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生物反应堆对长枣温棚气温、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新型农业栽培技术。在灵武长枣设施温棚内进行了该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提高棚内气温、地温,从而改善枣树生长环境,提高枣树产量,增加产值。  相似文献   

2.
以4年生灵武长枣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双因素嵌套试验设计,大气温度为正常气温和大气增温(+2.0℃)2个环境,采用红外线辐射器控制模拟增温环境,土壤自动灌溉系统控制土壤水分水平(70%~80%、50%~60%、30%~40%),研究了日间气温升高与土壤干旱胁迫交互作用对灵武长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灵武长枣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可促进枣树生长和光合作用,尤其有利于枣吊加长和叶面积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指标升高,但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呈下降趋势,增温可缓解干旱胁迫对枣树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宁夏灵武枣树冻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靠近毛乌素沙漠西缘,著名枣树地方良种灵武长枣在当地已有800余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灵武长枣在当地栽植面积发展较快,矮化密植栽培面积已达3 670 hm2.除灵武长枣外,又相继从其它省区引进了不少枣品种.2004年秋冬,灵武市枣、苹果、葡萄、桃、李、核桃等果树幼树均遭受严重冻害.为分析研究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枣树的冻害规律,2005年5月,我们对灵武园艺试验场枣树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灵武长枣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宁夏灵武进行了灵武长枣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1月下旬扣棚,1月下旬升温,5月下旬撤除棚膜可使灵武长枣的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前30~40天,盛果期树效益比露地栽培提高约5.13倍,并可保护枣树安全越冬,避免冻害。该项技术在灵武地区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灵武长枣种质资源调查和品种选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2006年,对宁夏灵武长枣主产区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品种选优研究。经考证,摸清灵武长枣资源分布区域、株数、树龄、栽培的中心地点、栽培历史,起到完善补充史料记载的作用。在资源调查中发现灵武长枣有普通型、大果型、细颈长圆柱型、枣刺退化型和早熟型5种类型。其中大果型灵武长枣2号具有良好的果实经济性状;枣刺退化型和早熟型灵武长枣的特异性状在枣树生产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有望成为灵武长枣的特异品种。  相似文献   

6.
根据灵武市长枣的实际栽培情况,从枣树育苗、枣园选择、枣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灵武长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8年低温冷冻天气,使幼龄灵武长枣遭受严重冻害,受冻面积约3333.3hm^2,给灵武市灵武长枣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分析研究灵武枣树的受冻害规律及原因,确保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壮大,2008年3月~6月,对灵武市灵武长枣基地枣树的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一套灵武长枣安全越冬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宁夏栽培枣树品种(品系)的RAPD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27份栽培枣树为试材,改进方法提取高质量DNA,通过34条RAPD引物利用RAPD-PCR技术系统分析了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所筛选的16条RAPD引物可以用于枣树遗传资源鉴定,较为准确地将种间材料聚类;同心圆枣与灵武长枣、中宁圆枣亲缘关系较远,灵武长枣同中宁圆枣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灵武长枣初盛果期枣园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武长枣是近年来灵武市大力推广的优良地方特色枣品种,为使初盛果期枣树实现优质丰产增效,结合灵武长枣标准化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实施,总结出灵武长枣初盛果期枣树优质丰产最佳技术措施,并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0.
灵武长枣是近年来灵武市大力推广并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优良地方特色枣品种,产品销往深圳、广州、香港、乌兰巴托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已形成一定的名牌效应。为使幼龄枣树实现早果丰产稳产,结合"灵武长枣标准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对灵武长枣幼龄枣树采取枣头摘心和二次枝摘心,旨在找出灵武长枣幼龄枣树在灵武市摘心的最适时间,以保证幼龄树的丰产稳产,并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刘奎 《中国蔬菜》2004,1(1):38-39
瓜绢螟(Diaphania india Saunders)又名瓜螟、瓜野螟,是黄瓜、苦瓜、丝瓜、节瓜等瓜类作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同时也取食幼瓜。其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为害严重,幼虫大量发生时啃食叶片至仅存叶脉,严重影响作物产量,是海南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由于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笔者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瓜绢螟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从海南省乐东县乐罗镇黄瓜地采集瓜绢螟幼虫在室温下饲养,待成虫羽化后,将盆栽黄瓜苗放入养  相似文献   

12.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21,24,27,30℃五个温度对菜粉蝶(Pieris rapeasp 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8.8,8.3,8.3,8.6,8.6,14.5℃,有效积温分别为56.4,53.8,53.1,53.1,47.7,47.7,82.8 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8d,11~22 d,5~16 d;成虫寿命4~6 d.延安地区菜粉蝶1 a可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13.
冬季塑料大棚内气温和土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秋至2012年春测定了吉林省延边地区塑料大棚内外气温和土温变化情况,以调查冬季塑料大棚内土温变化规律并确定葡萄安全的埋土防寒厚度.结果表明:初冬开始降温时大棚内外最低温温差较大,而初春开始升温时棚内外最低温温差较小,棚内外最高温温差变化与最低温温差变化相反且温差变幅较大.棚内土温变化幅度较小且保温性较强,塑料大棚内安全的埋土厚度为20 cm(吉林省汪清县),如采用一些保温材料或栽培抗寒性较强的葡萄品种可酌情减少埋土防寒厚度.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最低土温差异不大,不同的是塑料大棚外土温下降速度较棚内慢,温度波动较小,但低温维持时间较长.冬季塑料大棚内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时段较集中且平均早于棚外1~2 h出现;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塑料大棚内最低土温和最高土温出现时段比棚内气温延迟时间增加且出现时段分散.  相似文献   

14.
1-MCP处理对新高梨冷藏后常温货架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高梨为试材,果实经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再冷藏一定时间后,研究常温货架期间1-MCP对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能明显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的升高,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出现的时间;抑制了果实丙二醛(MDA)和果皮相对膜透性的升高;延缓了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阻碍了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使果实的货架期明显延长,延缓了果心褐变,但却加速了果实的果皮褐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预处理的柑桔果实在低温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柑桔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水果 ,其栽培面积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约 12 0万hm2 ,且产量逐年上升 ,现已位居世界第三位。自 70年代以来 ,贮藏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柑桔防腐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有些柑桔经防腐处理后虽然贮藏时间延长了 ,但贮藏过程中品质下降快、风味变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不同温度预处理后的柑桔果实在低温 (5~ 7℃ )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动态 ,筛选出能够较好延缓柑桔果实衰老、改善贮后品质的预处理温度 ,使得柑桔在贮藏期得以延长的基础上能够保持较佳的风味。1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尾张…  相似文献   

16.
17.
低温下茄子单性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55、D-56和D-62,非单性结实品系52(CK1)和60(CK2)及其杂种一代53(52×D-55)、54(D-55×52)、59(D-55×60)和61(D-55×D-62)为试材,研究了茄子单性结实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效应,低温条件下不同授粉方式和花粉活力对茄子单性结实和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性结实基因在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2.8 ℃的条件下能完全表达,其单性结实率为100 %,坐果率为76.9 %~100 %,果实发育正常。供试茄子单性结实品系的单性结实性由显性核基因控制。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和去柱头处理不影响单性结实品系的坐果率和果实的发育速度。单性结实品系和非单性结实品系在低温下的花粉萌发率均较低,为1.88 %~7.29 %。低温下花粉活力与单性结实的形成无显著关系,单性结实并非由于低温下花粉活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生态型莼菜叶片(冬季休眠生态型莼菜植株功能叶DL和休眠芽叶片WB,冬季非休眠生态型植株叶片ND)为试验材料,利用光照培养箱对其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型莼菜叶片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明确不同生态型莼菜植株对低温和高温抗性机制的异同,为莼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增加,ND和WB的MDA含量显著低于DL,其CAT、APX、POD和PPO活性均增加,各酶的协同作用有效抑制或清除活性氧的积累;低温胁迫下,ND和WB的MDA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始终保持较低含量。可见ND和WB对温度胁迫(低温和高温)具有较强的耐性,或可用于莼菜复壮。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从城市绿地中实地取样,观测了不同遮阳条件(全荫、半荫和全阳)下栽植的春鹃经历夏季高温产生的叶片形态损伤、叶温变化及其生理响应,研究比较了城市绿地不同遮阳条件对减弱杜鹃花品种“紫蝴蝶”夏季热害的作用.结果表明:叶温与环境光强变化呈正相关;全阳条件下的“紫蝴蝶”叶温明显高于半荫和全荫环境的“紫蝴蝶”叶片,夏季最高达40℃;全阳条件下的“紫蝴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均与半荫和全荫环境的呈极显著差异.结合“紫蝴蝶”叶片形态损伤和生理指标,证实全阳条件下的“紫蝴蝶”存在明显的夏季热害,而疏林环境下的半荫条件能有效减弱“紫蝴蝶”的夏季热害,是“紫蝴蝶”的适宜种植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杏幼果脱落与温度的关系,该试验对设施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温度做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当地近5年的产量、气象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出了露地、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杏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并与对照进行比较,提出杏在花期、低温敏感期和第1次幼果脱落期各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次适宜温度范围、危险温度范围的概念。结果表明:3个不同物候期适宜温度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为1.9~7.5℃和10.3~18.6℃、3.1~7.9℃和13.1~18.8℃、4.1~10.4℃和15.0~23.9℃;计算出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内所占天数的百分率分别为57.5%、50.0%;66.7%、63.3%;60.0%、60.0%。表明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内所占天数的百分率应大于或等于60%;次适宜范围的天数所占的百分率控制在5.8%~10.0%,危险范围的天数在10.0%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