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雌雄同株大麻在黑龙江省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开发雌雄同株大麻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态条件优越;农民具有丰富的植麻经验;具有大规模初加工和深加工条件.种植雌雄大麻,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大麻纤维的增加,可解决亚麻纺织厂原料短缺的问题;大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按麻农常规种植,种大麻的纯利润为收麻田5300-9800元/hm2;收麻收种田8000-10500元/hm2;高倍收种田22700-34700元/hm2.与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如大豆(利润6000元/hm2)、玉米(利润 4800元/hm2)比较,利润大幅度提高.从乌克兰引进的雌雄大麻品种,其THC含量小于0.2%,低于国家低毒大麻标准.  相似文献   

2.
1997-1999年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黑土区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种肥磷酸二铵与钾肥(2:1)混施的最佳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0cm大垅6行种植密度44万株/hm^2条件下,667m^2施磷酸二铵与硫酸钾(2:1)的最大用量为19.5kg,产量为246.1kg,比其他处理增产8.9-22.8%,比不施肥的空白区增产59.6%,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7.2kg/667m^2(磷酸二铵与硫酸钾混合价2.1元/kg、大豆价2.1元/kg),获得最佳利润的施肥量为13.5-18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3.
灰泥田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孝祺 《中国稻米》2007,13(5):60-61
通过灰泥田土属三个土种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灰泥田(烟后稻)最佳施肥量为:N201.06kg/hm^2、P20517.145kg/hm^2、K2088.215kg,/hm^2,N:P2O5:K2O=1:0.09:0.43,可获得6774kg/hm^2的理论产量,肥料产投比为0.36,每hm^2利润可达8699元;黄底灰泥田(烟后稻)最佳施肥量为N201.45kg/hm^2,P2053.465kg/hm^2,K2O98.58kg/hm^2,N:P2O5:K2O:1:0.02:0.48,可获得7626kg/hm^2的理论产量,肥料产投比为0.71,利润可达9960元/hm^2;沙底灰泥田(菇后稻)最佳施肥量为N160.605kg/hm^2、P2O5=63.33kg/hm^2、K2O=119.25kg/hm^2,N:P2O5:K2O=1:0.39:0.74,可获得8299.5kg/hm^2的理论产量,肥料产投比为0.64,利润可达10957元,/hm^2。  相似文献   

4.
甘蔗新品种云蔗92—19为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性强;萌芽势强、萌芽率高,出苗整齐,蔗苗健壮,分蘖中等;长势强。拔节早。蔗茎均匀粗壮直立,单茎重实,成茎率高,脱叶性较好,有效茎75000株/hm^2左右。平均产量100.2t/hm^2,比CK,(ROC10)和CK2(桂糖11号)分别增产9.3%和4.4%;平均蔗糖分15.24%,比CK1和CK2分别高0.98和1.01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蔗糖分14.13%,较二对照高1.7-1.9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6t/hm^2,分别比CK,和CK:高18.2%和13.0%。该品种适应性广,高抗黑穗病和嵌纹病。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地及水田种植。该品种于2004年10月通过了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空育131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育131试验代号为垦鉴90—31,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0年秋从吉林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日本品种,是北海道中央农试1980年—1986年以空育110(道黄金)/道北36(北明)杂交育成。1994年被黑龙江省评为优质米品种,1996年黑龙江省垦区大面积示范2.854万hm^2,各市县为0.133万hm^2;1997年垦区扩大到15.63万hm^2,成为第一主栽品种,全省达到16.67万hm^2;1998年全省种植面积19.76万hm^2,1999年达15.37万hm^2,2000年跃为44.03万hm^2,2001年达58.71万hm^2。吉林、内蒙古自治区等部分市县也有种植,成为全国常规品种的一大主栽品种。为使用户对该品种的特征及栽培技术更加了解,形成良种良法配套,达到理想产量,为此撰写空育131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不施氮肥情况下,通过引进豆科间作作物使2种禾谷类种植制增加生产力、氮产出率和地面覆盖率的效果。在土壤低氮水平下种植的小麦或大麦行间栽培固氮豆科作物,1989—1992年在墨西哥多数处于雨养条件下,发现与对照禾本科作物产量(分布于1一4t/ha)相比,没有一种豆科作物使禾本科作物减产,而在某些情况下豆科作物附加的总生物量要高于对照1倍以上.不同的豆科作物试验表明了对不同种植者需要的适应性,间作的豆科作物于生物量在其后种植的饲草作物长柔毛野豌豆情况下可高达6.5t/ha,蚕豆(Viciafaba)可收1.4t/ha的干豆加3.5t/ha的绿草.间作下总生物量产生的土地当量率高达1.54。作物冠层光照测定表明,间作制较单作禾本科作物接受的光辐射比率高,从而说明了产生总生物量的差异大。此外,叶片氮素水平为3.8%,说明间作更科作物固定的氮素大于小麦作物移去的氮素.本文还对间作制下通过增加地面覆盖防治土壤侵蚀及增加土壤有机质投入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黑河33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黑河3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经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抗病强、品质优、适应广、适于机械化栽培等特点。需活动积温1900℃,生育日数95d左右。2001—2002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两年10点次平均产量2368.2Kg/hm^2,比对照黑河13号增产11.1%。主要适应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番茄平衡施肥技术,采用311-A回归设计,对番茄施用氮、磷、钾肥料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模拟出番茄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效应函数,应用边际分析方法,获得番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氮肥(N)567.48kg/hm^2,N:P2O5:K2O=1:0.47:2.03;最佳利润施肥量为氮肥(N)526.30kg/hm^2。N:P2O5:K2O=1:0.47:2.02。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绵单581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绵单581籽粒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锌量(X5)的数学模型。经用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产量在8550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45850—47538株/hm^2,施纯氮260.7~272、3kg/hm^2,施用P205为112.45—122、1kg/hm^2,施用K20为98.3~106.6kg/hm^2,施用ZnO为7.7~9.5kg/hm^2。  相似文献   

10.
1992-2003年进行了模拟普施特和豆磺隆土壤残留对后莅作物甜菜的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普施特低剂量62.5mL/hm^2。即对甜菜有严重药害,甜菜苗鲜重降低90.9%;普施特125mL/hm^2以上各处理,甜菜苗全部死亡。豆磺隆低剂量0.25g/hm^2对甜菜的保苗株数、苗高、苗鲜重影响较小,但产量降低17.9%;高剂量2、4g/hm^5处理药害严重,甜菜死苗率90%以上,产量降低92%以上。广灭灵975-3000mL/hm^2各剂量处理施药后12个月,对甜菜均无明显药害。株鲜重和产量与不施药对照相近。金豆1000、1500mL/hm^2低剂量处理,施药后12个月对甜菜药害轻微,可以种植,24个月后可以安全种植甜菜;金豆2000、3000mL/hm^2高剂量,施药后12个月对甜菜有明显药害,不可以种植;24个月后药害轻微,可以种植甜菜。金普施特低剂量1250mL/hm^2和倍量2500mL/hm^2处理对甜菜均有药害。施药后12个月药害重于24个月和36个月。但36个月后高、低剂量下仍有药害,仍不能安全种植甜菜。阔草清60、120、180g/hm^2各处理,施药后12个月均有较重药害.不能种植;施药后24个月时,60g/hm^2低剂量处理药害虽然较轻,但仍与不施药对照有较大差异,也不能安全种植,高剂量处理药害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11.
红麻种质资源保存及核心种质库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红麻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和方法,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提出了构建红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程序和方法,为红麻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黄麻和红麻纤维中分离出磨木木质素,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两种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特征峰及归属,得知磨木木质素中有复杂的官能团,含有羟基、羰基、甲基等基团,木质素结构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紫丁香基单元。根据黄麻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推断其结构属于阔叶木类木质素化学结构GS型木质素。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和筛选红麻耐旱种质资源,本研究选用10份红麻野生种和41份红麻栽培品种为材料,51个红麻种质资源进行盆栽和干旱胁迫试验鉴定,根据干旱后叶子的萎蔫程度进行鉴定、比较,获得了51个红麻种质资源的耐旱性评价。已鉴定和筛选出的7个耐旱性较强和8个耐旱性较弱的红麻种质材料,结果对红麻种质资源的评价和进行红麻耐旱性的分子基础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 促进红麻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6个引物对14份日本使用的红麻品种扩增出总共30条RAPD多态性条带。根据RAPD图谱模式可将红麻品种区分开来,区分范围从6份(用OPA-20引物扩增)到12份(用OPA-11引物扩增)的品种。用这30条多态性条带构建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将这14份红麻品种聚成源于印度、中国、越南的三大类。在随后进行的用四个引物对19份从美国引入的红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中,获得以35条多态性条带为基础的RAPD图谱并构建了树状图。结果认为这19份材料的大部分源于EI Salvador种系。起源相近或亲本来源相同的红麻品种资源随着时间、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农艺性状不断变异,但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相对较小。根据红麻的农艺性状等很难判定品种的来源,而RAPD方法可区分鉴定品种以及明确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黄/红麻的引种、育种所取得的成效,研究了黄/红麻在纺织领域应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黄/红麻纤维的种类、主要产地、技术参数和分等要求,提出了黄/红麻在服用、装饰用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应用前景。黄/红麻作为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必将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扩增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了来源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域的23份红麻种质资源和2份红麻近缘种玫瑰茄资源。用选取的6对引物组合获得了505条AFLP分子标记。结果认为AFLP分析是红麻品种鉴定和遗传关系检潮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根据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的红麻与玫瑰茄之闻的遗传差异支持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独立性。红麻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结果支持了红麻起源于非洲的假设,并证实了栽培红麻首先被引到亚洲.并进一步被传播到中北美洲。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红麻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收集的红麻种质资源有1800多份,而育成品种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马达拉斯红茎、青皮一号、青皮3号、非洲裂叶和EV41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具有有利基因育种材料的贫乏矛盾较为突出。随着市场和土地需求的变化,给予了红麻育种目标新的内容。加强红麻种质创新和有利遗传基因的利用,是实现新的育种目标的遗传物质基础,而育种方法和技术的革新,可加快育种目标实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亚麻屑和红麻芯用于仙客来栽培基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亚麻屑和红麻芯的附加值,促进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分别用25%、50%、75%与100%的亚麻屑和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作为仙客来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用25%的亚麻屑或50%的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均有利于仙客来的生长与开花,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