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在生产中总结了"测水投饵养鱼技术",供参考. 1 测水温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而摄食越多,(尤其是不坚持"四定"投饵的塘),往往发病率(主要指草鱼)越高.  相似文献   

2.
抓好早春鱼塘越冬后的饲养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及时开食,恢复体质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当气温平稳回升后,在晴天可适当降低鱼池水位,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鱼类摄食,增强体质,同时也要防止因气温突变引起水温变化过大。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开始少量摄食,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当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节的1/6左右。…  相似文献   

3.
一、施肥关: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亩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追施时首先粉碎兑水后全池泼洒,每亩总用量为3~7公斤,每次追施间隔5~10天。使池水质保持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为宜。 二、投饵关:当水温达到10℃时,鱼类开始活动摄食生长。初春投饵应以豆饼、麸皮、玉米粉等精饲料为主,  相似文献   

4.
1.合理投饵:要使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根据在池吃食鱼的总重量,合理确定每日的投饵量.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原则,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水位和鱼类的生长活动等情况,对鱼的每日投饵量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5.
1水质控制 高温季节,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的水质调节,是获得高产稳产的措施。水质调节主要是提高水中溶氧量,减少耗氧量和氨氮含量,提高池水透明度。受冷空气的影响,池塘水温逐渐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休眠状态,摄食量明显减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由于自入秋以来,降雨量少,养殖鱼池内注入新水的量小,同时由于池塘内大量投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和鱼饲料,连同鱼类粪便进入水体。  相似文献   

6.
鱼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养鱼效益。衡量养鱼池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下:(一)温度测试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草鱼、鲢、鳙、鲤、团头鲂等适宜水温为20~30℃,罗非鱼适宜水温为25~34℃。现市场上的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均有测试水温的功能,可以测定不同水层的水温,以便采取调节水温措施。(二)溶氧值的测试一般鱼类适宜的溶氧值为3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氧值小于3毫克/升时,鱼不摄食,停止生长;小于2毫克/升时,鱼就会浮头;在0.6~0.8毫克/升时,鱼就开始死亡。近几年来,已有不少测量溶氧的电子仪器投入市场,如上海淀山湖无线电厂生产的CS-1…  相似文献   

7.
1科学投饲饵料以饲料为主,青料为辅,一般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量的4%~6%,具体投饲量根据水温、水质状况、鱼类吃食情况而定,以2h内吃完为佳。投饵3~4次/d,饲料颗粒与鱼体大小相适合,饲料要新鲜,无霉变,上、中午多投,晚上一般不投。  相似文献   

8.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试验泥鳅购自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菜市场。鱼体健康无伤,平均体长(15.59±1.984)cm,平均体质量(22.08±5.673)g,鱼体购回后先在水族缸(65cm×40cm×15cm)中暂养3d,再驯食2周后进行饲喂试验。每缸20尾泥鳅,日投饵2次,投饵量根据水温及摄食等情况为鱼体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冬季来临,水温持续降低,鱼类活动能力开始减弱,摄食量降低,鱼类进入越冬季节。为了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冬季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于15℃时,大多数鱼摄食下降,生长放慢;当水温降至15℃时,对鲢、鳙、草鱼等鱼不投精饲料,只投青料;水温10℃时,少投或不投青料,但仍可施放适量粪便,但施放数量不宜多,以防水质变劣。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因而池塘的科学管理也尤为重要。夏季水温较高,病菌繁殖加快,鱼类生长代谢增强,所以鱼类发病的可能性加大,传播性加强。所以,夏季池塘养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施肥。夏季是投饵量最大的时期,也是鱼类生长旺盛、耗氧量大的时段,不提倡施用有机肥,而应采用无机肥,以减少对池水的污染。具体施肥量依池水肥度、水质情况、天气情况等  相似文献   

12.
(一)起捕成鱼随着水温的降低,鱼类摄食强度大大下降,生长速度也随之减缓,大部分鱼类达到了起捕规格。这时,养鱼户要注意做好网具修补、运输工具检修、市场销售情况调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对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常规鱼类要适时起捕,抓紧时间上市销售。(二)清淤修塘冬季由于池塘水位较低,大部分池塘空池无鱼,正是对老化池塘进行清淤、修整、改造的好  相似文献   

13.
(上接第5期第38页) 2.投饵率.投饵率是指在正常的摄食状态下,投饵量与鱼体重量的百分比.它与水温高低成正比,与鱼体的体重成反比.网箱养殖虹鳟的日投饵率、投饵次数和粒径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甘香 《湖南饲料》2002,(3):39-40
对成鱼养殖,夏季是关键季节。成鱼塘夏季管理只要抓住投饵施肥、调节水质、鱼病防治、严防重浮头和泛池几个技术环节,就能把鱼养好。一、合理投饵施肥夏季鱼类摄食旺盛,应合理供应适宜而充足的饵料肥料。水色和透明度是投饵施肥的重要依据。大体有以下情况: 1.水色浅蓝,透明度40厘米以上,这是瘦水,养鱼时需要加强投饵施肥,草、鲂鱼喂足草,其  相似文献   

15.
投饵量、施肥量和酸碱度可以说是养好鱼的三要素。但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而是盲目投施,结果既导致鱼类死亡,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采用“三测”法养鱼新技术,是降低鱼类发病率,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其具体方法是:一、测水的温度定投饵量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能力越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用饵料系数来标志饵料利用率的高低。饵料系数指摄食鱼类的单位增重量与所耗饵料量的比值,其关系式是: 饵料系数=(投饵总量)/(摄食鱼类总增重量) 饵料系数越小,说明饵料的利用率高,饵料质量好;反之,说明饵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1“四定”投饵原则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选择水温较适宜,溶氧量较高的时间投饵,有利于鱼类生长。正常天气,一般在上午8-9时和下午2~3时投饵各1次。在初春和秋末冬初水温较低时,一般在中午投饵1次。  相似文献   

18.
1测水温定投饵量 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摄食越强,投饵量也越大。但如不适量。投饵越多。鱼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每日投饵量。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7℃以上时,须用商品饵料、鲜嫩青草喂鱼.每天1次.  相似文献   

19.
1.成鳖:水温已较稳定,鳖开始正常摄食。由于正值梅雨季节,鳖的摄食状况随天气不同而变化,一般在晴天时适当地增加投饵量;雨天则酌情减少,给饵标准为体重的3%。  相似文献   

20.
(一)对症下药首先应做好清塘消毒、鱼种消毒、食场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饵和泼洒药物.其次,应注重提高饵料质量,提倡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提高鱼体抗病力,改善水体环境.冬春季节要掌握适量投饵,夏秋季节要酌情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认真观察病鱼的症状,详细了解环境因素,作出正确的诊断,然后再合理选用药物,切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施用药物的单位用量不要生搬硬套,应根据水质肥瘦、酸碱度、水温及鱼种和鱼病轻重灵活掌握.一般在药物安全使用浓度范围内,水质肥、水温低、病情重,用药量应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