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制造"的功勋卓越,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潮流。当前增强民族自信,让世界人民相信"中国制造",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者是我国目前的重要需求。高校学生作为"中国制造"未来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人,培养"工匠精神"对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制造"视域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从高校教育、教师素质和学生精神都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内涵,现中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有创新意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培育"工匠"精神是其应当承担的历史任务和社会责任。而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当怀一颗"工匠"之心,更要加强自身"工匠"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专业教师"工匠"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3条专业教师"工匠"素质培养途径,以期为加快"工匠"素质的培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工匠精神"逐渐成为学校、企业、社会关注的热点,"工匠精神"的培养已引起全社会的热烈讨论。焊接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拥有较为复杂的理论与机理,焊接技术的操作也较为复杂。"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培养高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在教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责无旁贷,将人才培养的目标锁定在工匠上更能体现出作用。并且,高校培养的营销专业的人才更具备其"工匠精神",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服务用户。在面对《中国制造2025》改革契机时,高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必须抓住其改革机遇,从而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5.
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泱泱"大国"迈向世界"强国",在这自信自强的时代,在这激情澎湃的时代,工匠精神正在成为中国列车前行的源动力。工匠精神是一种标示,一种示范,一种文化精神无声的传递。真诚地希望能够让"工匠精神"润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使严谨的文化精神与澎湃的创造力凝聚成强大的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以建设智慧型校园为抓手,夯实"工匠精神"培育气氛;以校园文化为主阵地,全方位进行"工匠精神"宣传;以理实一体化课堂为主导,夯实"工匠精神"培养沃土;以技能型比赛为舞台,凸显"工匠精神"的魅力四个方面来探索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让学生形成崇尚"工匠精神"、自觉提高自身工匠素养、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让学生成为社会认可,具有的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为传承和培养农业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采取学校立德树人、企业传道授技、社会创造有利环境氛围等措施,使校企深度合作更加密切,培养了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提供了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全面认识"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以职业院校为载体,毫不懈怠地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和习惯,积极践行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工匠精神发挥其最大效能,助力职教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近年来各方面取得高速发展,我国发展目标由制造大国逐渐转型成为制造强国。在此过程中,每位制造行业从业人员需秉承"工匠精神",才能促进行业发展,促进制造业快速进步。本文将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工匠精神"实用意义和价值,向高职院校提出一些"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匠型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习锻炼等多方面对中职园艺专业"农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课程设置、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和职业教育等方面讨论学校如何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重要一步。大学是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作用。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从"德、文、新"的角度分析"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具体探究二者联动机制,提出了高校"一体化"、教师"主动化"、学生"主体化"、社会"协同化"的实践路径,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培育具有工匠精神品质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当代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以"技能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好的适应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高职学生们的全面综合发展。而现当代随着我国进一步的走向制造强国,高职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越来越重要,进一步的培养高职学生们的工匠精神更利于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们的全面综合发展。所以相关高职院校管理者们就要进一步的打造工匠精神,进一步的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职院校作为承载工匠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更应该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在制造业高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新时代职业教育规律为依据,以产教融合发展为指引方向,本研究论述了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重要意义及时代价值,并从价值转向、实践感悟及课程改革三个方面设计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工匠精神"一词频繁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尤其是对现代化职业教育中未来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高职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切的需要改革,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机械类课程为例,对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融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也包括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智造是中国由"制造大国"步入"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智造在快速成长后遭遇瓶颈期,而后又迎来了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的发展新阶段。工匠精神来源于我国古代推崇的匠人精神,在当下被赋予"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下,重拾工匠精神,对中国智造及人工智能都有重大意义。通过工匠精神打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行业标准,发展企业文化,提升人才素质,其对整个行业的熏陶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工匠",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习实训、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融入对学生日常的培养教育中,不仅是高职教育的题内之义,更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各类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正契合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因此,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各所高职院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1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但如今高职 院校面临学校形象与学生学习的内容衔接出现偏差,‘工匠精神’理念缺失等问题。基于知信行 模式理论,在改进高校问题的措施上分别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引导工匠精 神的核心价值观出发,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共同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