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采用半膜起垄栽培和半膜平覆栽培马铃薯(青薯168)比较,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同等肥力、投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半膜起垄种植效果好于半膜平覆。  相似文献   

2.
研究证实地膜选用黑色膜在不同膜色、不同时间覆盖、不同种植方式下,起垄秋覆黑色膜垄上种植,折合亩产2106.05kg/亩比对增产33.58%,还有效的抑制田间杂草生长,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秋季覆盖黑色地膜垄作侧播马铃薯综合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显示:覆盖黑色地膜垄作侧播马铃薯综合效益均较对照突出,生育进程覆膜种植较露地种植生育期缩短9-10d;覆膜种植单株薯重在624.56-812.0g之间,较对照598.0g高4.44%-35.79%;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起垄秋覆黑膜垄上种植74.37kg;较对照小区产量平均值57.1kg高30.04%;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产117.94-295.53kg/hm2,增幅在12.01%-30.09%之间。  相似文献   

4.
以“克新2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膜色和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穴播早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穴播较露地垄作穴播马铃薯生育期增加3~13d,黑膜较白膜覆盖生育期提前5~9d;就单株结薯数而言,黑膜较白膜覆盖结薯个数增多,但商品薯结薯率白膜覆盖比黑膜高;同一膜色不同种植密度间,单株地上部分鲜重、商品薯结薯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白膜全膜双垄穴播+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商品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安定区不同地域,通过比较黑色全膜垄上微沟侧播、黑色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及露地种植3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分析研究黑色全膜垄上微沟侧播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以黑色全膜垄上微沟侧播为最好,其保水性、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和产量均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庄浪县马铃薯通用黑色全膜垄沟栽培技术,包括整地与施肥、起垄与覆膜、种薯选择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残膜清理等内容,以期为庄浪县马铃薯通用黑色全膜垄沟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秋覆黑全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覆黑全膜马铃薯垄上播种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5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7 287.88 kg/hm2,其次为5月13—14日播种的产量为25 549.9 kg/hm2,5月9日至5月14日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播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温及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水分生产效率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0~2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明显高于半膜平覆和露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1.66%~2.42%、高于露地0.78%~3.50%;覆膜后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覆膜能提高马铃薯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早春白色地膜半膜平覆处理马铃薯鲜薯产量31 657.23 kg/hm 2,增产62.7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51%,为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9.
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原县南部阴湿区,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6.00万株/hm2、施入专用肥(养分总含量25%)600 kg/hm2时,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且马铃薯结薯率高,薯型整齐,大小适中,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秋覆黑全膜马铃薯垄上播种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5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7287.88kg/hm^2,其次为5月13—14日播种的产量为25549.9kg/m^2,5月9日至5月14日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播期。  相似文献   

11.
旱地马铃薯不同膜色不同覆膜方式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进行不同膜色与不同覆膜方式旱地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水分、温度、经济效益等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墒能力,膜色的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覆膜方式;平抑地温变化方面,黑色膜比白色膜作用强,适应马铃薯栽培。3因素中品种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覆膜方式,膜色影响较小。为获得高产,推荐首选组合是黑色全膜×庄薯3号,其次是白色全膜×庄薯3号,再次是黑色半膜×庄薯3号与白色半膜×庄薯3号。  相似文献   

12.
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膜色、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源与库的关系,揭示光合产物在源—库之间的分配规律,以进一步挖掘马铃薯产量潜力,通过覆膜措施可为马铃薯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热环境条件,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马铃薯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源),向地下块茎(库)输送营养物质,为马铃薯高产奠定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地上部干物质量排序为全膜覆盖〉半膜覆盖〉露地,地上部干物质变化呈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达到最大→缓慢下降的趋势,根干重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早春白膜全膜双垄覆膜沟播马铃薯地上干物质180.4 g/株,较对照增加100.5g/株;覆膜有助于马铃薯提早结薯,提高马铃薯大、中薯率,单株大薯数较对照增加0.2~0.6个,单株大薯重增加0.14~0.31kg,早春白膜半膜平覆马铃薯膨大期鲜薯重610.9 g/株,较对照增加223.6 g/株,鲜薯产量31 657.23 kg/hm2,增产62.7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9.51%。  相似文献   

13.
从选地倒茬、整地施肥、种薯准备、选膜铺膜、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会宁县黑膜垄上微沟集雨增墒马铃薯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熟马铃薯在南疆地区每年种植面积超过6 667公顷,上市时间集中,为错开上市高峰期,可利用覆膜栽培技术促进马铃薯提早收获,实现鲜薯分批上市,增加收益。本文通过拱棚搭建、种薯处理、栽培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集成,总结适合新疆南疆地区推广的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就是按照一定带幅起一大一小双垄,采用黑色地膜对农田全部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抗旱增产栽培技术。经3年的示范种植,平均单产21 699kg/hm2,比露地(ck)每公顷增产5 962.5kg,增幅37.90%,比露地每公顷增收10 685.20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是一项能使薯农增收的抗旱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建水甸尾乡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及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依据。用西南地区品种‘合作88’与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引进的栽培品种‘青薯9号’,研究了不同品种早春马铃薯对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的响应。结果显示,品种、种植模式及其两者互作对马铃薯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垄双行覆黑膜下马铃薯的株高最低:‘合作88’株高为44.6 cm、产量为6.48 t/hm2,‘青薯9号’株高为41.4 cm、产量7.89 t/hm2;当地常规栽培下马铃薯的主茎数最多:‘合作88’为7.7个,‘青薯9号’为6.9个;对同一种植模式而言,‘合作88’马铃薯的株高和茎粗均优于‘青薯9号’,而在主茎数和产量特性方面品种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大垄双行覆白膜‘合作88’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0.69 t/hm2,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3.53 t/hm2。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最佳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覆白膜,‘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是实现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节水减肥;机械化栽培可有效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利于规模化种植。本文从整地、种薯处理、机械化种植、水肥管理等方面总结奇台县膜下滴灌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膜上覆土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作覆膜种植马铃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途径,但生产中也出现了早衰、品质下降等问题.本试验通过在膜上覆土测试了机械化栽培旱作马铃薯的生长因子,结果表明,膜上覆土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减少了成本,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减少了绿薯率,有效地制约了影响马铃薯生长的早衰现象,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技术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除草、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效。作者通过试验秸秆还田与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耦合对马铃薯生产影响来评估秸秆还田纳入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马铃薯种植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铃薯由地下块茎膨大形成的生长发育规律,在温湿度合适的条件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可以结薯的原理,土门镇农技站经过三年三季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马铃薯覆草盖膜栽培技术,平均667m2产鲜薯2000kg以上,比对照(传统栽培法)增产20%以上,节省人工4-5人,节省机械、农药.化肥等费用70元,增收150-200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