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是个业余盆景爱好者,多年来,制作了不少树木盆景,在创作培育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把以下4个作品(彩页)的点滴制作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并欢迎提出改进意见。《金雀闹林》用矮小灌木制作大树型桩景《金雀闹林》是一种尝试。其目的是想提高金雀桩景总体观赏水平,即在观赏时间上,开花时与谢花后,长叶时与落叶后都能观赏;在观赏空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盆(见下页照图)一本多干丛林型桩景,在主卧干上生出大小、高低、主次分明、排列得体的九棵树,经十余年不断修剪造型,现枝条虬曲多变,苍劲有力,具有较强的艺术个性。观赏  相似文献   

3.
在盆景美学中,直线寓刚,曲线寓柔。一件好的作品必需要做到刚柔兼备,内外兼收。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让人读出韵味。这件黑松盆景,主干曲中有直,苍古健劲,有柔有刚,是制作盆景较理想的素材。该桩景四面露根、裸根紧紧抓住土面,看上去似一棵饱经风霜的百年古树,桩材自根部起左拐向上成第一弯。在很短的一段树干上又回折成第二弯,短距离的急速四折,给弯曲的柔美中增  相似文献   

4.
右上墨线图1是笔者1992年冬掘得的桩相图,桩高35厘米,头径9厘米,距桩头25厘米处分为A、B枝,B枝有C、D两伴嫁托,E处有后射托。若按图1的左视或右视为观赏面,A、B枝前后重叠,C、D枝变为向心或后托,E枝可作起托枝,但桩头扁、主干曲度不存在,没有左、右向根盘。改胚时考虑到刚柔相济的原则,截去A、D、E枝(墨线图2为截后桩相),这样主干粗细过渡自然,有变化。要将这种近似光身的桩材育成景,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第一托,应是在距基部20厘米处,育成右横出枝,起均衡作用,枝径应有2厘米才合比例;利用C托育成左下跌枝,达五个曲度,填补左侧空白。构思图见墨线图3。  相似文献   

5.
时下盆景界流行"树看四面"的说法,颇有些不以为然。艺术品一般看一面,有看两面的,如有些雕塑,倘四面都好看,那是四面佛。窃以为,作为艺术品的盆景,至多也就看前后两面吧。而《楚风》就是棵两面都能欣赏的树。这棵树的桩材1994年秋某天得到。桩相当不错,匍匐的干左伸后昂然扬头,曲折蜿蜒,天然一种风韵。玩盆景的,有了棵好桩,谁不宝贝似的!我连夜打理,疏干剪枝顺根盘,还在干枝截口抹了防腐剂,在根部伤处用了生根粉,然后  相似文献   

6.
在桩景制作中,根据树桩的态势,确定栽植角度和位置,将直接影响作品整体构图。笔者对此有所领悟,特以墨图示意,供初学者参考。一、树桩栽植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特别好的榆树桩材并不易得。这件榆树(116×88厘米),属大型材料;苍老而充满生机,古拙而显露灵气,硕大而富有变化,尤其是主干下部的自然枯成中空,如高山裂谷,曲折幽深,更是难得。这是非常理想的桩材。根据此桩的优点及不足,在造型培育过程中,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是选相、定势、布托。树干空洞一面愈合良好、健壮并富有变化,因此确定其为观赏面(见图);右边第一枝选定在主  相似文献   

8.
图1:42×25厘米,其特点是根蔃强壮而有力度,分布于四面,如马术中之“马步”;粗根紧贴于石身孔隙,如打武者之筋肌显现;枝爪如拳术中之一张一弛,表现出难于抗拒之冲力。整株有少林功之韵味。作品题名为《功在少林》。  相似文献   

9.
为了说明树木盆景中坚持“宁短勿长”的创作原则,我想以几株枸骨树桩原始材料来说明。“图1”是一株完全露根的枸骨树桩。此桩完全可以培养成露根式树木盆景,在第一次锯截时要把可以观赏的根部充分留下来并保护好。然后根据日后配盆的大小来确定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建议修改的几件作品,其照图曾多次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有的曾获过金奖,有的被名家推荐。但笔者欣赏后感到,几件盆景作品在关键部位,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除用文字叙述建议外,并利用原作照图,剪裁拼接成修改图,较真切易见,便于读者对比分析。一、李国兴制作的雀梅盆景《岭南春》,树桩上部保留原桩胚一段树干,过直,过粗,截面明显,方向和整体也不协调,看了觉得该盆景仍是一个残桩,而不是一株完整的大树,所以应该截除这段残于,在此处修整培养出一个美观的树顶。  相似文献   

11.
冬红果系苹果属海棠花的新变种之一,它不仅是著名观赏花木,而且是制作观花、赏果盆景于一身的佳品。已成为近几年制作果树盆景的热门树种。笔者随潮而动,也制作了几盆,并从中得到几点体会,现与同仁切磋。一、苹果、山荆子老桩嫁接优势显  相似文献   

12.
腊梅是我国特有的花木,是制作桩景的名贵素材。腊梅性强健,管理粗放,病虫害少和抗污染能力强,自然生长呈大灌木或小乔木状。盆栽腊梅让其开花并不难,只要肥水管理得当就能达到目的。但观赏效果不一定就好。要提高盆栽腊梅或腊梅桩景的观赏效果,则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腊梅制作桩景的形式大致与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购买回来的树桩,栽种前进行一次修剪,以确定基本造型,形成桩景骨架,这一环节叫定型修剪。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设计造型桩坯动剪之前,要经过四面观察,看清桩相以及树干与主枝,主枝与主枝,树干与根系等的关系,反复琢磨,根据桩坯的天然条件和自然形态,设计出一个最佳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前,笔者上山采桩,得一棵一本双干的榆桩。经细心养护,竟在阳台上养坯成活。3年后,制成一本双干式桩景(如图)。这是我亲手采、养、制作的处女作,在以后的作品创作及学习欣赏其它优秀作品时,逐渐发现此桩景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整个构图有点不伦不类,枝干的比例也不协调,头大脚小,枝盘杂乱等。因此,就想着手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其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欣赏陈武先生制作的雀梅盆景《屈卧兮浩然》(《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7期彩页),给人的启示良多。一只圆盆,一段枯桩;主干屈曲横卧,向左伸展;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顶梢上扬,昂首云天;屈而不屈,正气浩然。山野枯桩,并不鲜见,除了枯与弯,此桩并无特别令人赏心悦目之处。从桩基裸露的一束须根和中段上下几个分权观察,桩胚原系直立或者斜倚。如按原形构思造型,作品必然平庸少趣。然作者匠心独具,利用主干基部的弯势,因材施艺,作成“悬崖”,顿使作品鲜明的个性闪现眼前。  相似文献   

16.
选桩立意截桩造型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桩是从众多的树桩中挑选自己喜爱且又符合盆景造型规律的树桩。立意是指从选定的桩材中,确定今后培育创作的主题。截桩是依据选定桩材后的立意,确定桩材的最佳观赏面及欣赏角度,把有碍造型和影响自然美的多余干、枝、根截去。  相似文献   

17.
读罢《中国花卉盆景》2002年11期任晓燕女士的文章并仔细观赏了三件插图作品,深感自育桩材创作盆中“小景”这种做法,值得在我国盆景界倡导、推广。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和发展林木资源,修复大地植被,是人类社会欲求生存发展而人人应尽的基本义务和天职。所以自育盆景创作素材,亦应是中国盆景发展、创新的唯一出路。笔者期望中国的专业盆景工  相似文献   

18.
<正>这棵桧柏是一棵半成品,已经制作几个年头了。盆景是活的艺术,因树木的不断生长,作者的创作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对作品的审美要求也会变得更加严格。这种时候,作者不会只拘泥于一种树形的创作,而会开放思维大胆尝试,通过对作品的改作实现一种突破,提高观赏效果。这棵树我认为仍有潜在的美未被发掘出来,于是决定改作。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作品(图1、图2)现在的优、缺点:1、干的过渡自然协调,舍利干坚韧古朴,两根干一前一后,有主有次,且走势一  相似文献   

19.
要创作附石作品,必须有适合于树木扳附的石材和适用于附石生长的有足够长度根的桩材。1987年购得英石一块,外形还好,但少石缝,石面光滑,唯一优点是高瘦。用水泥、沙石把英石固定,并埋入二根铜线以利今后和盆身固定,如图1。待用。同年榆桩换盆时剪取粗  相似文献   

20.
评论作品或修改他人之作,应持之以诚,与人为善,言之有物。对作品的缺点、不足应实事求是提出。现就陈洪奎先生的评论(见今年第一期25页),说一点拙见。 1.李国兴的《岭南春》雀梅,从构图近中远布局来看,聚散得体,远景有深度,临水树大都有倾向性,树虽小,但有大树古桩的势态。美中不足之处是右方大树下的配石不协调。而陈先生的修改图局比较散,大树既临水又回头。似乎不如原作。 2.杨台明的对接白腊,好似天然生成健壮人体的好桩,无甚挑剔,只要在结顶左上角剪去上扬枝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结顶树冠。陈先生修改图是要截双腿、接胳膊、劈去半面头。可以设想,在已成型的盆景上大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