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浙江楠容器育苗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阔叶树木片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18种基质配方,以园土为对照,通过研究其对浙江楠1年生实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浙江楠容器育苗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以泥炭50% 蛭石30% 阔叶树木片20%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浙江楠幼苗株高、地径、径根比、地上部干鲜重、根部干鲜重以及根系活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性均优于对照,同时该基质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和保水性,可有效降低水分管理成本;且较小的容重能节约运输成本,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浙江楠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部施肥,设置4个不同氮添加水平(A1:0 g·株-1,A2:0.144 9 g·株-1,A3:0.283 8 g·株-1,A4:0.425 7 g·株-1),研究不同氮添加量对浙江楠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添加对浙江楠大规格容器苗地径和苗高的影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在A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地径在A3处理时与A1、A2、A4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苗高则在A3处理时与A1、A2、A4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2)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叶长和叶总数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叶长在A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15.85 cm),叶总数在A3时达到最大值(15.85 cm)。叶宽则在A1处理时最大(6.45 cm),在A4处理时叶宽最小,叶宽表现为A1>A3>A2>A4。(3)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根的含水率为先增大后减小,在A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69.70%);茎含水率则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持续增大,在A4处理时达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珍贵阔叶树种浙江楠和闽楠为材料,对不同缓释肥施肥量下的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生长性状和氮磷养分吸收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系统研究缓释肥加载对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3.0 kg·m-3时,2种楠木容器苗的苗高生长量达最大值,同时具有最大整株干质量;根系发育和根冠比则在1.5 kg·m-3施肥量时表现较好。缓释肥的加载有助于提高养分库的氮含量和浓度,3.0 kg·m-3施肥量时实现氮养分库的最大积累量。缓释肥施肥水平的提高对磷含量的提升不显著,且对磷浓度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故认为1.5 kg·m-3的施肥量已满足磷养分库构建的磷素需求。相关分析发现,氮磷养分含量与苗高、地径及根系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养分浓度则主要与根冠比相关,提高氮磷养分含量可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3.0 kg·m-3施肥量可实现浙江楠和闽楠氮磷养分库的构建,并获得较高的生物量,符合高品质容器苗培育的要求。本研究容器苗磷素供给表现过量的现象,可通过选择低磷缓释肥或结合其他施肥技术来解决。分析换算得出,1年生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最佳氮肥施肥量分别为420 mg·株-1和360 mg·株-1,最佳磷肥施肥量均为60 mg·株-1。 相似文献
4.
刨花楠容器苗基质配方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常绿乔木,由于具有树干通直、树形挺拔、色泽光亮、材质优良、生长较快、萌芽力强、嫩叶红色等特点,开始被开发为景观绿化、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树种,为了开发这个珍稀的乡土树种,采用种子繁殖,随采随播等方法。基质配方是容器苗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3年的试验,已获得较合适的基质配方是B1、B2和B3配方,对刨花楠的苗高生长和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基质配比、施肥种类和施肥量3种因素对3年生浙江楠、紫楠、闽楠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在基质A3(泥炭︰园土︰珍珠岩︰谷壳=2︰4︰2︰2)与施肥B2(复合肥1的N︰P︰K为21︰6︰13;750 g/m2)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佳;不同基质对紫楠生长均无显著差异,且施肥B4(复合肥2的N︰P︰K为15︰15︰15;750 g/m2)对其生长最适;闽楠在基质A1(泥炭︰园土︰珍珠岩=3︰4︰3)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不同施肥对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7.
不同轻型基质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不同轻型基质配方对马尾松容器苗有重要影响,生长差异明显,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大部分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差异。在几个方面同时表现较好的配方是:3号(泥炭土0.2+锯屑0.8)、6号(炭土0.6+锯屑0.2+稻谷壳0.2)和13号(泥炭土0.46+锯屑0.27+稻谷壳0.27),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闽楠6种不同规格容器苗营造的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当年的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苗龄和规格的闽楠容器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对造林当年地径和树高的影响极显著;其地径和树高随着时间的推迟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3 a的Ⅰ级容器苗造林后地径和树高均高于同苗龄Ⅱ级苗。3 aⅠ级苗的当年地径生长量最大,达5.86 mm,1 aⅡ级苗的地径增长倍数最高,高出原地径1.48倍;树高生长量、增长倍数均以1 aⅡ级苗为最高,达20.15 cm,高出原树高0.77倍。结合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进行综合评分,3 aⅠ级苗造林的综合评分最高,达0.7658;2 aⅠ级苗次之,得分为0.5905。因此,从生长指标方面分析,Ⅰ级苗造林效果普遍优于Ⅱ级苗,选用3 a闽楠容器苗中苗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施肥配方下的闽楠容器苗在苗高、地径、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等生长指标上的差异,得到促进其生长最佳的施肥配方为施用N肥1 g·株^(-1)、P肥1 g·株^(-1)、K肥1 g·株^(-1)。 相似文献
10.
11.
《林业实用技术》2017,(12)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腐殖土、草炭、蛭石、有机肥和复合肥(16-16-1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设计9种不同配方的轻基质,以红壤加腐殖土为对照,系统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对黄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佳的黄竹容器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显著优于对照,在各配方基质中黄竹容器苗的生长显著高于对照;苗木地径、苗高、生物量、分蘖数、主根根数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5.7%~70.4%、54.1%~126.0%、88.8%~287.2%、33.3%~116.7%,90.0%~270.0%和0.9%~60.3%;苗木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21.7%、27.8%~82.2%和19.3%~110.9%。综合分析9种基质的理化性质和对黄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的基质最优配方为腐殖质∶草炭∶有机肥∶蛭石∶复合肥=50%∶25%∶15%∶7%∶3%,可推广用于黄竹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3.
《林业实用技术》2017,(7)
采用不同基质培养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苗木,观察不同处理对容器苗生物量和地下部根系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红桦基质容器育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定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营养土(CK),木耳废弃菌棒+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混合物(Z1),玉米腐熟穗芯+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混合物(Z2),草炭土+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混合物(Z3)。结果表明Z1处理下,根系的比根长、总表面积和总根尖数最大,分别比CK提高了29.7%、49%和87%。根系直径表现为Z2最粗,为0.73cm,是对照的2.13倍。Z3根、茎、叶和总质量的干质量均最大,分别比CK提高了1.37倍、2.41倍、0.88倍和1.24倍。可见木耳废弃菌棒+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的育苗基质有利于根系的发育,而草炭土+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的育苗基质有利于干质量的增加,最有利于红桦的生长。考虑到草炭土价格较贵,且不可再生,所以,建议推广木耳废弃菌棒+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的红桦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对油茶胚芽嫁接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理想的油茶育苗基质,采用11组不同配方的基质,进行油茶胚芽嫁接容器苗的苗期生长对比试验,并对地上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组成为50%泥炭土+5%珍珠岩+5%蛭石+10%草木灰+5%黄土+33%锯屑的基质,其嫁接苗的出苗率、保存率、苗高、地径、叶片厚度、主根长度和生物量均为最大;其次为50%泥炭土+5%珍珠岩+5%蛭石+10%草木灰+5%黄土+25%锯屑的基质配方。地径与叶片厚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高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容器育苗中不同处理对闽楠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指标的影响,探讨闽楠容器苗在不同育苗措施组合下苗木生长效果的差异,得到闽楠容器育苗的最佳措施组合,最终为闽楠优质容器苗培育提供科技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以1年生闽楠容器苗为材料,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系统研究基质比例、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大小对闽楠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发... 相似文献
16.
以重阳木为供试对象,将腐熟的稻谷壳粉、草炭土及未经处理的锯木屑等基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组成5种配方,进行重阳木生长情况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各基质间重阳木苗高、地径、根长、根幅、侧根数、地上及地下干重及干质量比等指标变化明显,240d处理后,基质中添加30%的草炭或30%的稻壳粉能最大促进重阳木的生长,满足重阳木生长需要,基质A(30%的草炭)和基质C(30%的稻壳粉)对重阳木地上部生长明显好于其它基质,其中重阳木株高以基质A最高,但基质A和基质C差异不大,地径以基质C最大,且稻壳粉取材方便,可重复利用,价格低廉,可以作为重阳木基质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育苗基质对湿地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育苗基质对湿地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中火烧土含量和过磷酸钙含量是影响苗木生长量的主要因子,特别是火烧土,对后期苗木的生长起到关键作用。蛭石因改善了红壤的通气性,利于根系在土壤中呼吸,从而促进植株生长。从不同基质育苗结果得知,基质Ⅰ(火烧土60%、松林表土40%、过磷酸钙5%)育苗效果最为理想,平均地径、平均树高以及生长量的积累均达到最高。基质Ⅰ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基质Ⅵ(深层红壤80%、松林表土20%)的1.23倍和1.36倍,是基质Ⅴ(深层红壤60%、松林表土20%、蛭石20%)的1.20倍和1.27倍。基质Ⅰ和基质Ⅱ(火烧土40%、深层红壤20%、松林表土40%)、基质Ⅴ、基质Ⅵ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