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用稻草作培养料,采用塑料盆栽。试验处理:①培养料1.5斤,菌种0.3斤。第一层料0.4斤,菌种0.07斤;第二层料0.6斤,菌种0.13斤;第三层料0.5斤,菌种0.1斤。②培养料同处理①,菌种是:一层0.07斤,二层0.1斤,三层0.13斤:③培养料1.8斤,菌种0.6斤。第一层料0.6斤,菌种0.1斤;第二层料0.6斤,菌种0.2斤;第三层料0.6斤,菌种0.3斤。④培养料和菌种数量均与处理③相同,但层次不同,第一层菌种0.15斤,第二层0.25斤,第三层0.20斤。  相似文献   

2.
我县人工木棒栽培银耳已有十余年,年产量十万斤左右,是山区社队一项主要致富门路。根据历年来的调查,单产很不一致,少数高产典型百斤段木可产干耳二斤以上,差的百斤段木只收几两,绝大部份产量在一斤左右。为什么银耳产量这样悬殊?我们通过调查和试验,初步认为影响银耳产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菌种质量与产量的关系。分离或引进的母种,在扩大培养过程中,能否将其母种原来的优良性状比较稳定地保存下来,将是保证菌种质量的关键。银耳菌种是由银耳菌丝和伴生菌组成的,在育种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营养、温度、湿度、通风、酸碱度等因子,还要注  相似文献   

3.
小集锦     
《食用菌》1993,(1)
用打孔的废木块制香菇栽培种在山区农村,大多用段木栽培香菇,需要大量的木屑、枝条和木块制菌种,这就要添置切片机等设备,给菇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就收集段木打孔的圆木块用来制作栽培种,废物利用成本低,且制成的菌种也不亚于木屑种。现将其制种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石灰水处理的截段稻草,大面积床栽凤尾菇,如果栽培得法,每百斤稻草在60~70天内可收鲜菇80~120斤,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收益快。根据我们这几年的经验,现就纯稻草床栽凤尾菇提出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商讨。 (一)菌种选择: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纯稻草栽培中,播下8%的麦粒菌种(即1平方尺用干稻草1.5斤需播0.12斤干小麦制的种),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如果使用木屑菌种(木屑73%,麦皮25%,糖、石膏各1%),尽管用量比麦粒菌种增加3倍,但生物  相似文献   

5.
84年本人共栽培1450平方尺蘑菇,其中棉籽壳粒型菌种占200平方尺,生料菌种150平方尺,熟料菌种1100平方尺。秋季共收鲜菇2750斤,平均单产1.9斤多,其中棉壳粒型种2.8斤,生料种2斤左右,熟料种1.8斤。产量差距为什么这样大?除了棉壳菌种的优点外,另一个原因是菇房一开始就遭到了严重杂菌危害。  相似文献   

6.
龙泉、庆元、云和三个香菇栽培老区,每年播菌种达数十万瓶。去年12月走访各菇场,发现凡管理好的,播后8个月普遍出菇。龙泉泗源公社菇场有110万斤段木,分16个堆场。有4万斤栲木堆于东南向竹林下,播后225天检查,96%段木出菇,平均每段28只,而且树皮新鲜,不见野菌;堆于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推行双包责任制后,我县蘑菇生产发展很快,菌种需求量多,但肥料来源有限,如仍按常规堆料法生产菌种,由于用肥量大,势必因缺肥造成养分不足,影响菌种质量。为此,我们巴中罐头厂菌种场于1982年开始采用简易法堆料生产蘑菇栽培种,当年制种24万瓶,合格率达87.5%。培养料配方:麦秆6000斤,湿猪、牛粪10000斤(常规法为30000斤),  相似文献   

8.
我县目前都是用稻草捆栽培草菇,生长周期长(30~40天),占地面积大,产量低,一般100斤干稻草,仅产鲜菇5~10斤.为了提高单产,缩小培养料占地面积.1983年我们用稻草粉栽草菇,获得了较好效果。供试菌种由贺县微生物研究室提供。培养料为稻草粉200斤,牛粪粉10斤,火烧土100斤,用种量5%.将200斤稻草经粉碎,加水调料,含水量为70%,用石灰水调pH为8。先在地面上撒三瓶菌种,再将稻草粉铺于菌种上,牛粪粉撒在稻草粉中间,料面均匀撒7瓶菌种,最后覆盖火烧土.培养料厚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我县用麦草、红草杆进行生料制蘑菇菌种试验,初步掌握了生料制蘑菇种技术,为解决无牛粪制蘑菇菌种初步闯出了一条途径。 1.培养基配方大麦草60斤,红草杆(紫云英)40斤,石膏粉2斤,石灰粉2斤。 2.操作方法先把新鲜、晒干、无霉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蘑菇菌种的生产成本,简化制菌工艺,我们从1978年开始,用不同培养基对比试验生产蘑菇菌种,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上海农科院102号种。培养基配方:①合成料培养基(1号基),常用合成培养料35斤,麦皮2斤,蔗糖0.3斤,CaCO_30.7斤;②生料培养基(2号基),干稻草(1寸长)25斤,牛粪粉末12斤,麦皮2.5斤,过磷酸钙0.8斤,硫酸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侧5是一个高温型平菇菌种,为了解决夏季的食菌短缺,我们根据该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于1984年5月和6月先后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批量栽培试验。供试侧5菌种引自商丘地区农科所和宁津县科委,培养料为棉籽壳.第一批,投料600余斤,播菌种40袋,室内栽培;第二批,投料900余斤,播菌种100瓶,室外阳畦栽培。每平方米下料37斤左右,总栽培面积35米~2以上.生物学效率达78%左右。根据我的体会,夏季栽培侧5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我县自1982年从福建省农科院引种以来,1983年扩大试种了4万余平方尺,加工成罐头30吨,今年春季进一步扩大栽种了65.88万平尺,总产80万斤左右(国家收购71.83万斤),平均单产1.09斤/尺~2,总产值32.32万元,共加工罐头473吨。栽培凤尾菇的菌种,历来采用固体麦粒菌种,因此,大量发展凤尾菇时需要相当数量的粮食。以每瓶菌种用麦6两计算,我县栽菇66万平方尺就需要小麦13.2万斤(以1瓶菌种播种8平方尺计算)。上海师范学院杨庆尧副教授为此向我们提供了一条工厂化栽培凤尾菇的新方  相似文献   

13.
我所于1983年进行了蔗渣和稻草混合料制备蘑菇原种和栽培种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菌种和配方:菌种是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的102-2菌株。培养料设三种配方,配方1,熟稻草(切碎后经沤制,下同)50斤、蔗渣(细碎、干,下同)50斤、麸皮5斤、花生麸3斤、石膏2斤、过磷酸钙1斤;配方2,熟稻草50斤、蔗渣30斤、生稻草10斤、麸皮5斤、花生麸3斤,石膏2斤、过磷酸钙1.5斤;配方3,生稻草60斤、蔗渣40斤、堆沤过的干牛粪10斤,麸皮10斤、石膏1斤、过磷酸钙1斤。含水量均以手捏料指缝有少量水渗出为准。试验结果:三个配方的菌丝生长均较旺盛洁白,绒毛菌丝多。栽培种在9月2日接种,至10月10日大部份长满全瓶,生长速度与常规粪草料基本相同,放置三个月后来见菌丝有明显衰退现象。将上述菌种混合,同时与麦粒种、粪草种作出菇试验。11月  相似文献   

14.
谈谈种木耳     
《食用菌》1981,(4)
种木耳的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抓住“三种一场”,即育好菌种、选好树种、下好菌种和选好耳场,再把管理等工作跟上去,1000斤耳树产10斤左右的干耳是比较有把握的。 (一)育好菌种培育好原种的木屑要选高产耳树,糠要新  相似文献   

15.
麦秸栽香菇     
1980年,我们试用麦秸作培养料在室内栽培香菇,已获初步成效。菌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7402原种。培养料配用麦秸10斤,麸皮1.6斤,蔗糖4钱,石膏4钱,尿素1钱,含水量60%。先将麦秸剁成1~3厘米长的碎段,与麸皮、石膏一起拌匀,糖和尿素分别用水溶化,均匀拌入干料中,配好的料随即装瓶灭菌。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合川县一中教工周宪文,于1984年10月31日~1985年3月26日,用废稻草绳5斤,栽培凤尾菇(菌种1瓶),采收三潮菇,总产量10.2斤,生物学效率204%。又于1984年11月21日~86年3月30日,用稻草绳5斤,栽培紫孢平菇(菌种1瓶),采菇两潮,总产量10.90斤,生物学效率218%。以后又种过几批,生物学效率都在205%以上。用废草绳  相似文献   

17.
木屑栽培香菇是近年来国内广泛采用的方法,目前原种和栽培种多为固体菌种,用玻璃瓶生产,材料耗费大,周期长,菌龄不一致。为此,我们在上海师院生物系杨庆尧副教授的指导下,于1984年春,进行了香菇液体菌种大面积栽培试验,以期克服以上缺点。材料与方法 (一)生产配方 (以100斤干料计算)青杠木屑72斤,甘蔗渣8斤;麸皮19斤,石膏粉1斤,水80斤(在灭菌前加完)。以一吨干原料和一吨液体菌种拌种。 (二)菌株用上海师院-825,属中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为24℃-26℃,出菇温度10-28℃,适温12-23℃。 (三)拌种芳法 1.培养料需经商压灭菌(1.5kg/cm~2)2小时或常压8小时,灭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0年2月27日进行了全松木屑生料栽侧耳试验。其配方为干松木屑2斤,麦麸或米糠0.4斤,尿素0.008斤,水5~6斤。菌丝在新鲜松木屑中生长缓慢,灰白、弱,46天才出子实体。因此,鲜松木屑应晒干或烤干,使松木屑的松节油挥发一些,更有利菌丝的生长。种植:将干松木屑和配料拌匀,尿素先用温水溶化。加水拌好料后,装入花盆、纸箱或木箱,箱底先放塑料布,填料用手压紧,厚度约8厘米,在料面打孔,把菌种点在孔里,并在料面上覆一层薄薄的菌种,然后再加生料压紧,共高16厘米,再打孔点菌,装满为止,在菌块表面再覆盖一层菌种,培养基不能有裸露的地方。把四周塑料布覆盖在菌种上,防止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的生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Hericium erinaceus)是我国著名的食菌之一,过去一直是野生的。1960年秋陈梅朋所长在齐齐哈尔市采到了野生猴头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了纯菌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驯化。现将猴头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果简报如下: (一)温度的影响:菌种培养料用锯末屑78斤、米糠20斤、糖1斤、石膏1斤,加水至含水量65%左右,装在蘑菇瓶中,消毒、灭菌、接种,分别放在35℃、30℃、25℃、20℃下培  相似文献   

20.
小木块基质保藏菌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延长菌种的保藏期,避免其优良性状的退化,我们用栓皮栎小木块作基质保藏菌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制备培养基 配方为马铃薯100~150g,鲜黄豆芽150g,栓皮栎韧皮部50g,葡萄糖20g ,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5g,琼脂30g,栓皮栎边材约5×5×3mm的小木块若干(先要晒干,制培养基前用2%葡萄糖和0.2%蛋白胨混合水溶液浸6~8小时,捞出沥于表面水),水1000ml.将马铃薯去皮切片和黄豆芽分别加水450ml煮沸,过滤,各取450ml滤汁.将栓皮栎韧皮部切碎加水100ml煮沸取滤液100ml.将三种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