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麦花生两熟制全年定量磷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磷肥不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产生一定影响。全年磷肥分次施用效果优于一次施用;分次施用以磷肥分别作小麦、花生基肥最佳,效果好于分别作小麦基肥和小麦追肥(或花生追肥);夏直播花生花针期追磷,增产效果不明显,其效应低于等量磷肥追施到前茬小麦上而产生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施肥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双高产栽培大田N肥试验表明:前茬(小麦)施N不仅小麦增产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后效作用;后茬(麦套)花生施N花生增产显著,而对前茬小麦籽粒无明显增产作用;在前茬小麦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当茬配施一定数量的N肥,有利于充分发挥花生的增产潜力;小麦花生各6750~7500kg/hm2高产田全年需施N263~356kg/hm2,前后两作适宜的分配比为1:0.4~0.55。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钾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表明,在土壤含钾量中等偏下或很低的情况下,钾对小麦花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钾肥基施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且对后茬花生产生较大的后效作用。花生要高产,必须充分发挥“钾二效”的增产作用。小麦花生产量在双16.75~7.5t/hm2范围内,全年适宜施钾量为255一300kg/hm2,麦油分配比为1:0,2~0.3。  相似文献   

4.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田套种条件下,行距对麦油两作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小麦22~40cm,花生20~4cm),随行距的加宽,小麦产量下降,花生产量上升。行距每增加5cm,平均小麦减产70kg/hm2,花生产179kg/hm2。行距与套种期对花生产量互作效应显著,行距每增加5cm,花生最适套种期应提前2.5~3天。兼顾麦油全年总产,该方式条件下,适宜的小麦行距和花生套种期分别为30~40cm和麦收前24~29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麦茬籼型杂交稻节水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原理,研究基、蘖、促花、保花肥4个时期的氮肥用量和密度共5因素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计算机模拟选优结果表明:亩产600~700公斤的适宜栽插密度为2.0~2.6万穴,除施足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外,每亩施基肥氮素化肥(折纯氮,下同)3.0~3.5公斤,分蘖肥3.4~3.7公斤,促花肥为1.4~1.7公斤,保花肥为1.5~1.9公斤,这4次氮肥占总施氮量的百分比为32:95:16:17,即基蘖肥约占2/3,穗肥占1/3。这与本地大面积高产田的经验方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硼钼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用广东省花生主产区的3 种代表性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探讨硼钼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硼砂0.1% ~0.2% 喷施和钼酸铵0.1% ~0.2% 喷施,钼酸铵1~2g/kg 拌种和B0.5~0.75m g/kg基施等施肥方式均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花生长长发育并增加产量,其增幅为4.24% ~44.57% 。硼基施明显优于喷施,钼拌种明显优于喷施,硼钼配合施用的效果较优,其最佳组合为硼酸按B0.5m g/kg 量基施,钼酸按2g/kg 拌种,并于花生苗期和花期分别用0.1% 硼砂和0.1% 钼酸铵喷施  相似文献   

7.
麦油两熟制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期为25~30d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复合群体中,小麦基本苗是复合群体的主体,对麦油两作产量效应显著;花生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明显,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在小麦90~270万株/hm2基本苗范围内,每增加15万苗,花生平均减产18kg/hm2;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栽培高产复合群体指标为:小麦基本苗165~195万/hm2,花生13.5~16.5万穴/hm2。高效复合群体最优组合为:小麦基本苗120万/hm2,花生播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量和施肥时期对港啤1号大麦品种的产量及麦芽品质的影响很大,在本试验条件下,以210 ̄240kg/hm^2的施氮量,且以60% ̄70%作基肥,20% ̄30%轩肥,10% ̄20%作为拔节肥的施肥方式最利于港啤1号品种高产优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与15N示踪微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氮肥施用方式、氮肥用量及其与钾肥配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以底肥加追肥结合喷施效果最优;适宜氮量应为6.9~11.3kg/667m2;增施钾肥显著促进冬小麦生长,并可提高产量,且中高肥力地优于低肥力地,但须与氮肥配合施用。N∶K为1∶0.64~0.67,钾肥用量应为7.7~9.3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玉米免耕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文成  马瑞霞 《玉米科学》2000,8(2):041-042
玉米在小麦收获后铁茬直播,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实行免耕法的生产条件下,对其3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和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没有互作效应。玉米高产组合方案是:6月15日前适期早播,每公顷保证基本苗75000~82500株,施氮量为每公顷225 kg纯氮,拔节肥:孕穗肥为0.5∶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与N示踪微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氮肥施用方式、氮肥用量及其与钾肥配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以底肥加追肥结合喷施效果最优;适宜氮量应为6.9 ̄11.3kg/667m2;增施钾肥显著促进冬小麦生长,并可提高产量,且中高肥力地优于低肥力地,但须与氮肥配合施用。N:K为1:0.64 ̄0.67,钾肥用量应为7.7 ̄9.3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的移栽密度、施肥总量、基追肥比例及适宜的搁田期,获得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单产10.13t/hm2以上的密、肥、水的技术方案:移栽密度为17.1~31.1万穴/hm2,施氮总量214.95~305.33kg/hm2,基追肥比例56.11∶43.89~86.57∶13.43,适宜的搁田期69.14%~122.84%。  相似文献   

14.
施硼对花生吸收硼氮的影响/江荣风(北京农业大学),张起刚,韩琅丰…//土壤.—1994,26(2).—83~86在黄河故道贫瘠的砂地上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单因子3水平设计,施硼量为0、0.85、1.70kg/hm2B。底肥用量为75kg/hm2N和15...  相似文献   

15.
花生机播覆膜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花生垄距以85-90cm为宜,夏直播花生聋距以80cm为宜;鲁东地区春花生适宜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5日;花生机械播种时,机器带肥量应控制在全部肥料的1/3-1/4;膜上覆土放苗法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种放苗法。  相似文献   

16.
对两系晚杂培两优288进行了旱育抛栽密度、氮肥施用量及氮肥运筹比例等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288在浙江常山旱育抛栽种植,抛栽密度以25~35苗/m^2为宜,纯氮用量应控制在150.00~168.75kg/hm^2;氮肥运筹要注意穗粒肥的施用,其中基肥、蘖肥、穗粒肥之比以3.5:3.5:3.0为宜。  相似文献   

17.
把14个小麦基因型(11个四倍体和3个六倍体)同1个玉米杂交种F1进行杂交(玉米杂交种F1用作父本)。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植株种植在可调控的温室条件下(日长16h.昼/夜温度为25℃/15℃)。为了提高胚成活率.用2.4-D(10mg/L)处理玉米授过粉24h的小麦穗。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胚成活率为每100个授粉小花中成活2.09—26.76个胚.在所有的六倍体小麦基因型和11个四倍体小麦基因型中.有5个均获得了单倍体和双倍体植株.本试验的最重要之处是能够用四倍体小麦培育单倍体植株.其理由有二:第一.由于无效胚的形成和高比率的白化苗不能用于对四倍体小麦进行花粉培养.第二,到目前为止.尽管可以用四倍体小麦同玉米杂交产生胚.但不能产生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5,(5):27-30
为探索金秋香优1079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和移栽密度对金秋香优107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和移栽密度对金秋香优1079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移栽密度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A2B2C1,即追肥施氮量为150 kg/hm2、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为7∶3、每公顷栽15万穴时金秋香优1079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花生与粮菜作物间套复种技术是作物种植制度的一大改革,该项研究是在常规花生栽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花生为主体,间作套种一茬小麦与季蔬菜,即小麦/菠菜/花生/黄瓜一年上作四收模式。形成先后有序的田间立体种植结构,实现对土地、水淝和光能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每公顷产小科5061公斤,花生5113.5公斤,菠菜16341公斤,黄瓜15727.5公斤,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栽培氮肥用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建立全年氮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与小麦、花生产量及效益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全年肥料用量与分配比例两因素对小麦和花生的产量效应及全年总产效应,提出了小麦花生全年总产〉12000kg/hm^2的施肥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