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对林芝地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退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林芝县布久乡杰麦村退耕还林核桃地内土壤结构疏松,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土壤物理性质最好,其次为同村的退耕还林柳林地、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后山退耕还草地最差。从化学性质看,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的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的化学性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城市不同香樟群落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3种香樟群落类型(土壤裸露的香樟纯林,草本覆盖的香樟纯林和乔灌草搭配的香樟混交林)0~40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的群落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的影响,旨在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乔灌草搭配的香樟混交林对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影响显著,分别是土壤裸露的香樟纯林的0.88、1.86、1.17、1.15和1.17倍。(2)乔灌草搭配的香樟混交林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分别是土壤裸露的香樟纯林的2.29、1.99和2.15倍。(3)土壤容重与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水解氮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与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全氮、水解氮显著正相关。复合结构种植模式表现出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和持水能力,且拥有较高的碳氮含量,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7个代表性剖面,采样进行室内理化分析,对武夷山土壤成土过程以及10项理化指标(pH值、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初步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土壤成土条件和理化性质不同垂直地带差异明显,各剖面酸性均较强;有机质的累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土壤中的粘粒含量较高,随海寝上升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后期人工林的培育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野外随机取样,室内指标测定,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分析,研究9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结果]9种林分类型中,侧柏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30.93 g·kg~(-1))、枣树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小(15.76 g·kg~(-1));侧柏土壤全氮含量最大(2.35 g·kg~(-1)),枣树土壤全氮含量最小(1.25 g·kg~(-1));侧柏土壤全磷含量(13.55 g·kg~(-1))大于枣树土壤全磷含量(7.37 g·kg~(-1))。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土壤紧实度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硬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全氮与全磷呈现显著相关性。[结论]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整个样地土壤肥力保存量不高,建议应采用人工恢复与植被重建,改善该地区土壤地力,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北方寒地不同类型土壤随水耕年限增加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选择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3种典型稻田土壤(草甸土、草甸黑土、潜育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水稻种植的旱耕土壤为对照,测定土壤耕层、犁底层和心土层的容重、腐殖质碳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和活性还原物质总量。结果表明:转水耕初期,草甸土、潜育白浆土各土层容重增大1.87%~40.85%,草甸黑土各土层容重减小1.72%~11.84%;除草甸土、草甸黑土心土层腐殖质碳含量减少5.24%~14%外,其余各土层增大4.49%~21.12%;各土壤由耕层至心土层氧化还原电位均为负值并减小252.9~279.8 m V;各土壤除草甸土心土层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减小0.59 cmol·kg-1外,其余土壤各土层增加0.97~4.86 cmol·kg-1。随水耕年限增长,浅育白浆土犁底层容重增加最多达40.41%,草甸黑土容重减少最多达12.94%;各土壤耕层和犁底层腐殖质碳含量均逐渐增大,其中潜育白浆土犁底层增大最多达57.76%;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不断降低,其中草甸土耕层减小最多达383.8 m V;三...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与漫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西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灌溉现状及生产水平,就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强土壤的保护性耕作和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技术比传统的漫灌可节水58.6%,单方水番茄产量提高16.4 kg/m3,增产14.1%,棚内温度平均提高2.2 ℃,相对湿度降低8.5%.并通过静态综合效益分析,当年可收回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7.
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马剑平  马俊梅    满多清  郭春秀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3):23-28
以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为对象,采集0~200 cm土壤样品,并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胡杨林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中黏粒含量逐渐增加,粗砂粒含量减少,粉粒、细砂粒差异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N、电导率变化均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且表层(0~20 c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表聚性明显。3个林龄胡杨根区土壤速效P含量、pH差异不显著(P>0.05)。3)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与黏粒、粉粒、有机质、全N、速效P、电导率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粗砂粒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黏粒、粉粒含量与含水量、有机质、全N、速效P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的增加改善了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为干旱区胡杨的抚育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宁化县紫色土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及阔叶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紫色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N、速效K、有效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及有效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杉木人工林则呈降低的趋势。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而言,在中林龄阶段,土壤pH值及有效P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有机质含量及全N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阔叶林,速效K含量表现为: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在成熟林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速效P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林杉木人工林,速效K含量表现为:阔叶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方法]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7%),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低,平均为4.34%。土壤p H在4.81~6.59,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 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4~28.68 g/kg,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为0.10~1.63 g/kg,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低;全磷含量为0.21~1.74 g/kg,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0.16~2.15 g/kg,马占相思林最高。有效磷含量为0.98~132.46 mg/kg,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为3.03~27.35 mg/kg,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为1.38~5.15 mg/kg,硝态氮含量为0.56~3.51 mg/kg,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准确评估临高县森林土壤肥力的潜力,预测和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指导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不同筛分土壤样品(<2 mm和<1 mm)对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浙江省临安市3种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筛分样品(<2 mm和<1 mm)对土壤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2 mm筛分的样品在重复之间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变异系数明显大于1 mm筛分的样品;质地较轻的土壤其变异系数明显大于质地较重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样地调查法对文昌市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容重木麻黄林最大(1.574 g/m3),大叶相思林最小(1.454 g/m3);总孔隙度大叶相思林最大(46.187),木麻黄林最小(42.177);土壤含水率椰子林最高,平均达到7.957%,而木麻黄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1.032%。pH在4.81~6.59,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该研究准确评估文昌市5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性,可为营造热带混交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凉州区不同地貌日光温室土壤属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掌握凉州区不同地貌温室土壤肥力状况,采用GIS定位取样测试、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凉州区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日光温室0~20 cm耕层土壤,低山丘陵区p H和盐分最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均最高;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有机质最低,碱解氮、有效磷较低山丘陵区低,较冲积洪积细土平原区高,盐分、速效钾含量最高。日光温室20~40 cm耕层土壤,低山丘陵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和冲积洪积细土平原区。  相似文献   

14.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土壤改良措施(施用河砂、沸石、水稻秸秆、中草药药渣、腐熟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中除施用河砂外,均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沸石、水稻秸秆和中草药药渣对改善土壤通透性的作用较好,相比改良前土壤客重降低0.06g/cm3,孔隙度增加2.21%~2.86%;②不同土壤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土壤粘粒含量,同时增加砂粒含量,施用沸石和有机肥改善土壤质地粘重的效果优于其它处理;③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pH的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氟、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④施用有机肥后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其余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相比改良前土壤均降低;⑤施用沸石和中草药药渣处理后,土壤速效钾含量相比改良前减少,其余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68%),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到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4.34%。土壤pH在4.81~6.59之间,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呈极强酸性(pH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呈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0.34~28.68 g/kg之间,有机质含量的排序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在0.10~1.63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小;全磷含量在0.21~1.74 g/kg之间,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在0.16~2.15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含量最高。有效磷含量在0.98~132.46 mg/kg之间,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在3.03~27.35 mg/kg之间,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在1.38~5.15 mg/kg之间,硝态氮含量0.56~3.51 mg/kg之间,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乌尔禾区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土壤采集以及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层深度小于20cm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效P表现为其他用地最大;有效N表现为交通运输用地最大;有效K表现为其他用地最大;总盐度表现为其他用地最大;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交通运输用地最大;pH表现为住宅用地最大。土层深度大于20cm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效P表现为其他用地最大;有效N表现为交通运输用地最大;有效K表现为其他用地最大;总盐度表现为交通运输用地最大;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林地最大;pH表现为住宅用地最大。②运用经典地统计学法对有效P,有效N有效K,总盐,有机质及pH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于20cm土层中都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而小于20cm土层中有机质与pH的相关性关系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R=-0.812),总盐与有效P的相关性关系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R=0.882)。  相似文献   

18.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传统耕作方式下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通过对8 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大田土壤研究常规施肥和秸秆全量还田2 种处理对土壤密度、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不仅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状况,相比对照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6.7g/kg、2.6 mg/kg、33.1 mg/kg,对耕地质量管理和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采用标准地取样,室内常规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纯林、阔叶林、原始红松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少,毛管持水量明显增高,通气性能减弱;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养分含量下降;土壤质地和土壤酸度变化不显著;但阳离子代换量变低,土壤保肥、供肥能力相对减弱,落叶松人工林的潜在地力呈现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