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电泳法检测到了三疣梭子蟹卵巢中的卵黄蛋白,采用EDTA-Mg2+沉淀法以及凝胶过滤(Sephadex-100)对该蛋白进行了纯化,并通过相关染色和光吸收法确定该蛋白为糖脂磷类胡萝卜素蛋白;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该蛋白的总分子量为362.5 ku,由分子量为102.3 ku、66.1 ku、38.9 ku三个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2.
黄鳝肠道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鳝(MonopterusalbusZuiew)肠道经组织捣碎,正丁醇脱脂,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 200凝胶过滤,得到蛋白酶纯品。经等电聚焦电泳和SDS PAGE均显示为单一条带。酶的等电点为6 2,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10 5,Km(酪蛋白)值为5 5×103mg/L。用SDS PAGE和SephacrylS 200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26kD和25 5kD。酶的pH稳定性较好,在pH12时室温保持5h,活力还剩55%。NBS、BrAc、TNBS、PMSF对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PCMB、ME对酶活性影响不大。Ca2+对酶活性无激活作用,Mg2+和K+对酶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EDTA对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Na+对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豚毒素及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天然非蛋白质类神经毒素。本文综述了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起源分布、生理活性、中毒防治及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新进展,探讨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角叉菜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牛甲状腺球蛋白-Sepharose4B亲和层析,可以从红藻角叉菜中纯化出角叉菜凝集素(COL),在PAGE上显示单一蛋白染色带,在等电聚焦电泳上显示单一蛋白染色带,其PI为8.30,纯化后的COL的最大此外吸收峰在285nm,用SephadexG-200分子筛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4252。该凝集素可以凝集  相似文献   

5.
刺参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丹彤 《水产学报》2005,29(5):654-658
为探寻刺参药用价值,探索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生物功能。将刺参(Apotichopusjaponicus)经磷酸盐缓冲溶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得到刺参凝集素(AJL)。用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85 652Da。AJL的含糖量为20.9%。该凝集素可以凝集人的A、B、AB、O型红细胞,且对A型红细胞凝集作用最强,在对兔、鼠、鲤鱼、鸡和人的A、B、AB、O红细胞的凝集作用中,对鸡的凝集作用最强。该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作用不被D-果糖、D-甘露糖、γ-球蛋白、葡萄糖、蔗糖、甘露聚糖所抑制,而被牛甲状腺球蛋白所抑制,其最小抑制浓度为1.55mg.mL-1。该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作用不被二价金属离子Ca2 、Mg2 及EDTA所抑制。该凝集素在pH4.0~10.14系列缓冲液中均有活性,其中在pH4.4~7.5范围内血凝活性最高。该凝集活性在90℃加热30min后仍然对红细胞有凝集活性,显示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IFE-PAGE电泳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Amur sturgeon)、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Siberian sturgeon)、哲罗鲑(Huchotaimen Taimen)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go Lden rainbow trout)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的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测定卵黄蛋白等电点的实验方法。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都为3条带,表明5种鱼都是由3种卵黄蛋白组成,哲罗鲑和虹鳟卵黄蛋白都属于酸性类型,与鲟形目这3种鱼卵黄蛋白等电点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罗非鱼肠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电泳技术和层析技术等对罗非鱼肠道蛋白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鱼肠匀浆经超声波提取的粗酶液,用30%~70%的硫酸铵盐进行盐析、HitrapTM Q FF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及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罗非鱼肠蛋白酶纯品,其比活为335U/mg,得率为32.8%;SDS-PAGE电泳为单一蛋白酶带,分子量为28ku。该酶最适pH为8.0~8.5,在pH7.0~9.0的条件下稳定;最适温度为37~42℃,热稳定性好;该酶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0.605g/L和9.407μg/min。金属离子Ag+、Pb2+对蛋白酶有完全抑制作用,Na+、K+对该酶无抑制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完全抑制该酶活性,胃蛋白酶抑制剂和脲素对该酶有一定抑制作用,EDTA没有明显抑制作用,DTT能激活该酶活性,该酶为丝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8.
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相似文献   

9.
泥鳅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云明 《水产学报》1997,21(3):336-339
  相似文献   

10.
海参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其主要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参(Sea cucumbers)是民间珍贵的药膳食品,海参体壁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血凝、抗衰老、抗放射、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介绍了海参多糖的分离、提取、纯化及纯度鉴定方面的相关技术,阐述了海参多糖主要生物活性及开发途径,并提出其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血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心基层表动期和孵出期;胚后发育则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17~19℃时,施氏鲟胚胎发育历时95~104h,总积温需用1710~1872℃.h。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第1代人工养殖群体。对0-4龄鲟性腺发育定期活体取样监测观察,发现雌鲟在3龄,肉眼可以观察到卵巢中直径为0.2-0.3mm的白色卵粒,处于卵巢发育的第Ⅱ期。4龄雌鲟卵径达0.5-0.8mm,卵黄生长期开始,卵核位于卵母细胞的中央。推测养殖雌性施氏鲟在5-6龄可以达到性成熟产卵。3龄雄性养殖施氏鲟精巢宽0.9-1.5cm,重9.1-15.6g,呈粉白色。4龄雄鲟已完全达到性成熟,精巢宽度达3.5-5.7cm,重260-504g,通过注射激素催情,可获得大量优质精液。养殖雄性施氏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的提早3-4年。  相似文献   

13.
史氏鲟精子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史氏鲟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具有顶体、头部、中段和单鞭毛等部分。顶体长0.99±0.06μm,宽0.87±0.09μm。细胞核从后往前逐渐变细,前端宽度为0.88±0.04μm,后端宽度为1.26±0.06μm,细胞核长7.29±0.32μm。核内含有3条核管(E),核管上行至顶体下行至植入窝而止。中段紧接头后部,长为0.51±0.12μm,宽0.91±0.05μm。中段含有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和鞭毛的起始部分。线粒体分2~3层排列,线粒体中可见髓样嵴结构。在细胞核与中段接合部细胞核向内凹陷形成植入窝,纤维体位于植入窝内,其后是中心粒复合体。中段后缘延长为袖套,袖套腔中含有线粒体、脂质空泡。鞭毛从袖套中伸出,由轴丝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盐度驯化模式对施氏鲟生长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步增盐法(IG)、阶段增盐法(IT)及盐度突变法(is)3种不同的驯化模式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进行盐度驯化,对3种模式下的特定生长率(SGR)、生长效率(GE)、摄食率(FR)及食物转化率(FCR)进行统计,并与对照组(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化方法对于施氏鲟的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3种不同驯化模式下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IT(100%)、IS(93.33%)、IG(85%),各盐度驯化组死亡个体规格均较小。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度驯化各组在SGR、GE方面均低于对照组,IS组和IG组SGR与C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T组显著(P〉0.05)低于CT组。IG、IS、IT组与CT组相比,摄食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IG、IT、IS各组FCR均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FCR与IG、IS组没有显著差异,与I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为,尽管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IG及IS方法的驯化,施氏鲟在25盐度下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0 033)T2,摄食率与水温的关系式为:FR=-5 324+0 719T+(-0 016)T2。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施氏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1 53℃,最大摄食率的水温为22 33℃。结论认为,施氏鲟在水温17~26℃都可摄食生长,但在20℃时最适宜;同时证实,施氏鲟最适生长温度要低于其最适摄食温度。  相似文献   

16.
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39对微卫星引物扩增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正反杂交子代[A.schrenckii(♀)×H.dauricus(♂),H.dauricus(♀)×A.schrenckii(♂)]的全基因组。其中5对引物无扩增产物,其余34对引物中,有3对只在施氏鲟中得到扩增产物,有31对能同时在3种鱼中进行有效扩增,其中均呈单态的有7对,均呈多态的有22对,位点LS19和LS22在施氏鲟中呈多态,在达氏鳇中呈单态。34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96个等位基因,大小在80~394bp之间。检测到种间特异位点6个(HLJSX22,HLJSX23,HLJSX37,HLJSX41,HLJSX48,LS54),将这些位点部分组合,可以有效鉴别出施氏鲟、达氏鳇和其杂交子代。同时测定杂交子代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施氏鲟和达氏鳇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根据线粒体母性遗传特性,通过比对序列的差异大小来判断杂交子代的母本来源。结果表明,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线粒体控制区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鉴别出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子代。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养殖不同年龄史氏鲟的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1~5龄5个年龄组的人工养殖史氏鲟血液的总蛋白、血脂、血糖、血清酶和无机离子等共22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龄史氏鲟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2~5龄组有显著性差异。5龄史氏鲟GLB最高,且与1~4龄组有显著性差异。1~4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间无差异,5龄组A/G值显著降低,并与1~4龄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CHO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升高,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5龄HDL-C与1~4龄有显著性差异。所有年龄组中甘油三脂(TRIG)无显著性差异。1~4龄组血糖(G)无显著性差异,5龄组G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BUN)与年龄呈显著负线性相关(〖WTBX〗R=-0.3627),但相关性不显著(P=0.0815>0.05)。CREA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R=0.4154, P=0.0389)。1~4龄总胆红素(T-BIL)无显著性差异,5龄最高。1~4龄组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性差异,5龄组显著升高,与1~4龄组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年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Y)无显著性差异。1龄组钠离子(Na+)最低,并与2~5龄组有显著性差异,2~5龄组中的Na+无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中钾(K+)、氯(Cl-)、镁(Mg2+)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鱼油和玉米油作为脂肪源, 配制4种等氮饲料(蛋白含量38%, 脂肪含量12%~13%), 使脂肪酸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比例分别达3.1%2.5%1.9%1.3%(分别简称SL1SL2SL3SL4), 以其饲喂处于性腺发育Ⅲ期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亲鱼5个月, 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其繁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5个月养殖, 施氏鲟亲鱼平均体质量增加14.5%, 经过低温刺激及升温处理至产前体质量下降6.8%, 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饲料中n-3HUFAn-3PUFA水平对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SL1组和SL2组亲鱼的成熟度和仔鱼成活率高于SL3SL4, 而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SL3SL4(P<0.05); SL1组极化卵卵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平均产卵量高于其他组, 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各组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各饲料组间血清E2和血清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 使用混合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效果好于单一使用鱼油或玉米油, 同时鱼油的需求比例大于玉米油, 建议n-3 HUFA的适宜添加量在2.5%左右, n-3 PUFA最适需要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胰腺在体内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鲟的胰腺弥散分布于肝内、肠道及胃的周围,以肠道周围分布最多;另外脾脏内也有胰腺分布。肝脏前部无胰腺分布,中部分布较多,后部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18±0.5)℃下,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inae schrenkii胚胎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胚胎发育进程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为稚、幼鱼及亲鱼培育的营养需求量和饲料配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胚胎发育过程中,Fe、Mn、Cu、Zn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代谢高峰期各不同。Fe含量呈先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孵出期最高(18.12mg/kg);Mn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受精卵期含量最高(1.04mg/kg);Cu含量的高峰期分别为卵黄栓期、心搏期、孵化早期和孵出期,含量分别为1.66mg/kg、1.95mg/kg、1.83mg/kg和1.93mg/kg;卵裂期Zn含量最高(10.86mg/kg);视泡期微量元素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