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拟静力试验对4个冷弯薄壁型钢钢混合结构双层墙体施加低周往复荷载,为研究了冷弯薄壁型钢钢混合结构双层墙体抗剪性能.为了考察斜撑的影响,对其中2个试件增加斜撑,试验得到了试件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等.试验结果表明,冷弯墙体与钢框架无明显滑移与拔起,两者可以良好的共同工作;试验过程中,下部钢框架均处于弹性阶段,其滞回曲线均为"梭形",无捏缩现象,增强钢框架刚度对其抗剪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缩小变形;上部冷弯墙体主要破坏特征为面板螺钉破坏及OSB板角部破碎;设置斜撑试件中柱龙骨破坏严重,柱顶和柱底均屈曲,斜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件弹性阶段的刚度和抗剪性能.在冷弯薄壁型钢钢混合结构中,冷弯墙体与钢框架通过抗拔和抗剪螺栓形成可靠连接传递剪力与柱端附加轴力.冷弯薄壁型钢钢混合结构双层墙体可以发挥钢结构与冷弯结构的特点,实现底层大跨度,满足实际工程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冷弯薄壁型钢-定向刨花板组合墙体的抗侧性能,采用单调加载及低周反复加载对8个9mm冷弯薄壁型钢-定向刨花板组合墙体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及承载力等抗侧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加载方式对墙体屈服前的刚度影响不明显,低周反复加载与单调加载相比,会降低墙体的承载能力;在低周反复加载下试件单位长度抗剪墙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较单调加载约降低29.6%;施加竖向荷载降低了组合墙体的抗侧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外冷弯型钢在低层别墅中的应用。遵循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对一别墅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同时研制出一套轻型钢结构设计软件作为该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调加载及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5个冷弯薄壁型钢-石膏板组合墙体试件的抗侧性能,得到墙体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承载力特征值,并分析了水平加载方式、竖向荷载、高宽比对组合墙体抗侧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各试件单位长度抗剪墙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结果表明,与单调加载试件相比,低周反复加载试件屈服前刚度、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均较低,说明加载方式对该类石膏板覆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侧性能影响较大;增大墙体高宽比会提高墙体抗侧性能,但影响较小;施加竖向荷载会降低组合墙体的抗侧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在风吸力作用下各种常用规格、跨度的冷弯薄壁檩条进行了大量的稳定承载力分析.分析分两部分:一是对简支C型和Z型冷弯薄壁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分析,以确定简支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二是嵌套搭接的Z型冷弯薄壁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分析,以确定搭接长度、跨数等因素对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中风吸力作用下檩条的稳定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规程中公式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据此,本文提出了简支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以及嵌套搭接的Z型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为材料,利用胶合木将冷弯薄壁型钢包裹的连接方式构建新型箱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组合梁;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5组共10根组合梁模型,分析钢板厚度、钢材强度、胶合木层厚度、连接方式对组合梁抗弯性能的影响,探索组合梁在受弯破坏时的破坏形态以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有限元模拟加载过程中,组合梁的胶合木层下翼缘先于上翼缘达到抗拉强度,由此导致组合梁跨中产生弯曲裂缝,发生弯曲破坏,跨中下部胶合木层随着荷载增大出现局部顺纹剪切破坏。钢板厚度、钢材强度、胶合木层厚度、钢木连接方式对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连接方式影响程度最大。将冷弯薄壁型钢与胶合木两种不同材料组合在一起,能充分发挥各自性能特长,以承担外部荷载并使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比纯钢梁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介绍了冷弯薄壁拱壳轻钢粮仓的组成、特点、适用范围 ,彩钢拱板粮仓在我省的运用、结构的受力特征及设计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钢结构住宅建筑具有建设周期长、环保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因而大力发展钢结构住宅是实现住宅建筑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分析了钢结构住宅建筑用钢及其结构类型,阐述了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与选型原则,并指出了钢结构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以便为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构造复杂的抗震措施在村镇建筑中难以实现,经济实用的消能减震技术是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措 施,针对该实用技术设计消能减震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并采用Abaqus有限元建模分析、试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墙体在试验过程中一直处于弹性状态,没有产生任何裂缝,明显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 力,该实用技术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效果,同时得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钢结构与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通常置于高层结构顶部的大容量水箱将导致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严重降低。如果调整这些水箱尺寸,将其用作TLD设备,不仅可以降低水箱在受到横向荷载作用时对结构的影响,甚至可以缓解地震的影响。通过建立一个14层的高层钢结构建筑Abaqus模型,对TLD水箱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参数的水箱的响应,得出了最优TLD水箱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低剪力墙延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为了准确把握新型配筋方案的优势,共完成了两片低剪力墙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它们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性能、滞回特性、延性以及破坏特征等.以试验研究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配筋形式低剪力墙的非线性性能,并对新型低剪力墙竖缝的开设位置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表明:设置钢筋暗支撑、开缝及设置钢板的方式均可改善传统低剪力墙的延性及变形性能;与带暗支撑低剪力墙相比,新型低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提高显著,抗震性能更好,且具有明显的多道抗震防线.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退化迟滞模型,代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形滞回恢复力特性,对基底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算例,对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剪切刚度对基底隔震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峰值位移反应处于允许范围内时,适当的降低隔震系统的刚度值,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钢骨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的抗剪性能,在考虑剪跨比、轴压力系数及配骨率等影响参数的基础上,对14根钢骨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和2根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钢骨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加入钢骨后,其抗剪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绿化植物在西宁市区住宅小区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82-22484
在调查西宁市区住宅小区绿化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结合西宁市区地理、气候、环境特点及绿化植物的生理、景观特点,初步探讨了适合西宁市区住宅小区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同时对绿化植物在住宅小区道路、楼间宅道、外围周边、公共空间4个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木塑为主要材料将木塑与木结构相结合,探索一种基于木结构的木塑建筑,是克服现有轻钢结构木塑建筑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墙体抗侧性能是决定木塑建筑在地震灾害作用下能否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木塑集成木构框剪墙体抗侧性能可以为维护木塑建筑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了5片普通木塑集成框剪墙体和3片带斜撑的木塑集成框剪墙体,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方法,研究了墙体的抗侧刚度、抗剪强度、立柱上拔量、刚度退化和单位耗能。结果木塑集成木构墙体的抗侧性能主要取决于木塑材结构支撑方式和覆面板连接方式,其破坏特征表现为覆面板钉连接失效破坏和木塑材连接节点断裂破坏。对于普通墙体,面板钉间距为75 mm时,墙体的抗剪强度、抗侧刚度和单位耗能分别比普通常规墙体的高出了35.40%、16.88%和76.22%。带斜撑墙体抗侧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常规墙体,木塑材人型撑和K型撑墙体的抗侧性能均与钢条剪刀撑墙体的相当,其中木塑材K型撑墙体抗侧刚度和单位耗能分别比钢条剪刀撑的高出了14.76%和16.44%,抗剪强度比钢条剪刀撑墙体的低了11.34%。覆面板厚度、斜撑和面板钉连接方式对墙体的约束作用能显著减小墙体框架立柱的上拔。结论木塑材集成方式是墙体抗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框剪结构,增加斜撑和提高面板钉连接可靠性,能充分发挥木塑材料的优异性能,使墙体满足木塑建筑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15-11617
为了探索汉中山区生土建筑合适的墙体改性材料,对目前常见的生土改性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笔者认为天然可再生材料淀粉有应用潜能,对素土,不同掺量的生石灰、熟石灰和淀粉改性生土进行了直接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淀粉可用于山区生土建筑的改性,为汉中山区生土材料的改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防震减灾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地震灾害在我国农村地区破坏性极大,防震减灾规划已成为新农村规划时必须考虑的一环。笔者从地震灾害的破坏概况入手,结合当前村庄防震减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防震减灾规划要点,对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联肢剪力墙结构,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较系统地分析了该新型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及其退化过程以及承载力、延性、耗能、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等.通过同现有研究结果对比表明,高阻尼混凝土混合暗支撑联肢剪力墙具有明确的两道抗震防线和更好的耗能能力,比现有暗支撑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竹材为快速可再生材料,性能优越,用于建筑领域可提高长期固碳能力、增加经济附加值,且建筑业迫切需要寻找再生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浙江省4~5年生毛竹枝下材制成的重组竹顺纹抗拉、顺纹抗剪、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及其破坏模式,参照《木结构设计手册》分析其设计值,并将其与常见建筑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6.3 MPa,抗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模式有3种:受拉纤维拉断、锯齿状界面剪切破坏、纤维拉断和界面剪切破坏同时发生;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为3.69 MPa,抗剪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模式为纤维界面的剪切破坏;抗弯强度设计值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33.8 MPa和8.3 GPa,抗弯破坏属于塑性破坏,破坏模式为受拉纤维先拉断、受压纤维后压溃破坏。重组竹可作为建筑结构主体受力材料使用,但须适当提高抗压和抗剪安全系数,用作受弯构件时以挠度控制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