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从珠海特区的地理条件和特区政策出发,提出发展特区农业,为特区城市建设、出口、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指导思想;以建设城郊鲜活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创汇农业为目标,发展以工业为主,工、商、农、牧、旅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并分析了市场、资源等有利条件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2.
1 特区农业现状及战略定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等方面 ,经过多次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村三产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大力调整和 优化;各项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1996年,全市农村经济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12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826元,农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为建设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特区农业非常重视,提出了厦门特区农业发展的总思 路,确定“立足厦门,服务厦门,跳出厦门,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厦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及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充分发挥特区优势,发展集高优农业、精致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及观光农业为一身的现代农业。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走适合特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特区二次创业中显得相当重要。 2 特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有利条件 2.1.1 区位优势 特区位于福建东南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 、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达360 d以上,一年四季花木繁盛,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 地理位置优越,是闽南厦、漳、泉经济开发区的中心,与台湾省仅一水之隔,是发展两岸往 来最有利的港口;交通发达,对内对外交流繁多,信息灵通;非农经济发达,以工养农、以商扶农优势十足。 2.1.2 政策扶持,领导重视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 把它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些政策相对宽松有利。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现代化农业管理体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农业管理体制建设依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体现出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基于此,主要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主要内容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本文就此着重探讨留学人才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特征 1、农业现代化的涵义 农业现代化因以现代科学武装、先进技术装备和科学方法管理而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产品商品率和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标志,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体现高科技与生产力诸要素同农业资源的高度结合,既包括众多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包括农业与整个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业经济现代化不仅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益,也保障了城市等地方日常生活饮食的需要。在新时代和十九大的全面发展要求下,不仅要注重工业经济领域的发展,还要重视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全面发展才能让我国的综合国力、GDP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朝着更高的标准与目标前进。为了全面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业经济现代化,要及时解决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使农业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金沙江流域农业发展为实证,探讨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致富与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通过对金沙江流域农业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和资源开发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总结了金沙江流域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节水农业进行综合论述,阐明了东川区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对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合理的特区节水农业对策和方案,在促进经济与节约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经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现代化农业经济信息管理重要性认知度、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增加农业经济管理科技支持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丰富内涵,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密切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建设是中心,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生产又是重中之重,农业现代化是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依靠自身技术,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先进、实用、优质的农业技术装备,保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水利有机结合,做好这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尝试通过近年来对于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有效经验,分析研究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水利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提升现有的农村水利现代化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面对日益增长人口与逐渐减少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日渐恶化的矛盾以及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产业化、现代化农业起步较晚,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等问题。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为先导,扬长避短,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集约化、市场化、科学化和商品化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将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尽快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生态农业的兴起和农业生态经济学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业经济科学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农业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将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实践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更有效、更迅速地前进。 二、农业生态经济学,特别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提出,使人们对农业生产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人们对有关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技术体系等重大问题作重新思考,从而丰富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三、用生态农业的思想指导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明确我国生态农业的特征,正确看待西方“石油农业”和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经验;(二)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三)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树立整体、流转和协调等观念,以期获得应有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四)把农民的积极性与农业的自然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越来越快,但是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才能满足现如今对农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晓磊 《河南农业》2014,(17):52-53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随后两年的1号文件接连关注农业现代化问题。这是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最新定位,明确了农业现代化与其他"三化"相同的战略地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道路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传统农业不断向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村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必须通过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来解决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突出矛盾,必须建立中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产业化经营主要载体来重构中国农业微现经济基础。本文从历史检索和现实反思有机结合视角,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和基本国情,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井提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及发展所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建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深入分析目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指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并依据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新时期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与变革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对于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需要剖析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设策略。通过分析可知,受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队伍基础、工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而在某些方面应做出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9.
山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本文从自然、经济、社会特征方面,介绍了山西贫困地区分布状况。从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城乡经济发展,分析了山西贫困地区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统筹推进"三化"的途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以特色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挥贫困区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提出了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用政策导向加快贫困区整体脱贫致富;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的再分配;二是取决于农民资本各界与投入的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工业化推进又需要农业的支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积累与投入的玉体是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