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大米经过糖化与前发酵,与枸杞胺一定比例混合后,进一步进行后发酵、成熟、经均质、调配、杀菌,制成营养丰富,风味浓郁,适合当今饮食潮流的复合饮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米经过糖化与前发酵,与枸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一步进行后发酵、成熟、经均质、调配、杀菌,制成营养丰富,风味浓郁,适合当今饮食潮流的复合饮品.  相似文献   

3.
余蕾  李凤林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65-66,69
以板栗为主要原料,经液化、糖化后接种酵母进行发酵,对液化液的糖化度及主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5 ℃,时间6 h,总糖度20%,菌种液加量80%.  相似文献   

4.
5.
大米发酵制品是大米经微生物发酵后可获得新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通过介绍大米发酵制品的类型和参与发酵过程主要的微生物,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微生物大米发酵制品的生产利用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大米产品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100升啤酒生产设备上,分别进行了用挤压膨化大米与未膨化大米为辅料生产啤酒的对照试验,探讨了挤压膨化大米辅料生产啤酒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及麦汁发酵过程的特点。结果显示用挤压膨化大米辅料生产啤酒较传统方法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刺梨原汁发酵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杨洋  高航  李中柱 《农林科学实验》2014,(4):263-264,266
以大米为原料,探讨了大米饮品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真菌淀粉酶的作用条件、大米饮品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及产品配方。结果表明:大米酶解工艺参数为:温度65℃、加酶量8μg/g底物、酶解时间90 min、底物浓度为20%;大米饮品最佳稳定剂为:微晶纤维素0.30%、卡拉胶0.012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4%、蔗糖脂肪酸酯0.04%;大米饮品最适配料为:大米酶解液75%、小麦胚芽油1.0%、白砂糖4%、食用盐0.010%。  相似文献   

9.
以大米为原料,探讨了大米饮品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真菌淀粉酶的作用条件、大米饮品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及产品配方。结果表明:大米酶解工艺参数为:温度65℃、加酶量8μg/g底物、酶解时间90 min、底物浓度为20%;大米饮品最佳稳定剂为:微晶纤维素0.30%、卡拉胶0.012 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4%、蔗糖脂肪酸酯0.04%;大米饮品最适配料为:大米酶解液75%、小麦胚芽油1.0%、白砂糖4%、食用盐0.010%。  相似文献   

10.
青梅甜酒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梅查为原料加工成果汁,利用酵母发酵酿制成的低度饮料酒,为提高果酒质量,符合市场需求,调配成甜型酒。工艺条件的改进,使得青甜酒更具有新鲜感和醇厚感。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晚杂汕优10号和晚粳秀水11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方法,秧苗20~25d秧龄时,分别在水泥槽中淹没2d,4d和6d后取出,经13~17d恢复生长同期移栽,并以未淹水的秧苗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受淹秧苗出水后和未淹水秧苗比较,表现为茎蘖数和绿叶数减少,苗高增加,移栽时秧苗素质变差,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发根力减弱,移栽后秧苗后返青和分蘖推迟,生育期延长,最后导致经济性状和产量的显减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水稻生产的现状,发展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10余年水稻生产和稻谷消费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达到设想指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株型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 8个新株型水稻品系为材料 ,研究新株型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与汕优 63相比 ,新株型稻每穗粒数多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高 ,但因结实率低而产量较低。新株型稻的分蘖少 ,前中期生长量较小 ,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较高 ,干物质积累量高 ,光合同化物向籽粒运转率低。依据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 ,新株型稻籽粒灌浆可分成快速同步灌浆型、异步灌浆型和缓慢同步灌浆型 3种类型。灌浆类型与结实率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新株型稻结实率低主要是受精籽粒充实不良所造成 ,而物质运转率低是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MET)处理水稻植株后,使株高降低,分蘖增多,穗粒数下降,与此相应,植株体内的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素(Z)显著下降,脱落酸(ABA)显著增加。用生长调节剂 GA_3和氮肥可逆转多效唑的抑制作用而便株高增加,给受抑制植株施用GA_3和 IAA,可使植株内 GA_3和 IAA 含量相应上升。因此 MET 可通过调节植株体内 GA_3、IAA、Z、ABA 的含量调控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用 MET10~200pp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降低α-淀粉酶活性,抑制芽仲长,促进根仲长(10~100ppm),使单位长度根重和芽重增加,秧田期施用 MET30~60g/亩或10ppm 浸种,在较低播量下,苗高无明显抑制,而分蘖则显著增加。本田分蘖期或第一苞分化期施用 MET,株高叶片和节间均被抑制,增加了叶片含糖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水势,使根系活力提高。由于上3叶变短,叶角度变小,透光率增加,相对生长率(RGR)、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随之提高,但因叶面积指数下降,引起群体生长率(CGR)减少。MET 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粒重,但结实粒效减少,中高秆易倒伏品种在高肥水平下有增产效果,矮抗秆倒伏品种则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16.
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育秧历来是水稻栽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都要求培育壮秧。但是壮秧的标准基本上从形态上衡量,不能形成1个量化的指标。秧苗分蘖结构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可以量化中、大秧苗素质。本试验的研究认为,中、大种苗情况下不同分蘖结构的秧田秧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差异,分蘖结构合理的秧苗移栽时植伤轻,栽后活棵快,早生快发,有效穗高,最终产量较高;而分蘖结构不合理的秧苗前期生长迟缓,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不足,因而产量难以提高。本试验的结果说明,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衡量水稻秧苗素质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中粳稻盐粳4号为材料,通过不同肥水运筹等处理,研究了群体茎蘖动态类型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1)根据水稻主要生育期的茎蘖苗数的消长动态变化、生长速率及其成穗率大小,可以将茎蘖动态分成4种类型,4型是合理的茎蘖动态类型。(2)合理的群体茎蘖动态,拔节期干物质重量高,拔节到抽穗期干物质重量适宜和茎鞘重量高是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力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孕穗期是易感病期,病害发生程度的轻重,除水稻品种抗病性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水稻孕穗期至齐穗期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此期间,如果雨日多、雨量多、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高、昼夜温差小,发病率就高,反之,则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铜对稻曲病的防效优于井岗霉素等常用杀菌剂,采用6%多菌铜可湿性粉剂兑水50倍于水稻孕穗初斯至中期防治一次,即可获得良好的防病效果,一般防效在90%以上,本文还讨论了高感和中感品病害发生率预测预报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旱育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旱有育秧、地膜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在苗期和本田期的生长发育以及不同育秧方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旱育秧能有效地防止旱春低温烊种死苗,出苗率和成昔率分别比也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高。旱育秧苗生长矮健,根系发达,移栽后能早发快发,分蘖成穗率高;(比温室两段秧每hm^2增产稻谷248 ̄308kg,节约育秧费60.00元,减少寄插用工45个,节省秧母田和地膜30m^2;比地膜育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证明:采用主蘖并重是稻茬麦的高产途径。稻茬麦单株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蘖成穗,即一级分蘖的Ⅰ、Ⅱ及部分Ⅲ或二级分蘖的Ⅰ1及胚芽鞘分蘖等成穗,是可以实现的。每亩基本苗20~25万,成穗50万左右,配以合理的肥水等管理措施,可以实现450~500kg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