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程保政  刘义霞 《内陆水产》2003,28(12):10-11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水域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使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之饲料供应及病害防治用药不科学,致使其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上市规格偏小,且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挫伤了群众养殖积极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生动物病害,提高水产品商品品质,2002年我们在凤台县刘集乡渔场进行了池塘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课题研究和探索,在当前蟹业一度走向低谷,经济效益低,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每667米2产商品蟹95.8千克,获利润3000余元。现将试验情况介…  相似文献   

2.
生态养殖既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池塘养殖蟹品质的关键.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行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了一种微生态制剂对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及河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含浓缩复合芽孢杆菌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与对照池相比,水体透明度增加26.1%,溶解氧降低22.6%,pH下降5.5%,电导率下降26.0%,氨氮含量降低75.1%,亚硝酸盐含量减少51.4%,河蟹养殖成活率提高了11.5%,河蟹养成规格提高25.0%。研究表明,浓缩复合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蟹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可通过调节河蟹免疫系统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池养河蟹生态环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王  汪留全 《内陆水产》2001,26(9):33-34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池养河蟹的规模逐年扩大。但随着池塘养蟹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蟹池塘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环,造成病害频发,商品蟹品质下降,养殖比较效益急剧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为了确保池塘养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999~2000年我们对池塘养蟹的水温、水质以及河蟹对隐蔽物的选择性和河蟹对不同饵料的喜食性等生态因子进行了观察。1观察方法1.1池塘环境观察试验在巢湖市油坊集胡岗村进行。试验池塘为稻田改建而成,面积0.2公顷。在改建过程中,沿田埂向内1.5米开挖围沟,中间开挖“十”字沟,使塘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蟹池塘养殖已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从目前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水平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河蟹商品规格偏小;池塘的空间、水体及饵料资源未充分利用;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成活率不高等等。因此,需要我们水产工作者进一步去研究、探索。为使主养河蟹池塘获得优质高产高效,并促进池塘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主养河蟹池塘套混养名优品种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2000年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 1.试验地点位于上虞市96丘围涂地区,199…  相似文献   

6.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养殖生产,种草放螺为河蟹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增加河蟹抗病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成的商品蟹个体大,无污染,品质佳,提高池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沈竑 《科学养鱼》2008,(1):36-36
近几年来,池塘养殖河蟹存在规格相对较小、病害时常发生等突出问题。为此,笔者从1995年开始养殖河蟹,2000年以来有重点对商品蟹的精养技术进行比较试验,旨在探索河蟹合理的放养模式和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以提高商品蟹的规格,减少疾病,提高回捕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河蟹技术王欣宁,陈发华,钱祖武(江苏省镇江市乡管局)为探索河蟹池塘养殖技术,1990、1991和1993年在丹徒县高桥乡进行了池塘养河蟹的试验,现将试验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河蟹池建设1990年11个养蟹专业户,养殖面积为47...  相似文献   

9.
鲁德勇 《水产养殖》2011,32(11):6-7
河蟹生态养殖义称河蟹健康养殖,是指依据河蟹的生物学特征,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生产,即为河蟹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河蟹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河蟹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青睐。河蟹生态养殖绿色、健康,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河蟹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包括清塘消毒、水草种植、投放螺蛳、水质调控、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和养殖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河蟹,由于放养的河蟹数量多,密度大,很容易发生病害。河蟹受到病害侵袭后,轻则影响它的正常生长,重则可致其死亡,降低产量和效益。因此,做好河蟹病害的防治工作,在池塘河蟹养殖生产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今年我县的池塘养蟹生产来看,河蟹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彦  颜昌胜 《中国水产》2009,404(7):40-42
为了探索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2008年在洪湖市滨湖河蟹板块养殖基地进行了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小龙虾156kg,河蟹115kg,亩产值6932元,每亩纯利4500元。  相似文献   

13.
正可控生态养殖技术是在池塘养殖系统和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基础上,养殖者对生态系统人工进行调控的一种养殖模式。在池塘的生态养殖模式中,养殖者人工建设一个能够满足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环境的生态系统,这种可控的生态养殖池塘是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也是天然饵料的培养环境。采用综合调控技术措施,来改善池塘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能够达到最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放养优质健康苗种,提高池塘养殖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螃蟹。其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了促进名优水产品的发展,提高池塘水产养殖效益,2004年在讷河镇渔埸利用180亩池塘进行蟹鱼生态养殖高产试验,经过精心管理,科学喂养,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蟹鱼池塘生态养殖试验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池塘中水草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河蟹的诸多技术措施中,水草的栽培和管理显得特别重要,水草是河蟹天然的优质饵料,可以补充人工投喂饵料的营养不足,生长繁殖茂盛、品种结构搭配合理、种植布局科学的水草又是河蟹栖息、蜕壳隐蔽的场所,对提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河蟹为主混养青虾是近年来各地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养殖模式,金坛市试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的蟹虾混养技术颇具实用性和先进性。该项技术是利用标准化池塘装配微孔管道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科学投喂、调优水质、生态防病”等生物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提高了蟹池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养殖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生态环境几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周银  王林 《科学养鱼》2001,(2):37-37
近年来,随着河蟹价格的不断下跌,病害的日趋严重,我市养殖河蟹利润越来越低,许多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本。为了稳定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保住天长市21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不受影响,市水产站于2000年元月份个人集资承包20亩地,探索生态健康种草混养鱼、虾、蟹技术,获得了河蟹800公斤,平均规格175克;鲢鱼1500公斤;青虾300公斤,取得亩均纯利润1557元的高效益。这种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成功,给许多养殖户的生产带来希望。现将池塘(通过稻田改造而成)生态健康养殖鱼、虾、蟹经验介绍如下: 一、放苗前…  相似文献   

18.
池塘高效养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年悦 《淡水渔业》2000,30(6):28-29
池塘养蟹在我市自1985年开始试养至现在已发展到15万多公顷的养殖规模,成为巢湖渔业的一大特色,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随着河蟹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池塘养蟹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失衡、商品蟹品质下降、病害频发等问题,导致池塘养蟹总体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制约了养蟹业的发展。为保持池塘养蟹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池塘高效渔业的新路子,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池塘高效生态养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 在池塘养蟹较集中的居巢区钓鱼乡,含山县半湖圩,无为县太平…  相似文献   

19.
正本试验初次尝试在福建省连江县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跟踪并统计了河蟹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能、规格分布和最终产量,并对该地区河蟹养殖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连江县池塘养殖河蟹的最终规格和成活率虽低于大部分长江流域池塘养殖河蟹,但仍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地发展河蟹养殖,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河蟹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南方主要有池塘养殖,还有水库养殖,北方主要以稻田养殖为主。随着河蟹养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河蟹的病害也是逐渐增多,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合适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病害发生概率。河蟹发病前期都有一定的征兆,在养殖管理中坚持巡塘、注意观察,发现池中河蟹有异常现象,及时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