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苹果绵蚜对苹果危害严重,对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威胁巨大。苹果绵蚜危害时间长、危害部位广、越冬部位多、种群数量大、易人为传播,并有蜡质绵状物的保护,防治难度大。要想在一个生长季节彻底杀灭绵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有利的防治时  相似文献   

2.
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冀中南苹果产区1 a(年)发生15代;3月底至4月中旬为出蛰期;全年种群消长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 月上旬;当年种群扩散距离约为200 m,扩散与有翅蚜数量密切相关;苹果树受害程度与当年绵蚜数量和危害时间有关,在一定虫口密度下,当年被害处可形成肿瘤,木质部组织紊乱,直接影响营养运输。  相似文献   

3.
苹果绵蚜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果实、枝条、根系。枝干受害严重的园片造成枝条肿瘤,成花困难,甚至衰弱而死;在果实上危害时,果面失绿、上色困难,形成红白相间的不规则花斑,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2005~2006年笔者试验了采后喷药加灌根防治绵蚜的简便方法,效果很好。具体方法是:对绵蚜单株发生率70%以上的园片,在苹果采收后立即喷1次800倍液48%乐斯本,喷头对准枝干绵蚜群,以药液下流为准。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苹果品种"华丹"、"华美"、"礼泉富士"、"华玉"幼苗为试材,于2012年6~8月,在云南农业大学温室对4个苹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笼罩试验,以研究苹果绵蚜在不同苹果品种上为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礼泉富士"上的为害与"华美"、"华玉"2个品种间无论从每株平均苹果绵蚜头数、苹果绵蚜种群数和苹果绵蚜种群面积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礼泉富士"与"华丹"只是在苹果绵蚜的种群个数上有显著差异。因此,4个苹果品种中,苹果绵蚜的为害程度依次是"礼泉富士""华丹""华玉""华美";苹果绵蚜更容易为害植株的侧枝。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别名血色蚜虫,主要借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它包装物远距离传播。危害苹果、海棠、花红、山定子等。2 0 0 3年,运城市的万荣、绛县、夏县等县相继发现了苹果绵蚜,且极有可能造成大的危害。为引起人们的警惕,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就其危害及防治措施作一简介。1 危害部位及症状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及果实的萼洼和梗洼,叶片少有。一般群集于寄主的枝条、枝干伤口及近地表的根部和根蘖基部,吸取汁液,造成被害部膨大成疣,后期破裂形成伤口,阻碍水分、养分输导,严重时树逐渐枯死。2 发生规律及习性苹果绵蚜虫体较小( 1 .0…  相似文献   

6.
正宁县2005年首次发现绵蚜,在本地1a(年)可发生12代以上。以1~2龄若虫在枝干裂缝、病虫伤疤边缘、剪锯口周围、1年生枝侧芽、根蘖基部、根部等处越冬。苹果绵蚜主要危害枝干和根系,也危害果实和叶柄。在本地6月和9月中旬为危害盛期,一般是群集在枝干的病虫伤口、锯剪口、老皮裂缝、新梢叶腋、短果枝、果柄、果实等梗洼和萼洼进行危害。枝干或根被害后,起初形成平滑而圆的瘤状突起,严重时肿瘤累累,有些肿瘤破裂,造成大小和深浅不同的伤口;叶柄被害后变成黑褐色而提前脱落;果实萼洼处被害引起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又名苹果绵虫、赤蚜、血色蚜虫,俗名棉花虫、白毛虫等,其寄主植物主要有苹果、野苹果、海棠、花红、山定子和山楂等。苹果绵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广大果农务必高度重视,万不可马虎大意。1症状以无翅胎生蚜、若蚜刺吸危害2~3年生枝干的病虫伤口、剪锯口、老皮裂缝、新梢叶腋、短果枝、果实梗(萼)洼、果柄以及根。果树受害后逐渐形成瘤状突起,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蜡质物或瘤状虫瘿,破裂成为大小不同的伤口,易招致其他病虫对寄主的危害,严重时寄主枯死。产生密集虫瘿的根系不能生出须根,逐渐腐烂,造成树势衰弱,花芽分化受阻,产量锐减,…  相似文献   

8.
苹果绵蚜在陕西1年发生14~15代,以若虫在果树根部、主干、枝病虫伤疤、环剥处、剪锯口边沿缝隙、根孽基部或残留的蜡质绵毛下越冬,6月中旬~7月上旬是全年繁殖危害盛期,1年在树上迁移2次。5月上旬1龄若虫从越冬部位向树上大量迁至当年生嫩枝上叶腋及嫩芽基部危害,第2次11月上旬以后绵蚜逐渐由枝条上向下迁移越冬。苹果绵蚜天敌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aeman)(日光蜂),1年发生10~12代,6月上旬以后随着绵蚜虫口密度增加,蚜小蜂对绵蚜寄生率也逐步增加,到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7~8月对绵蚜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又名血蚜、赤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也是危害苹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苹果绵蚜通过苗木、果实、接穗及包装物进行传播。苹果绵蚜原产于北美东部.后传播到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29年由日本传入大连。此后向南北传播蔓延。20世纪50-60年代仅发生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云南昆明等局部区域。近年来,随着苹果栽培面积的增加及大规模调运果树苗木和接穗,苹果绵蚜的危害与蔓延日趋严重和扩大,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防治的关键时期及用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属于国家一级检疫性害虫,对苹果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该虫属同翅目绵蚜科,又名血色蚜虫、赤蚜、棉花虫;主要危害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李属、桑属、榆属等植物,其生活史为不完全型,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苹果幼嫩组织和枝干吸食汁液,被害枝组织受刺激可形成肿瘤,影响养分输送,削弱树势,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白毛虫、山楂卷叶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1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主要以1或2龄若虫在苹果树干的粗皮裂缝、腐烂病伤疤边缘裂缝、前代绵蚜危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苹果绵蚜和苹果根爪绵蚜是近年来在苹果园不断扩散为害的两种检疫性害虫,主要在苹果枝干和根部为害,因其虫体被覆白色棉絮状蜡粉,因此防治比较困难。1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别名:赤蚜、血色蚜、绵蚜、白毛虫。原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龙口以东、烟台、云南昆明、西藏拉萨等地,现已扩散到北方各苹果产区。主要寄主为苹果、槟沙果、海棠、山定子、花红等。1.1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枝干、新梢及根部刺吸汁液,被害部皮层肿胀渐成瘿瘤,后期破裂成伤口,削弱树  相似文献   

13.
405毒死蜱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是国际检疫性害虫之一 ,它繁殖速度快 ,虫口数量大 ,主要以成、若虫群集果树的枝干和根部吸食汁液危害 ,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我们于 2 0 0 0年进行了 40 %毒死蜱乳油防治苹果绵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以验证该产品防治苹果绵蚜的田间药效 ,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本县宋楼镇隋寨村一果园进行 ,供试苹果品种为 1 4年生红富士。处理药剂及浓度分别为 :40 %毒死蜱乳油 (浙江仙居农药厂 ) 1 0 0 0倍、1 50 0倍 ;对照药剂 40 .7%乐斯本乳…  相似文献   

14.
苹果绵蚜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绵蚜又名血色蚜虫、赤蚜 ,俗称棉花虫 ,属同翅目、绵蚜科。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 ,也是危害苹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1 苹果绵蚜的分布及危害状况苹果绵蚜源于北美 ,1914年传入山东威海 ,193 6年青岛发生严重 ,1951年前后 ,以龙口为界在胶东整个果区普遍发生。近几年疫区不断扩大 ,危害也日趋严重 ,1998年传入我市 ,在城区北石槽、中山头、小山头等 10多个村及郊区的关村、邱村、长北等 2 0多个村的果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危害最重的邱村果园 4hm2的苹果树 80 %以上都感染了苹果绵蚜。苹果绵蚜寄主植物有苹果、山定子、海棠、花红、沙…  相似文献   

15.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是国际检疫性害虫之一,它繁殖速度快,虫口数量大,主要以成、若虫群集果树的枝干和根部吸食汁液危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40%毒死蜱乳油防治苹果绵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以验证该产品防治苹果绵蚜的田间药效,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苹果坐果期病虫害发生特点 苹果进入坐果期,养分的消耗进一步增大,加之叶片的光合能力有限,树体抗性有所降低,白粉病、早期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等乘虚而入。幼果期是苹果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的初侵染期和发病期,枝干病害相对较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和早期落叶病等进入重点危害期。病害的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菌的初侵染源。此期的虫害如叶螨、蚜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苹果绵蚜等已进入猖獗危害期。桃小食心虫等陆续出土,做茧羽化,应根据害虫种群数量确定防治重点,并兼治其它害虫。  相似文献   

17.
苹果绵蚜属于国家一级检疫性害虫,对苹果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该虫属同翅目胸喙亚目蚜总科瘿绵蚜科,寄主广泛,主要危害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李属、桑属、榆属等植物。其生活史为不完全型,一般1年发生8~9代,最多可达16代左右,以1~2龄若虫在树干、枝条的伤疤处、粗皮裂缝、土表下根颈部与根蘖、根瘤皱褶及不定芽中越冬,少数以其它龄期若虫和成蚜越冬。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苹果幼嫩组织和枝干吸食汁液,被害枝组织受刺激可形成肿瘤,影响养分输送,削弱树势,严重时可使枝条或整枝枯死。因其虫体外包有一层棉絮…  相似文献   

18.
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虫,原发生于美国,后传播到欧洲及世界许多国家,我国只在山东、辽宁、云南和西藏局部地区发生,为国内检疫害虫。寄主有苹果、海棠、花红、沙果、山定子和山楂等。 1 危害特点 苹果绵蚜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密集在苹果树背阴枝干的愈合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果梗、萼洼及根颈处和根部等危害。吸取树体汁液营养,刺激受害枝和根部肿大。成虫瘿状,最后虫瘿破裂,造成伤口,招致苹果透翅蛾、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削弱树势,影响花芽的形成,可使苹果减产20%~30%,危害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9.
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白毛虫,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害虫,为世界性的植物害虫检疫对象,是苹果树的重要疫情之一.近年来由于苗木、接穗的运输传播,苹果绵蚜已在我国大部分产区侵染危害.苹果绵蚜主要危害苹果,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果园间作大葱可控制苹果绵蚜的发生1986-1989年对烟台市737个苹果绵蚜发生园进行普查,其中莱州市蔬菜研究所7年生苹果园35亩,20亩间作白菜,15亩间作大葱,间作白菜的苹果地,苹果树绵蚜发生株率达52%,而间作大葱地无绵蚜发生。本文摘自《果树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