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叶蜂是蜜蜂总科切叶蜂科切叶蜂亚科切叶蜂属(Megachile Latreille)的昆虫.该属世界性分布超过2000种.我国各地广泛分布着百余种切叶蜂,为果树、蔬菜和牧草等植物传粉.欧美一些国家广泛利用的苜蓿切叶蜂(M.rotundata F.)已商品化.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曾引进切叶蜂为苜蓿授粉并饲养成功,农业部推广总站也曾于1999年引进切叶蜂为牧草授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苗猪切叶蜂足打开窗精花器的高效授粉蜂种之一,原产十欧洲东南部,30年代传人美国,60年代传人加拿大,经过K朗的繁殖和驯化已发展成为商品化产业。加拿人阿尔伯塔省的资料表明,采用切叶蜂授粉技术自倩种籽产量是自然状态下的7倍,是密蜂授粉的5.5倍。该国四五卜年代85%的营信种子靠进日,而今一跃成为自信种籽出口国。主要原因是采用厂切叶蜂授粉技术,使芮带种籽产量成倍提高,种地勾积迅速扩大,他们生产的切叶蜂蜜除满足本国志要外,每年还出口蜂茧1.5--3亿只,还出售一此养蜂设备,其经济收人颇十。当今世界上许多畜牧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广应用苜蓿切叶蜂授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芳 《中国草地》1998,(4):77-77,80
  相似文献   

4.
苜蓿被称之为牧草之王,在世界范围的农业生产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种作物.它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容易栽培等特点,是一种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优质牧草.我国的苜蓿种植面积已达133.3万hm2,居世界第六位.  相似文献   

5.
切叶蜂为苜蓿种子授粉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切叶蜂 (MegachilerotundataF)属蜜蜂总科切叶蜂科 ,原产西亚和欧洲 ,现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 ,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应用切叶蜂为苜蓿授粉已成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我们于 1998年初从林甸县引入苜蓿切叶蜂 ,并在大庆市草原饲料试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切叶蜂为苜蓿种子授粉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试验地为沙壤土 ,面积为 5hm2 ,地势平坦 ,具灌溉条件。试验材料为种植第 2年的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培育的龙牧80 1、80 3号苜蓿 ,行距 …  相似文献   

6.
用苜蓿切叶蜂授粉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苜蓿切叶蜂授粉的增产效果陈合明,李瑞军(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100094)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是蜜蜂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少数能够大量家养的昆虫之一。它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如授粉的专一性强;访花速度快,每分钟可采访11...  相似文献   

7.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从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30℃、相对湿度60%~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千粒重、每荚籽粒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中部3个不同地区的苜蓿种子田中进行苜蓿切叶蜂放养试验,观察其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切叶蜂可显著提高苜蓿的结实率,最高达55.54%。3个地区的种子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为对照的4.78倍;其次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科技园区,增产3.09倍;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最低,增产1.26倍。于蜂箱不同距离和方位上的种子产量也有较大差异,距离蜂箱10~40m内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80m之外的,蜂箱西侧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蜂箱南侧、北侧。3个地区苜蓿切叶蜂的繁殖率为103.6%~210.1%,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科技园区的繁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合明  马福田 《草地学报》1995,3(4):289-296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在北京大兴县一块面积为809米~2的头茬苜蓿田内释放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3,752头,回收蜂茧16,240头。放蜂田种子亩产21公斤,比对照田增产69.4%。对不同规格蜂箱的诱蜂效果进行了比较。国产蜂箱 (巢孔直径0.7厘米,孔深14.5厘米)每个巢孔内峰的产卵平均数8.4枚,多出加拿大蜂箱 (巢孔直径0.55厘米,孔深9.75厘米)0.8枚,但后代的性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量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对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 ̄30℃、相对湿度60% ̄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切叶蜂的分类地位及种类切叶蜂科(Megachilidae)是蜜蜂总科中长口器类的一个大科。切叶蜂科形态多样,具有寄生和非寄生两个亚群。切叶蜂科其下包括两个亚科:切叶蜂亚科和毛腹蜂亚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切叶蜂亚科共203属及亚属,近4000种。中国有记载的切叶蜂18属,47亚属,305种及亚种。  相似文献   

14.
切叶蜂诱捕繁育与天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叶蜂是豆科植物最好的传粉昆虫,它可以使苜蓿草种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种子产量与品质。在对切叶蜂研究应用方面,备受国内外有关学者关注。特别在籽种产业中,切叶蜂在国内大豆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叶蜂人工繁育技术能否成功可直接影响获取切叶蜂数量的多少,最终关系到大豆育种速度和畜牧产业能否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切叶蜂(Megachile),因其腹节具腹毛刷,是牧草理想的授粉蜜蜂,加拿大等国已驯养为牧草授粉,效果甚佳。我国曾引进切叶蜂,但因发现寄生蜂而烧毁。为充分利用我国自己的切叶蜂资源,现将在云南蜜蜂资源考察中,所采获的切叶蜂的种类,分布及采访植物提出报告。1.细切叶蜂 Megachile spissula Cockerell。  相似文献   

16.
熊蜂的人工饲养与授粉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富 《养蜂科技》2003,(2):5-9,15
本文阐述了人工饲养熊蜂的饲养室、饲养箱、交配箱等饲养设备和一般饲养管理技术,论述了人工饲养熊蜂中根据需要调控熊蜂的滞育期和休眠期、控制交配、以及熊蜂蜂王贮存等特殊饲养技术,介绍了授粉期间熊蜂蜂群的饲养管理技术和所需授粉熊蜂数量估算方法等应用熊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林甸县进行的黑龙江省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建设草原合作项目》中,采用了加拿大专家的建议,引进了苜蓿切叶蜂,并在放养和繁殖上取得成功。苜蓿切叶蜂专门用于紫花苜蓿、大豆等植物的授粉使用使苜蓿种子产量成倍增长,增长幅度在2~8倍之间。  相似文献   

18.
无翅鸡的饲养,是养鸡业的又一项革新。人们在探索鸡翅的作用时,认为鸡翅起保温和育雏等作用。而在科学养鸡的今天,鸡翅却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反变成负担。从营养和出肉率来讲,总不能和鸡肉与鸡体相比,如按肉料比计,可高达1:5.5—6。如果把切翅和未切翅的鸡对比饲养,其结果,在生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可比未切翅的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引进苜蓿切叶蜂孵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引进加拿大苜蓿切叶蜂孵化实验表明 ,孵化温度 30℃恒温是影响苜蓿切叶蜂孵化率的主要因素 ,寄生蜂对切叶蜂孵化率的影响极为明显 ,实验认为在容积 50 cm× 50 cm×65cm大的孵化箱中用 37%敌敌畏乳液 0 .71ml防治金小蜂是一个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20.
田间设巢诱捕切叶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山西、陕西、吉林、新疆、北京的部分野生切叶蜂进行野外田间设巢诱捕,并观测其活动规律.结果诱捕野生切叶蜂13种,切叶蜂的倒寄生蜂2种,确定了用木制重组巢管在诱捕和释放方面可作商品蜂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