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2.
以灵芝多糖的得率为响应值,结合相关性分析及正交优化法,设计出灵芝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发酵过程中,p H的变化与灵芝菌丝生长速度相关,但与灵芝多糖得率不相关。而灵芝菌丝球数、菌丝体生物量与灵芝多糖得率都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分别是0.789和0.829。以蛋白胨为基础培养基,黄豆粉、酵母泥可获得最高的灵芝多糖喷雾干燥粉,分别为2.24 g/L和1.89 g/L,玉米粉、麸皮表现一般,中药渣(黄芪、甘草、金银花)效果较差。经正交优化,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10 g/L,酵母泥5 g/L,葡萄糖10 g/L,添加KH2PO4 1 g/L,Mg SO4·7H2O 0.5 g/L。100 L发酵罐验证试验(26℃、发酵72 h),最终收获灵芝多糖喷雾干燥粉130 g(得率4.9%)。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AM21菌株菌丝产灵芝三萜的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 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丝体三萜含量的9个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豆粕粉和山药,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主要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1.84%豆粕粉,1%玉米粉,1%葡萄糖,0.92%山药,0.5%酵母粉,0.1%麸皮,0.1% KH2 PO4,0.1% MgSO4·7H2O,0.01% VB1.使用该培养基生产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含量较使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生产的高29.13%.  相似文献   

4.
灵芝多糖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景玲  李慧  朱佩燕 《中国食用菌》2005,24(6):47-48,52
研究了灵芝多糖发酵中碳源、氮源、pH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其对发酵影响顺序为碳源>氮源>pH。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灵芝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玉米粉3%、蛋白胨0.3%、麸皮5%、(NH4)2SO4)0.2%、MgSO4.7H2O 0.05%、KH2PO40.1%。在10L发酵罐上灵芝多糖最高达14.2g/L。  相似文献   

5.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株Q9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 30 g/L,蔗糖 50 g/L,K2HPO4 1 g/L,CaCO3 1 g/L,pH自然,最佳发酵周期为13 d.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最大生物量达到30 g/L,胞外多糖量达到100 mg/L以上.  相似文献   

6.
几种中药对灵芝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7种药食兼用中药薏苡仁(Coix lachryma-jobi)、苦荞[ 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桑叶(Morus alba L.)、银杏叶( Ginkgo biloba L.)、苦竹叶(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f.)、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和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对灵芝菌丝生长和灵芝发酵产物活性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对灵芝菌丝生长和灵芝发酵产物清除自由基有促进作用.当薏苡仁添加浓度为6.6 g/L时,灵芝菌丝体生物量为10.4 g/L±0.4 g/L,比不加中药的对照高1.6 g/L±0.2 g/L;添加薏苡仁后,灵芝发酵产物对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和二苯代苦味酰肼(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的清除率分别为64.5%±0.8%, 38.5%±0.4%和56.5%±0.5%,比不加中药的对照高9.7%±0.4%、8.6%±0.2%和9.6%±0.4%.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表明,添加薏苡仁的灵芝发酵产物中可能出现了新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蛋白胨3g/L,MgSO4 0.5g/L,K2HPO4 1.5g/L,KH2PO4 0.2g/L,ZnSO4 0.03g/L,MnSO40.03g/L;用此培养基培养所得菌丝体产量可达8.655±0.258g/L,是基础培养基的1.5倍。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7,(3)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深层发酵得胞外多糖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于灰树花发酵的碳源为马铃薯+葡萄糖,氮源为豆饼粉;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25 g/L,葡萄糖25 g/L,豆饼粉6 g/L,麸皮20 g/L(浸提液),KH_2PO_41 g/L,CaCl_21 g/L,MgSO_4 2 g/L,VB_10.2 g/L,pH 6.5。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的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能力,研究了氧载体正十二烷对灵芝三萜发酵的影响.以灵芝三萜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正十二烷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初步确定,再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中氧载体正十二烷的添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25.63小时添加29.85 mL/L的正十二烷,灵芝三萜浓度理论值为0.84 g/L,在500 mL摇瓶和5L发酵罐中验证,得到灵芝三萜的浓度分别为0.85 g/L和0.88 g/L,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8%和398%.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度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固体发酵培养基,用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培养,测定期间菌质干重及麦角甾醇含量,判定发酵终点。结果表明:赭鳞蘑菇最优固体发酵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50 mL含35 g/L白砂糖和80 g/L麸皮(煮汁)的营养液,最佳发酵终点为培养40 d,此时菌质干重为91.45 g,麦角甾醇总量为31.426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