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受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身对职业缺乏认同感、进取心、主动性,导致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不能做到"四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使大学生对之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讲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该课的魅力,即"欣赏指数"。从3个方面对提升该课的"欣赏指数"进行了分析:第一,讲课教师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第二,讲课教师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讲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相似文献   

3.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要将"四史"教育开设为一门必修课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以教学研究来促进"四史"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慕课"的兴起,促进和推动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慕课倡导的先进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时代新人的培育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中,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他们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关系冲突、能力冲突和行为冲突。深入分析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的角色缺失,帮助其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科学调适,并从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建构其成长择优路径,可调适角色冲突,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成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式是传授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不断推动教学方式创新。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就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于一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又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提上日程,在重视思政课教师专才教育产出导向的基础上,要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而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作为后备人才最重要的来源,探究其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某些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  相似文献   

8.
朱聪  张静 《河南农业》2022,(6):27-29
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既是当前思政课内在发展的趋势,又是外在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既要饮水思源,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又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同时,还应该科学分析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采取系统优化思维,从教师队伍理念灌输、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美学修养与指引和教师思政课互联网载体等方面创新。加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需要引导高校学生求真、向善、向美,提高其对思政课体验感与认同度;还需教师发挥教学主体的积极作用,以共同促进思政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思政课融合区域文化协同育人是当前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协同教育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殷切希望。如何开展协同教育?结合近三年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认为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建的"大思政"工作机制;要协同思政课程与其他各课程的关系,注重"立德树人、德育为根"的有效衔接;要协同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要协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协同"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注重思政教学新载体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是高校教育评估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伴随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理念和方式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不仅仅适应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同时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51-352
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称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分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切实提高思想站位,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联动机制,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  相似文献   

13.
遵循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套用大学"金课""两性一度"评价标准,明确高校思政"金课"的标准和要求。对照思政"金课"标准,查摆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立体化改革、保障实践教学规范化运行等打造思政"金课"的路径,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全新契机,这就意味着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能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动力。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实现创新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建立在诸多理论和条件基础上,这对作为我国大众思政教育重 要有机组成的高效思政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从符号含义共通性、文化境遇大致接近及心理 认同三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我国高效思政教 学课堂效果的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革命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精神资源,将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彰显思政课的实践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在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重视程度亟待提升,制度保障有待加强,教学形式仍需丰富等现实困境。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提高教学思想认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优化校园教学环境、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对策,以期为革命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概论”课教学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作为主渠道的思政理论教育和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政教育,思政理论教育是通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日常思政教育主要由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进行的。为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就需要将思政课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是夯实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本质与规律以及环境因素,用建党精神铸德育魂,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担当、奉献、斗争、求真的精神,为思政课提供强有力的教学内容,并借此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及调整,如何紧抓 时代脉搏,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思政教育的关键。本文结合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 作的意义,探析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以辅导员教育工作角度,提出应对思政教育困境的 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