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园林专业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而参加微课比赛是评判微课作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以微课比赛评比标准为视角,进行微课设计分析,制定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金课体系评价标准。本文针对应用型院校园林专业金课建设,介绍了微课设计分析与金课评价标准,分析了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园林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坐标是一种优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意识形态性,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探索“文化+思政”的思政课机制创新,构建“情境课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特别是“三进”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从而让学生通过触摸历史、亲历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诗,了解新中国的建国大业,提升红色文化坐标“三进”思政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具有科学而坚实的哲学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尤其是将"四个全面"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之中、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当前大学生主体面临信息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思想领域日益突出的矛盾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契合社会实践的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在教与学双向互动过程中深化对"四个全面"的把握,实现教与学"双赢",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教师的理论素养是当前提升高校思政课效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70-27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高校教学,对广大师生深入理解和践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强化高校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认同整合和课程实效以及形塑大学生的“八观”具有重要意义。各种价值观的实现,面临认知偏差、互动共生关系等多重现实问题的威胁与挑战。在提升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的基础上,要实现与政治性相统一、相匹配乃至超前的学理支撑,需要建构多元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增强思政课的文化力量,强化“八观”形塑能力,提升思政课话语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艳 《河南农业》2023,(27):21-22
“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二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价值引领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育人内容上有耦合性,且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契合性。为了保障二者融合的科学性,要坚持适应性原则、协同原则,还要保持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职业院校要切实推进“四史”教育与“大思政课”的融合,实现“四史”教育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价值转化。让“四史”教育不但要融入校内思政课堂,还要融入社会大课堂和网络课堂,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阐释“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义的基础上,调查发现“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存在供给内容偏差、供给主体不足、供给方式单一等问题。从供给主体与需求客体、课程供给与学生发展、教学时间与探究学习、多元资源与思想底线等层面分析“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推进新时代“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优化供给内容、充实供给主体、丰富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给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高校思政课为重点,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方式,进而促进高校的长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时代新人的培育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中,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他们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关系冲突、能力冲突和行为冲突。深入分析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的角色缺失,帮助其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科学调适,并从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建构其成长择优路径,可调适角色冲突,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成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0.
“2+1”教学模式成为挤占“思政课”学时的隐形推手;“以就业为导向”的认识误差任意冲击、打乱教学计划,削弱“思政课”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泛用让“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难以适从.为此提出不片面夸大实践教学的作用,不把“就业为导向”和“市场为导向”混为一谈,避免“项目教学法”的功利倾向等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教学改革,构筑全方位的空间教学体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互动,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从新时期国内外敌对势力、各种化思潮、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取向、网络与信息技术以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出发,分析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个性化、人本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特点,提出高等高等学校要按照江总书记“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不断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三个面向”思想,结合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特点,结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认真研究和搞好教学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特点,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本文提出了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即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教育效果,多管其下,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社会的崛起,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实现更新,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研究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找到研究的新视角,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导致其实效性存有不足。当前,高校应在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系统和各个方面研究的同时,积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实证调研、多视角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新模式必要性和迫切性的研究,阐述了模式的核心理念,并探讨了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新模式的主要途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育的主动性;营造双向互动的教育环境,增强教育的交互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性,确保教育实效性;建立一支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确保教育的素质性。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影响力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影响力具有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践行者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示范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影响力相比,人格影响力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效果更具长期性和深刻性。因此,要把人格影响力上升为教师的第一影响力培养,建立教师人格影响力准入机制,加强激励管理,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课堂"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网络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使用价值。为此,必须将"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联手,在情感上走进学生,注重情感交流;在认知上从理论认识上下功夫,设定任务教学;在行动上开辟网络试验田,...  相似文献   

20.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实施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类课程,做到教材、教师、学生三个结合,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历史性、实践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