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因此急需大力发展人工苗种培育。由于地域限制,内地育苗无法取用海水,不同海区的盐度有的相差甚大,同一海域也会因气候与径流的影响而使盐度发生较大波动,以致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及出苗率。赵乃刚[1980],许步动和何林岗[1987」与黄伟[1989」均曾提出过中华绒螫蟹(Eriocheirsinensis)育苗所需的盐度值范围,但关于育苗的合适与最佳盐度范围以及盐度对幼体发育的影响至今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中华绒螫蟹育苗的可适与最佳盐度范围和盐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因此急需大力发展人工苗种培育。由于地域限制,内地育苗无法取用海水,不同海区的盐度有的相差甚大,同一海域也会因气候与径流的影响而使盐度发生较大波动,以致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及出苗率。赵乃刚[1980],许步动和何林岗[1987」与黄伟[1989」均曾提出过中华绒螫蟹(Eriocheirsinensis)育苗所需的盐度值范围,但关于育苗的合适与最佳盐度范围以及盐度对幼体发育的影响至今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中华绒螫蟹育苗的可适与最佳盐度范围和盐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盐度和饲料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仔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21℃、水深20cm,大眼幼体经20天培育,盐度从0-9‰培育成Ⅲ期蟹的成活率以盐度5-7‰为最高。0‰和9‰成活率较低。投喂含有适量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比投喂不含添加剂的对照组成活率稍高。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mensis)是在小水泥池中比较恒定的条件下繁殖的 ,但是这种小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才能提高蟹苗成活率。1 水体温度河蟹育苗对温度具较高的要求 ,其最适水温为20~25℃ ,升温要缓慢进行 ,每小时不得超过1℃。目前在生产过程中 ,其死亡为两个高峰期 ,一是前期死亡 ,即排苗1~2d大量死亡。镜检观察 ,绝大多数为原蚤状幼体 ,即“挂灯笼”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外界生态环境因子变化过快(如升温过快) ,而刺激抱卵蟹提前排苗(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相当于提前催产) ,这时原蚤…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在咸水中交配产卵,经历幼体发育阶段后迁移到淡水中生长,其生命周期经历了较大的盐度变化。目前,关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行为、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已经获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与结果,但仍缺乏系统性总结。运用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某些关键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从而从分子水平上阐释其渗透压调节机制及抗逆机制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一座576m^3水体育苗室进行工厂化河蟹育苗生产为例,剖析了从Sao状幼体Ⅰ期(Z1)至Ⅴ期(Z5)及大眼幼体期(M)饵料投喂量及河蟹幼体变态生长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幼体的生长和投饵及影响Z5至M期变态率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测得河蟹幼体各变态期平均体重分别为0.050,0.138,0.411,0.900,2.298mg和6.890mg,各期的平均日投饵率分别为194%,107%,123%,1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饲料添加剂对中华绒鳌蟹仔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养成仔蟹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21℃、水深20cm,大眼幼体20天培育,盐度从0-9%培育成Ⅲ期蟹的成活率以盐度5-7‰为最高,0‰和9‰成活率较低,投喂含有适量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比投喂不含添加剂的对照成活率稍高。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光色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诱集与仔蟹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11.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13.
弧菌对中华绒螯蟹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水体及蟹体中分离出的10株优势菌,对Z1期和M期蟹苗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弧菌(Vibrio sp.)对蟹苗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各菌株毒力大小存在差异,且同株弧菌对Z1期蟹苗的毒性大于对M期幼体。24种药物对弧菌的敏感试验表明,喹喏酮类药物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与1991年的试验结果相比,育苗生产中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设定急性(96 h)和慢性(40 d)试验,以初步探讨千金对河蟹幼蟹生长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千金 在河蟹体内的蓄积,并在急性试验中间隔12 h测定千金在水中96 h内的浓度变化,计算其降解率。结果表明,急性 试验中(千金浓度分别为11、5.5、2.8 滋g/mL),随着水体中千金浓度的升高,幼蟹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最高浓度(11 滋g/mL)组,河蟹幼蟹死亡率最高、为33.3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慢性试验中(千金浓度分别为1.10、0.54、 0.22 滋g/mL),不同浓度千金浸泡对幼蟹的重量、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在急性和慢性试 验中,千金在肝胰腺中含量均为最高,其最高蓄积量(在最高千金浓度组)为8.61 滋g/g,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浓度分别为11、5.5、2.8 滋g/mL 的千金在水中降解速度很快,48 h内的降解率分别为83.91%、68.73%和53.09%,48 h 后降解率增加明显变缓。结合急性和慢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千金不会导致河蟹大量死亡,不会对河蟹的蜕壳与生长 产生明显影响,并且千金在河蟹体内并没有大量蓄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适量地下水在育苗中的使用 ,使蟹苗在抱卵率、大眼幼体产量、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等技术指标上有明显提高 ,这对中华绒螯蟹育苗研究和指导养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ier sinensis)可食部位中常量元素[钠(Na)、钾(K)、镁(Mg)]、微量元素[锰(Mn)、铁(Fe)、铜(Cu)]以及重金属[铬(Cr)、镉(Cd)、汞(Hg)]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前,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中元素分布:K>Na>Mg>Fe>Cu>Mn>Hg>Cr>Cd;相比于未加工的可食部位中元素含量,烹饪后K含量降低,Na和Mg元素含量整体增加,其他元素含量因烹饪方式、部位、性别的不同变化不一,不同烹饪方式对同一部位、同一元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布规律不变(所有样品均是干质量)。基于3种重金属含量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烹饪前后THQ值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不构成显著风险。研究表明: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中元素含量变化具有影响,但不会提高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研究以期弥补以食品原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风险危害评估的不足,为中华绒螯蟹的精准膳食风险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运用DIG标记的人源小卫得探针33.6与HaeⅢ消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基因组DNA杂交,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种群遗传多态性的非放射性DAN图谱研究。实验表明:用人源小卫星探针33.6在中华绒螯蟹DNA指纹图谱中可检测到10个以上位点的遗传变异,这些位点均表现丰富的多态性;人源小卫星探针33.6产生的中华绒螯蟹DNA指纹图谱具有个体特异性,但未表现出中华绒螯蟹种或种群特异的分子遗传标记,长江蟹、辽河蟹与人工繁育长江触的群体内相似指数分别为0.292、0.375和0.306;长江蟹与辽河蟹、长江蟹与人工繁育长江蟹、辽河蟹与人工繁育长江蟹群体间相似指数分别为0.178、0.266和0.179。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养殖的河蟹囤养期间营养品质,本研究用配合饲料养殖的河蟹(CF)和冰鲜鱼养殖的河蟹(CTF)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囤养,比较可食率、常规营养物质、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1) 囤养期间,两种饵料河蟹性腺指数呈上升趋势,肝胰腺指数和总可食率呈下降趋势,出肉率无显著性变化;(2)囤养期间,两种饵料河蟹肝胰腺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性腺脂肪呈下降趋势,肌肉当中营养物质无明显变化;(3)CF河蟹可食组织(除精巢外)C18:2n6(LA)含量显著高于CTF河蟹,而肝胰腺和卵巢中EPA和DHA含量显著低于CTF河蟹(P<0.05)。囤养过后,CF河蟹可食组织C18:2n6(LA)、C20:4n6(ARA)、∑n-6PUFA含量增加且显著高于CTF河蟹(P<0.05),CTF河蟹可食组织EPA、DHA和∑n-3PUFA含量增加且显著高于CF河蟹;(4) 两种饵料河蟹囤养过后肌肉当中甘氨酸(Gly)含量增加,而组氨酸(His)、精氨酸(Ary)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CF河蟹性腺囤养前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CTF河蟹(P<0.05),囤养过后CTF河蟹谷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F河蟹(P<0.05)。综上所述,两种饵料养殖的河蟹囤养期间未出现明显的“掉膏”现象,但可食组织营养物质有明显的流失尤其是肝胰腺,从脂肪酸和氨基酸来看,囤养期间配合饲料河蟹C18:2n6和C20:4n6含量增加,冰鲜鱼河蟹EPA和DHA含量增加,整体而言囤养对河蟹脂肪酸有一定优化作用,肌肉的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而性腺当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下降,整体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人工复制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在江苏采集的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组织匀浆,经除菌处理,人工接种健康绒螯蟹,约10d发病,发现典型症状,继而死亡。将人工复制发病的绒螯蟹(BY1)除菌后,接种健康绒螯蟹,同样使其发病并死亡(BY2)。电镜观察BYO,BYI,BY2的超薄切片,其神经组织和肝胰脏等的细胞质中发现圆形病毒颗粒,大小约55 ̄65nm,具有外膜样结构,因此,可以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  相似文献   

20.
根据Box-Jenkins建模原理,采用ARI MAR(2,0,0)模型对江苏省河蟹总产量进行了拟合及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残差序列为白噪声,AIC为48.015 7,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95 1,拟合度为0.990 1,表明组建的ARI MAR(2,0,0)模型结构合理,拟合效果好;用2006年江苏省河蟹总产量进行验证,相对误差为3.8%,表明ARI MAR(2,0,0)模型对江苏省河蟹总产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是可行的,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