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集南宁地区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共5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细菌,挑选出高度敏感的药物;并对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现状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角度进行探讨,探求根治奶牛乳房炎的办法。同时,通过本试验,为奶牛场防治该病提供指导,为建立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乳房炎防制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该病的发生常常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本试验采集南京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汁,并分离到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O2血清型大肠杆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因[1],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但各地病原感染情况不尽相同。本试验通过对柳州市部分奶牛场采集奶样进行细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用药提供可靠依据,以促进柳州市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制定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本研究采集了沈阳地区6个奶牛场289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类9种细菌共计354株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并对高发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19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哌拉西林、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不仅会降低产奶量[1-2],而且还会影响奶及奶制品的品质,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盘锦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情况,为控制乳房炎寻找更好的防治途径,笔者对盘锦市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cowMastitis)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业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一直困扰着本溪地区的奶牛业发展,成为影响地区经济效益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对本溪地区木兰花乳业公司、爱民奶牛场、北方牧业公司、志东奶牛小区和朝阳生态养殖场5个奶牛场的7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离出本溪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为本溪地区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方案。细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BMT阳性乳样和临床乳房炎型乳样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7%和90%。70份乳样中分离出77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其他细菌占致病菌的比例分别为44.1%、25.6%、18.3%、7.0%和5.0%,这些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普遍耐药,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氟哌酸、林可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原菌感染是奶牛乳房炎最主要的病因。目的: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致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现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牛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共采集奶样1236份,通过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脱纤维无菌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对样品连续划线培养后并结合涂片、染色、镜检中共分离出疑似葡萄球菌7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531株、链球菌371株。初步判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是引起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结果:最后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结果,最终获得3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大肠杆菌、112株无乳链球菌。结论:药敏结果显示这三种病原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药物高度敏感。可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防治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防治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对包头地区4个规模较大的奶牛场乳房炎患牛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是引起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并且分离的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辽宁阜新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场中94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对检测后的阳性乳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8.94%;对34株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菌株对头孢氨苄、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100%);对苯唑西林、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2.4%以上;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4.1%、50.0%及52.9%。结果表明: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源链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奶牛乳腺组织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症.研究通过调查上海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情况,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从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甘肃天水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甘肃天水3个奶牛场40头患有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分别采用培养基法和生化分析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分离的140株病菌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数量最多,分别占32.1%、27.2%和14.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45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均呈现耐药,耐药率高达100%,而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45株菌株中未检测到耐药性。[结论]为甘肃天水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主要的发展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采集患乳房炎的牛奶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试验等方法,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通过致病性试验验证其分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恩诺沙星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青霉素、卡那霉素7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前,乳房炎仍然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通过实验鉴定和分离其场内乳房炎奶样的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试验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该牧场乳房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对上述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乳房炎不仅会降低产奶量[1-2],而且还会影响奶及奶制品的品质,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盘锦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情况,为控制乳房炎寻找更好的防治途径,笔者对盘锦市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1材料1.1乳样采集先用温水洗涤乳房,再用0.2%的新洁尔灭溶液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江苏地区某奶牛场乳房炎细菌感染类型及抗生素耐药性,于2017年11月份苏北某奶牛场采集577份患有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乳样,细菌分离鉴定后,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共分离出636株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球菌、大肠杆菌等。结果表明:凝固酶阴性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凝固酶阳性球菌对大部分药物具有高敏感性,而对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性低;大肠杆菌对于环丙沙星等敏感性高,而对链霉素、红霉素则表现为耐药。本试验结果为牧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某规模奶牛场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患有隐性乳房炎乳样和患有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各50份,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中分离出107株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细菌比例为69.16%;大肠杆菌6株,细菌比例为5.61%;无乳链球菌27株,细菌比例为25.23%。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同时为奶牛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春夏季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对兰州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试验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对11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用16S rDNA手段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主要病原菌通过K-B纸片药敏试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35.5%)、金黄色葡萄球菌(16.1%)、无乳链球菌(14.0%)、停乳链球菌(7.5%)、乳房链球菌(3.2%)。耐药检测结果表明,5种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表现出高度耐药,对链霉素、红霉素表现为中度耐药,对庆大霉素、四环素表现为轻度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表现为敏感。本试验旨在为该牛场控制和治疗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确定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集邯郸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31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杆菌9株、沙门氏菌8株、链球菌9株,分离率分别为29.03%、25.81%、29.03%、29.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主要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吩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恩诺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表明以上抗生素对四种病原菌生长繁殖有良好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梧州市飞天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本试验采用快速诊断法(简称BMT)对该奶牛场180头奶牛共702个乳区进行了一次检测鉴定,并采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80头奶牛有85头患有乳房炎,其中8头为临床型乳房炎,77头为隐性型乳房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占47.2%,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