叮咬病猪和带毒猪后,再叮咬其他猪会造成非洲猪瘟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8.
<正>生猪感染非洲猪瘟后基本都会死亡,非洲猪瘟病毒发病率、死亡率极高,传播迅速,因此,要做好非洲猪瘟流行与防控研究,才能尽量降低损失。1非洲猪瘟简谈1.1病原学研究非洲猪瘟病毒仅仅会感染猪,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后会在猪体内快速扩散,直至猪死亡。该病毒主要利用空气、粪便进行传播,而且大量的非洲猪瘟毒株能通过猪白细胞、骨髓细胞、肾细  相似文献   

9.
陈开斌 《兽医导刊》2022,(3):144-145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热性、急性、高传染性等特点,已被国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且感染疫病的猪病死后,非洲猪瘟病毒仍可在病死猪血液、组织液、内脏中长期存在并进行大规模传播,从而引发疫情大范围暴发和流行,且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食品一旦流向市场,会给生猪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造成重...  相似文献   

10.
正非洲猪瘟病毒是引发非洲猪瘟的致病原,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发病率较高,一旦生猪发病,几乎都会死亡。并且此种病毒会长期存活,无法进行有效消除,其虽不会感染人,但会影响生猪及猪产品的交易,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1流行病学圈养猪与野猪都会感染此病,且对其他动物没有传染性。非洲疣猪及野猪是此病病毒的携带者与传播者,直接或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猪群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就会导致病毒的大面积扩散,造成猪群死亡。而由这种病症导致死亡的猪不能销入市场供人们食用,因此,猪瘟疫一旦传播,会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并导致猪肉价格下降,影响屠宰场的经济效益。该文主要对猪瘟产生的原因以及鉴别猪瘟的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有效防治猪瘟以及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家猪和野猪对非洲猪瘟均易感。各年龄段猪都有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100%,该病被称为生猪养殖产业"头号杀手"本文浅谈了非洲猪瘟的危害并且提出了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防控要点,以期对我国养猪业的生产实际起到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近年来,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疫情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非洲猪瘟发病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使得非洲猪瘟成为养猪业的主要威胁.2018年8月,中国暴发了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两种,直接接触多是健康猪与携带病毒或确诊的猪密切接触所致.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产业发展的烈性传染病。饲料原料以及产品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良好载体,成为规模化猪场中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会延长致病性。因此,规模化猪场对于饲料的生产安全管理越来越严格。文章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特征及耐受性,综述了规模化猪场饲料生产管理的技术与经验,以及饲料的生产、运输及投喂等环节的关键点,为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止非洲猪瘟病毒从饲料途径感染猪群,以及怎样在非洲猪瘟背景下保障猪场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小丽 《兽医导刊》2022,(4):210-211
一定范围内猪多次小剂量接触非洲猪瘟病毒与单次高剂量接触都容易造成感染,也就是说在大环境带毒的前提下,与猪接触频率越高的传播途径越容易导致猪群感染非瘟.因此在大环境带毒的背景下,针对具有成熟疫苗的疾病做好基础免疫、防止查情配种传染病毒尤为重要,而免疫本身是非瘟背景下的重要窗口期,做好免疫和配种工作,对防止非洲猪瘟感染非常...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愈演愈烈,养猪人已陷入极度恐慌。从刚开始的以小规模猪场为主要发病群体,到存栏几万头的大规模猪场也无法幸免。在各地的非洲猪瘟疫情中,无论发病猪场的规模大小,都呈现出一种中国特色的发病规律,即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猪场,多数是先从母猪群或育肥猪群发生,而产房仔猪和保育猪要么发病延后,要么有些仔猪根本没有发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由于国家对非洲猪瘟病毒相关研究有极其  相似文献   

1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家猪、野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非洲猪瘟病毒对热的耐受性不高,一般60℃即可将其杀灭,一般的消毒剂也能将非洲猪瘟病毒杀灭,非洲猪瘟感染的病猪临床表现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好识别,猪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最高可达100%。1流行病学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主要是发病或者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只,此外还有分泌物和排泄物,被非洲猪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仅有的病种,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致死率几近100%。ASFV传播途径极其广泛,健康猪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性接触均可导致感染发病,直接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非洲猪  相似文献   

19.
2018年以来,我国不少省区暴发了生猪非洲猪瘟疫情,给生猪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也是深刻的。目前冬季来临,我国北方地区天寒地冻,是病毒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一方面冬季温度偏低适合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冬季猪群受到寒冷应激之后,猪群抵抗力下降,更加容易发病。非洲猪瘟并不会随着温度降低而提前结束,甚至有可能发病更加严重。所以养猪朋友不可掉以轻心,即使在冬季依然需要加强防控。本文就冬季北方地区如何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谈些粗浅意见,供广大同行及生猪养殖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非洲猪瘟是2018年8月新传入我国的,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致死率高等特点,对家猪、野猪的饲养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对患病猪群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将会造成非洲猪瘟的大范围的传播,甚至出现猪群大面积死亡。因此,本文对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高了做好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