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2.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9,(10):11-17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甜瓜靶斑病是近年新突发病害,通常引起叶部靶斑症状,对甜瓜生产造成重要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控甜瓜靶斑病,系统研究了多主棒孢甜瓜分离物广西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深入探讨了该菌的最适产孢,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KNO_3,最适温度是27℃,最适pH是6~9,最适产孢培养基是寄主干叶培养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pH是5~8。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省东部山区栽培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在对病原菌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五味子煎汁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 6.0.分生孢子萌发最低相对湿度为90%,最适pH 7.0,24 h光照和自然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46℃,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我们通过组织切片镜检、分离培养、致病性鉴定,明确扁桃流胶病病原菌主要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 Fr.) Ces.et de Not]和茎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ali(Schultz et Sacc.) Rob.],并对2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致病性测定表明,伤口和枝干皮孔是2种病原菌田间主要的侵染途径。  相似文献   

6.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7.
3种杀菌剂对厚皮甜瓜玉金香采后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抑菌圈法评价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不同浓度(400、600、800、1000倍液)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以采用后发病的玉金香厚甜瓜的腐烂病病原菌镰刀菌(Fusarium spp.)粉红单端孢(Cephalothecium rose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作为供试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4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0倍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与其他3种浓度处理后的抑制效果在α=0.05水平上对镰刀菌,粉红单端孢和黑曲霉存在显著性差异。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在黑龙江省西瓜生产中,每年因枯萎病导致西瓜减产10%左右。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枯萎病菌株形态均为典型的尖孢镰刀菌;致病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6℃,pH值=7,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省铁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铁树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铁树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在15~35℃之间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pH 2~12之间,病原菌菌丝(孢子)均能生长(萌发),其中pH为6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pH为1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条件对菌丝的扩展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蔗糖作碳源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以硝酸钾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供试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均不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从甜瓜叶枯病病株上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影响甜瓜叶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于甜瓜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6;最佳光照时间为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  相似文献   

11.
“玉金香”甜瓜采后真菌病原物鉴定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甜瓜花期和不同生长阶段果实为试材,对采后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典型病害的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从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鉴定上探讨病原菌在甜瓜生长阶段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采后极易发生真菌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粉霉病、白霉病和褐腐病.主要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其中,甜瓜常温贮藏主要病害是粉霉病和黑斑病,低温贮藏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玉金香”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粉红单端孢霉的侵染主要发生在甜瓜果实成熟期;链格孢的侵染率最高;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花期和果实转色期.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延庆县甘蓝生产区采集典型的甘蓝枯萎病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通过致病性试验和形态学鉴定,确认甘蓝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onglutinans(Wollenw.)Snyder & Hansen〕;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 ℃,低于5 ℃或高于35 ℃时不能生长;在pH值为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为8的条件下生长最快;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以硝酸钾、硝酸钙和硝酸钠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健  曾顺德  张迎君 《西南园艺》2005,33(5):23-25,38
本文主要对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拮抗机理及生物防治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以‘玉金香’甜瓜果实(Cucumis melon L.var Yujinxiang)为试材,研究了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甜瓜果实内源植物激素乙烯、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采用1μL/L1-MCP,在温度为(21±1)℃的条件下处理甜瓜果实24h之后转入(10±1)℃,70%~80%RH环境中贮藏。结果表明:经1μL/L1-MCP处理果实24h可显著抑制甜瓜果实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延缓乙烯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甜瓜果实贮藏期间ABA含量的增加,将ABA含量的峰值推迟8d;提高了果实ZR和GA3的含量;延缓了果实IAA含量的升高。由这些结果推断,1-MCP处理对甜瓜低温贮藏后品质的保持的效果可能与其降低果实内源乙烯,ABA含量,提高GA3、ZR的含量,延缓果实的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果蔬采后病害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采用的化学杀菌剂有一定的毒性,影响人体健康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无毒无污染的酵母菌作为生防制剂用于拮抗果蔬采后病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拮抗酵母在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拮抗酵母的种类、筛选、作用方式、拮抗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其生防效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应用抗拮酵母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商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荆甜优1号是一个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果实圆形,单瓜重1.3 kg左右,果面白色光滑,果肉橙红,中心含糖量15%~18%,肉质脆,口感好.植株生长势、抗性强,易坐果,早熟.适宜大棚或温室栽培,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中旬育苗,2月下旬移栽至大棚,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5月上旬可上市.  相似文献   

17.
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拮抗酵母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包括拮抗酵母作为生防因子的作用机理和发展前景;指出了通过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的方法改造提高拮抗菌的生防效果是拮抗酵母菌作为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金蜜8号是以自育自交系K3-8为母本,K1-2为父本杂交而成的中晚熟、高产、优质、耐储运哈密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分枝力中等,坐果性优良。全生育期约95d,果实发育期50d左右。果实短椭圆形,金黄色果皮覆墨绿条带,中粗网纹密布全瓜;平均单果质量4.5kg,最大8kg以上;果肉橘黄色,松脆蜜甜,稍有纤维,风味纯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品质较好;果肉厚度4.5cm,种腔较小,嵌瓤,耐贮运。适用于干旱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对哈密瓜枯萎病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出其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病原菌整个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pH值为5.6~6.8之间,光照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从疑似青霉、绿霉症状的甜橙(Citrus sinensis)果实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新的致病菌株Pu. XHz。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圆形菌落,产生大量蓝灰色分生孢子,培养后期有液滴渗出;在察氏培养基(Czapek–Dox Medium,CA)上菌落呈烟花绽放状;在察氏酵母膏琼脂培养基(Czapek Yeast Autolysate agar,CYA)上菌落呈同心圆状;在25%甘油硝酸盐琼脂培养基(25% Glycerol nitrate agar,G25N)上白色菌丝体发达,不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大小为(4.48 ~ 8.37)μm ×(2.65 ~ 5.24)μm,大部分为长椭圆形。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金钱橘、茂谷柑和甜橙果实上接种3 d左右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接种12 d左右在病斑中央产生许多特征性晶须状霉层(Whisker mold),为病原菌的孢梗束,其顶端产生大量蓝灰色分生孢子。ITS序列分析表明,Pu. XHz与日本菌株Penicillium ulaiense SU-9分离物同源性为99%,证实了P. ulaiense是导致柑橘果实采后霉状腐烂的病原菌,为进一步研究由其引起的发病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