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韭蛆也称迟眼蕈蚊,是韭菜的主要虫害.韭蛆25 ~ 30 d完成1个世代,越冬期近半年左右.初孵幼虫先取食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幼嫩的茎部取食为害.  相似文献   

2.
韭蛆以幼虫钻食韭菜的地下部分,轻者使韭菜萎蔫断叶,重者成墩死亡,甚至整畦毁种。通过对新植韭菜园韭蛆的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韭蛆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际处越冬(温室生产无越冬现象),1a发生4~5代,并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忠强 《油气储运》2011,(34):44-46
小拱棚韭菜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韭菜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韭菜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操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4000~5000千克,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栽培方式。1.品种选择。越冬茬韭菜选用品质好、叶片宽大、茎秆粗壮、直立性好、抗倒能力强、耐低温弱光、休眠期短、  相似文献   

4.
<正>日光温室越冬韭菜套种芸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辽西区喀左县坤都营子乡的特色栽培产业。韭菜上市时间正好抓住元旦、春节期间的市场需求,在第一刀韭菜采收后套种芸豆,实现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的科学立体栽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韭菜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韭菜又名起阳草、长生草,扁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等功效。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越冬韭菜栽培是在秋季韭菜回根后,通过短时间休眠,然后提高温室温度,给予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1.蔬菜的季节茬口(1)越冬茬俗称过寒菜、过冬菜,包括越冬根茬菜。一般种植耐寒或半耐寒蔬菜,如东北地区的越冬菠菜、葱,华北地区的根茬菠菜、韭菜、薹菜,华中地区种植的红菜薹、小白菜、芹菜、菠菜、莴苣、什蓝、大蒜、韭菜、芫荽、蚕豆、豌可、洋葱等。  相似文献   

6.
正西华县大王庄乡刘草楼行政村是西华县优质韭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该村还成立了刘草楼韭菜专业合作社,所产韭菜辛香鲜嫩、商品性好,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越冬保护地小拱棚韭菜栽培,管理简单,上市时间正赶上春节前后,弥补了淡季蔬菜市场供应不足的缺陷,所以价格高、效益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保护地生产韭菜,应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秋延后越冬小拱棚栽培,应选择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7.
闫文娟 《甘肃农业》2010,(2):91-91,93
韭菜越冬栽培是在秋季韭菜回根后通过休眠期,然后置于保护设施中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萌发,在元旦和春节前大量上市的栽培方式。由于上市期正好抓住元旦、春节市场需求,恰好满足人们过年吃韭菜饺子的需求,因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越冬韭菜的品种选择,管理(温度、光照和培土)和收割技术。  相似文献   

9.
如何防治韭菜根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是冬春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每年都有不少棚室因根蛆为害而严重减产。据调查,为害韭菜的根蛆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两种,同时混生有葱蝇的幼虫。韭菜的根蛆一般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厘米深的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当韭菜萌发时,幼虫开始活动取食,3月下旬至5月中旬大部分越冬幼虫移至地表1~2厘米处化蛹,4月至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并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武城县绿海韭菜专业合作社位于武城县老城镇姜圈村,该村已有百年种植韭菜的传统,采用越冬保护地栽培技术种植韭菜已有40多年历史。为实现生产资料联合购买、产品联合销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由姜圈村韭菜种植能手张鑫禄、马德华等6人发起,于2007年6月成立了武城县绿海韭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韭菜种植户为主要成员,现已有入社成员630人,辐射带动全镇农户600余户,服务露天韭菜面积132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