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出现了生源质量层次不齐,学生个性化需求突出等问题。高等数学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Subject-based learning,简称SBL)灌输学生知识,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许多高校在教学中开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即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满足当前形势下学生的学习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高等数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的背景和具体方案,并根据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PBL+模块化的教学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全新教学环境对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东北林业大学"鱼类分类学"课程组建设了"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文章以"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从教学课件、题库、网络资源库和讨论区的建设及应用,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师生的及时互动也为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渠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基于学生差异发展专业服务,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更接近专业,成为一门对专业有帮助的基础课,是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基于学生差异发展专业服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阐述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互联网+教育”模式顺应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在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在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和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结合,引发了大学模式的深刻变革,突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等。然而,大学教学模式转变中面临着一些困境,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复制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自觉性差、资源利用率低、课程完成度不高等。为了使“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教学模式有效转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方式,高校之间要共享网络资源,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网络开放课程,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国内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对比MOOC的优势,从改变师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等3个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让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学生只会跟着老师指挥棒转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逐步建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网上优质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分步骤、分阶段来完成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要建立成熟的、功能强大的网络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等数学科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按照教师指导学习各项数学知识,这就导致高等数学教学时经常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则能够改善相应教学缺陷,这对于提升高等数学教学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混合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之后阐述混合教学模式后的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从而彰显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据现阶段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再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交互性和时效性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方法,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学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课堂预习模式,以智能手机为创新学习的多渠道终端教学模式,探讨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以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课程的各类资源建设,建成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利用"在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文理科数学基础不同,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专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为高校教学模式变革带来了新机遇。从华中农业大学地质和土壤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入手,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贯穿"互联网+"理念,探索互联网与地质土壤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混合式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以华北某省3个行政村的调研资料为实证基础,以"公地悲剧"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矿产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虚位是导致"私挖滥采"发生并屡禁不止的根源,同时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是加剧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地方政府职责"归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拉开全面"营改增"的帷幕。它不仅是深入税制变革的"重头戏",更是从多方位作用了全民的创新创业,而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程度直接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因此本文将结合"营改增"一系列改革措施,分析"营改增"意义之所在,着重讨论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对全民创新创业的影响,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爱玛》主人公形象的“扩大”与“缩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主人公形象,从表面上看,随着她逐渐成长和道德日趋完善在不断"扩大";从意境上讲,随着她慢慢融入以至陷入那个吞噬女性的风俗社会而慢慢"缩小"。这一大一小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爱玛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付其运  孟志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22-323,327
从培训新型农民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参与2011年成都鼠年展设计竞赛的契机,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背景,以战市功能格局与大型公园绿地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探索以自然为本的全局景观体系设计,并追根湖源地思考人在“城”与“园”之间的定位.旨在寻求处理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袁菲菲  周波  吴俊  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98-2800,2814
以参与2011年成都双年展设计竞赛的契机,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背景,以城市功能格局与大型公园绿地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探索以自然为本的全局景观体系设计,并追根溯源地思考人在"城"与"园"之间的定位。旨在寻求处理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