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必须解决好志气的贫困、思想的贫困、知识的贫困等问题,这是变扶贫工作中"输血"为"造血",变贫困群众被动"要我脱贫"为主动"我要脱贫"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做到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方法和手段,"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只有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才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原动力",进而真正引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先扶志,立起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深度贫困地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遵循。近年来,庆阳深入实施"1+17"和"七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方案,2018年深入实施"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着力于找准症结,精准施策,致力于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真正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同全国一道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深度贫困地区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物质基础。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新六产",既是持续带动贫困农民就业增收的产业,也是符合深度贫困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加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贫要治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扶贫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度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在脱贫攻坚进入破解深度贫困的新阶段,必须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准中更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尤其是在全面脱贫攻坚向破解深度贫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志+扶智”理念。“扶志+扶智”理念紧扣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一基本前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路线,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创新的做法解决问题。这一理念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乡村振兴的实践,精准地找到工作的重点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向纵深发展,坚持扶智和扶志工作同时抓的策略,加大教育帮扶力度,使贫困代际传递的概率降到最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农家科技》2019,(1):60-60
要实现长久脱贫,最强大的动力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要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总书记的殷殷教导告诉我们:实现长久脱贫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2019年,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也就显得更加紧迫。因此,本刊特编辑了一组重庆基层贫困户的奋斗故事,希望通过这些燃烧着激情与梦想的文字,能让广大读者进一步理解“脱贫内生动力”的缘起与归处.  相似文献   

9.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是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实现精准脱贫的一项工作要求。当前,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除了贫困群体自身主观因素以外,和扶贫主体一直以来倾向于采取物质扶贫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针对目前"志智双扶"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重扶智轻扶志、扶志内容和形式单一、扶智供给与需求不能精准对接、扶智投入不计成本、扶智实效不显著等问题,要从转变认识和思想观念、营造良好氛围、紧紧抓住培训脱贫、精细管理志智全链条、创新扶志扶智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志智双扶"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难在可持续。如何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刚刚过去的2019年,1000多万人口摆脱贫困、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2019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也为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奠定了基础。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发挥着治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十八洞  相似文献   

12.
正脱贫攻坚是现阶段党在农村重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17年舞阳县成功完成了脱贫摘帽工作,作为此项工作的一线参与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摸"准"贫困底子就是要弄清楚本地区产业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大多数贫困地区都是产业结构单一甚至没有主导产业,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13.
甘肃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没有任何退路的底线性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2日视察甘肃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是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脱贫攻坚要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攻克"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按"六个精准"扶贫举措和"一户一策"的行动方案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始终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要求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享受低保,以政府兜底的"输血"方式快速脱贫,而对于具有参与经济活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造血"脱贫,情况复杂,过程漫长,见效迟缓。"造血"脱贫是以扶智和扶志相结合,防止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激发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宁陕县以新明风建设为抓手,积极采取"志智双扶",在推广"一教二奖三评四罚"工作法的基础上,围绕"四个精准",积极开展"扶志扶智"工作,通过物质精神双扶贫,切实把群众"等靠要"思想扭转过来,为确保整县如期脱贫打牢了基础,有力的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来自8省区的12名农村贫困大学生为期三年的跟踪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这一群体的"贫"和"困",表现为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指导,扶贫必先扶志,扶贫贵在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大学生,必须借助正能量这一"靶向药物"。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主旋律引领人生的航向,用正能量驱动梦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17.
<正>[决胜脱贫攻坚]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相似文献   

18.
正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防止返贫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力量来激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有针对性地对部分极度贫困的群众开展"点对点"的帮扶工作,文章结合实际提出,精准扶贫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既要扶贫又要扶志,要将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结合起来,要将分类施策与联动推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自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又对扶贫事业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桓县十八洞村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个概念,此后,又界定了其主要内涵,提出了"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而后,习近平又在多次讲话中用"绣花"来比喻城市管理和脱贫攻坚。本文列举了习近平关于"绣花"的相关论述,并根据这一论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展开深度分析,对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开展提出更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