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10~30日龄肉鸡的一种发病快、致死率高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出现,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超强型毒株,加上免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入我国40余年来,其流行特点不断发生变化。持续流行的IBDV超强毒株(vvIBDV)长期以来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近出现的IBDV新型变异株(nVarIBDV)又给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我国IBDV的遗传演化、毒株分型、流行现状、优势毒株和重组重配等进行综述,对IBD疫情及其防控策略的科学认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易感动物主要为鸡。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疫病(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传播地区广泛,且发病时间连续不断,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4月市某养鸡场20日龄鸡发生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症的传染病,造成1 000多只鸡发病,已经死亡鸡200多只。对剩余800只感染发病鸡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病,多发生5~8月份,主要侵害3~6周的雏鸡,4周龄的鸡易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自1957年在美国甘博罗地区发现并分离鉴定出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到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它50多年,该病目前仍持续威胁着家禽养殖.从1992年开始,我国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多个省市分离到超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炎野毒毒株,超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炎野毒毒株对我国养殖威胁是现实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分布范围广,发病率高,尤其对鸡、火鸡的危害大。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以后,可以导致鸡群发病,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同时,法氏囊也是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发病后会损伤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容易引起变异,其诊断和防控非常困难。文章根据当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情况,详细阐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以期降低发病率,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该病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发展,尤其是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采取了控制与扑灭IBD的措施,但由于目前养禽业管理的不规范化和污染源的存在,IBD迄今仍然是威胁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山西某养殖场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经序列比对,发现其与国外经典超强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9.6%,除222位点,其他位点均具备超强毒株的序列特征,结合临床发病特征,确定为超强毒株。用此超强毒株研制成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对健康鸡群三免,当卵黄抗体滴度达到27时,收集鸡蛋,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用此高免卵黄抗体治疗IBDV感染鸡群,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每年5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到麦收时节,达到发病高峰。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小鸡,特别是7~40日龄的鸡更容易感染该病。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鸡群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以及病毒毒力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弱毒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3个变异野毒株JD1、JD2、HB)和2个经验血清型1毒株、SC)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均能不同程度地产生细胞病毒效应(CPE)。将5个毒株21代细胞毒连续回归鸡体5代,除JD1外,其余毒株均能不同程度导致法氏囊病谱。HZ141、JD136、SC38、JD237、NB38代细胞毒在鸡体内回归5代,均未见法氏囊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变化,囊指数保持稳定,说明HZ1、SC、JD1、  相似文献   

12.
从一个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命名为SD株.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病毒形态观察等证实了分离物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测定病毒效价ELD50达到10-6.5/0.2 mL;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SD株接种4周龄鸡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病死率达85%,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防治该病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增加以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等因素,常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疑似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中分离到 1 株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可使 7 日龄健康鸭 100% 发病,发病鸭具有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病变,用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预防和治疗鸭传染性法氏囊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省多个地区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分离到5个野毒株,经过琼脂双向双扩散试验、ELISA试验、血凝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等6项鉴定,证明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并且,各毒株毒力差异较大,有的毒株感染力相当强,ELD50/0.2mL=106.00。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至今已达十五六年之久。在这十多年对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中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出现诸多新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发病日龄逐渐拓宽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特征与防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多发生于春末、夏季及秋初,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小鸡,特别是7-40日龄更容易感染。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瘟用,鸡群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以及病毒毒力减弱和抗原的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炎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PF鸡及鸡胚,从吉林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到一株超强毒株(J20株)。此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可以被IBDV标准阳性血清检出IBDV抗原。通过对J2001分离毒株进行回归实验,测定病毒效价EID50达10^6/0.2ml,发病率为100%,死亡达70%;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电镜观察等证实J20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但以2-8周龄的鸡只最易感,但是近来笔者发现有7日龄的雏鸡发生该病的病例,有的养鸡户怕鸡过早患传染性法氏囊病,于是就采取一日龄免疫的措施,这种做法不但见不到较好的效果,反而事得其反。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诸多血清亚型和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原来的商品疫苗已不能预防IBD的发生和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