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弃渣场的不同类型,从拦挡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临时防护工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
以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从弃渣场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对行洪安全和库容的影响、弃渣时序合理性等方面分析评价了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合理布置拦挡、护坡、排水、植被绿化等措施,以期为类似水利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昆明马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区域及其工程概况,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时段、方法和结果。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2396.26 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1681.88 t。诱发水土流失的区域包括河道区、绿化景观区和淤泥干化场区。主要因素是工程施工扰动破坏地表,弃渣和临时堆存表土引起的水土流失,属典型人为加速侵蚀。  相似文献   

4.
矿产开发建设项目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的类型的分析,确定防治水土流失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如创面修复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对矿产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分区:采矿场区、弃土弃渣场区、运输道路区和工业场地区,针对每个分区的特点,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技术措施,确定每个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达到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使其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邓淞尹 《绿色科技》2019,(16):234-236,255
针对位于弃渣场失稳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事故树模型的方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依托贵州省凯里-余庆高速公路弃渣场安全评估项目,对诱发弃渣场众多失稳的潜在原因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得出了弃渣场失稳的发生概率,找到导致失稳主要原因,为预防弃渣场失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线型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开挖、路基填方、路堑挖方、弃渣弃土堆放、取土场开挖、施工便道修筑等扰动了原始地貌,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以某铁路工程为例,对线型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线型工程水土保持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建设过程中基础开挖、土方回填、产生大量弃渣等情况,不可避免的扰动地表,造成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文章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设计报告及规范等资料,对风电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分区防治措施设计进行论述,以期为同类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棚户区改造项目具有土石方工程量大、弃渣数量多、不透水地面面积占比高等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易产生水土流失,并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以南昌市青山湖区高兴安置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为例,总结分析了水土流失特点,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理念,针对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对弃土的利用和监管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我国中西部所有省区及部分东部省区.生物篱营造技术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生物技术工程措施,生物篱不但能保持水土,还可提供大量绿肥、饲料和薪柴,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植物品种选择是工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关键,应从生态适应性、功能综合性、抗逆性等方面考虑选择。以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渣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分析及灌草种适应性分析确定了适宜灌草种。灌草种发芽播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10种参试灌草种自然发芽率最高的为高羊茅80.89%,除火棘外其余9种灌草种自然发芽率均大于75%;洞挖弃渣块石过多,灌草种保存率均低于30%,覆土后进行植物措施;明挖弃渣和弃渣覆土发芽率均大于60%且其56d苗木保存率均大于60%的5种灌草种为:紫羊茅、白三叶、黑麦草、高羊茅、白三叶,其播种后6个月苗木生长高度也较好。选择以上5种灌木、草本植物,可满足渣场边坡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d sources of water and daily and seasonal water use patterns in two riparian tree species occupying contrasting niches within riparian zones throughout the wet-dry tropics of northern Australia: Corymbia bella Hill and Johnson is found along the top of the levee banks and Melaleuca argentea W. Fitzg. is restricted to riversides. Patterns of tree water use (sap flow)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 were examined in four trees of each species at three locations along the Daly River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was higher than -0.5 MPa throughout the dry season in both species, but was lower at the end of the dry season th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y season.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was lower in M. argentea trees along the river than in C. bella trees along the levees. In contrast,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 was lower in the C. bella trees than in M. argentea trees. There were no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ree water use in either species. Daily water use was lower in M. argentea trees than in C. bella trees. Whole-tree hydraulic conductance, estimated from the slo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sap flow, did not differ between species. Xylem deuterium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that M. argentea trees along the riverbank were principally reliant on river water or shallow groundwater, whereas C. bella trees along the levee were reliant solely on soil water reserv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strong gradients of tree water use within tropical riparian communit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estimating riparian water use requirements and for the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马天文 《森林工程》2009,25(5):66-69
盾构始发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如何保证该阶段加固土体的强度和安全性,从而确定土体加固的范围,是盾构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盾构隧道端头常用的土体加固方式以及目前盾构始发设计施工中所采用的计算理论及模型,结合苏州地铁滨河路站西端头盾构始发工程进行理论设计与验算,并且讨论软土地区常用加固方式的加固时机、加固所采用的技术参数以及应急措施。研究得出:对于软土地区,采用最多的是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注浆)的加固方式;抗滑移验算对安全系数起主导因素的是加固土体的粘聚力;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的横向加固尺寸小于构造要求,只要能够满足构造要求,土体在抵抗扰动上就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态环境控制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与恢复方式单一,致使水土流失控制所需要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供给不足。为了遏止水土流失,必须调整人工林单一树种结构,重建防护功能较高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调整和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全流域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在新疆水电站项目建设中,施工道路的长度平均为十几公里,公路建设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加剧了区域的水蚀和风蚀,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也比较严重,重点针对施工道路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希望在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能对施工道路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减少施工道路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近年来在新疆突飞猛进,而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当地土壤和植被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文章以新疆华电达坂城风区300 MW风电工程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具体特点,分块分区设置防治措施,在3个区域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有效地防治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超低等林区公路开设是速丰林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地形图相关知识的应用,提出了超低等林区公路开挖土方有效量化的方法,为工程发包单价设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场地平整是工程建设中先行的步骤,通过GIS软件的三维分析模块、地统计分析模块能精确有效地分析目标平整场地所需挖填的土方量及其分布位置。文章总结了在场地平整施工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探讨GIS技术中的数字地形分析在常规工程测量作业中的优势,研究以成都植物园作为平整设计的假设,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对高程点测量数据构建TIN,并对TIN进行修正以反映真实地形特征,通过TIN转化得来的DEM格网与设计最优高程拟合曲面进行栅格数据运算得出挖填土方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湖北省49.5MW风电场工程概况,对水土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并采用工程类比法预测了水土流失量,针对该工程特点给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类似风电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区能源基地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在半干旱荒漠草地大型项目区水土保持体系的建设技术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艳军 《森林工程》2009,25(3):89-91
结合南京聚宝山公园一期工程地基处理的实例,介绍采用强务法处理大面积杂填土地基的设计方法。重点阐述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如何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合理的确定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量、夯击遍数、夯击点布置形式及夯击点间距。针对强夯法施工效果检验和测试试验数据,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表明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