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院县合作共建促进了科技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生产发展,促进了科技行为、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统一;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服务、科技推广和科技帮扶开辟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加速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步伐,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停电了,小明为了做作业,点燃了一支蜡烛。但因为觉得一支蜡烛太暗了,所以他又点燃了一支,可是这两支蜡烛一支长些,一支短些(如图1)。过了一会儿,电来了,小明先吹灭了那支较短的蜡烛,没想到奇迹发生了:较长的那支蜡烛的火焰沿较短的那支蜡烛的烟雾传递过来,把较短的那支蜡烛点燃了!太神奇了,于是小明再次吹灭了那支较短的蜡烛,结果随后其又被点燃了,再次吹灭,再次被点燃……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施用微量元素锌和锰对玉米生长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用锌、锰肥明显改善了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干旱情况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了11.7%,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增加了37.8%和69.3%,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了12.6%,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增加了24.8%,和29.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依次增加了10.7%、11.1%和30.3%;施锰处理的玉米分别依次增加了9.0%、7.6%和21.6%。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增加了14.3%、叶绿素b增加了15.3%、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4.8%;施锰使叶绿素a增加了31.7%、叶绿素b增加了40.0%、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5.8%。干旱情况下,施锌使叶绿素a增加了8.9%、叶绿素b增加了10.23%、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9.5%。施锰处理的叶绿素a增加了16.3%、叶绿素b增加了11.7%、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6%。  相似文献   

4.
1952年12月17日至25日,山西省召开了全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我同我所三位同志,参加了这一大会。在大会期间,我参加了山西各专区植棉劳模们的技术小讨论;并另外个别地访问了四位劳模。山西的植棉劳模,都是学习了曲耀离的丰产技术,获得了高额产量的。1959年运城专署,召开了六百多人的植棉技术训练班,由曲耀离亲自传授了技术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林草植被,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1.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退耕还林工程从2002年实施以来,为我市生态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动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退化,保护了农田牧场的安全,增加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9日,一个生命的轨迹永远地定格在这一天。一个典型的“穷窝窝”变成了小康村,百姓富裕了,他却走了;80亩荒弃的河滩变成了良田,茁壮的玉米就要结穗穗了,他却走了;为解决百姓出行难,他一身泥浆,冲锋在前,路通了,他却走了。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提出了现在农业推广工作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重点讲了如何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以及在推广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做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胶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论述了其发展特点,分析了发展前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胶南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农业大省,自1997年开始有组织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培植了一批龙头企业,开发了一批名牌产品,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板块基地,带动了一批农户,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2.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防治卫生害虫气雾剂与烟雾剂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编排了1995 ̄1998年在我国曾取得农药登记的防治卫生害虫的气雾剂与烟雾剂商品共180个,其中气雾剂商品130个、烟雾剂商品50个。气雾剂商品中有单剂7个、二元混剂90个,三元混剂33个;烟雾剂商品中有单剂40个、二元混剂10个。它们隶属农药有效成分25种,其中除早菊酯1种、拟除虫菊酯20种、有机氯1种、有机磷2种、氨基甲酸酯1种。  相似文献   

14.
收集编排了1995-1998年在我国曾取得农药登记的防治卫生害虫的喷撒剂与涂抹剂商品共11个,其中喷撒剂商品105个,涂抹剂商品6个。喷撒剂商品中有单剂77个,二元混剂24个,三元混剂4个;涂抹剂商品中有单剂5个,二元混剂1个。它们隶属农药有效成分40种,其中扩除虫菊酯23种,有机氯1种,有机磷4种,氨基甲酸酯3种,其它9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针对和田地区甜瓜常见的病虫害,采取了包括改良专业栽培措施,预防和避过病虫害,适时预测预报,科学选择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在内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有效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对特定土壤样品中烟草主要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出微生物菌株共513株,其中,细菌121株、放线菌292株和真菌100株;筛选出具有拮抗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共135株,其中,放线菌107株、细菌26株和真菌2株.可为贵州省烟草生产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及进一步研发适用的生物制剂类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白龙江、洮河林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白龙江、洮河林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243份,鉴定大型真菌84种,结合整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本林区已查明大型真菌253种,其中食用菌153种,药用菌69种,菌根菌107种,抗癌菌71种,毒菌32种。  相似文献   

18.
Hg~(2+)、Cd~(2+)污染对水稻叶肉细胞伤害的超微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浓度的Hg2+和Cd2+处理水稻,对其叶肉细胞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Hg2+和Cd2+浓度的提高,叶肉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受毒害逐渐加重;表现为叶绿体被膜受损,类囊体遭到破坏,细胞核核膜破裂,核仁消失,线粒体被膜结构受损,内嵴逐渐解体.结果表明:Hg2+比Cd2+对水稻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稍强;Hg2+和Cd2+对细胞器的毒害作用是整体性的;水稻叶肉细胞线粒体是对Hg2+和Cd2+毒害作用较敏感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山羊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受精后30~50d的关中奶山羊胎儿为材料,参照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得到了山羊的PGCs,将其分别培养在STO饲养层上,或与同源山羊成纤维细胞(GEF)及山羊睾丸支持细胞(GSCs)共培养。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获得类EG细胞。分离得到的类EG细胞在STO饲养层上仅传4代;培养在GEF上的效果最差,传至第3代时丢失;而在GSCs上培养的效果最好,可传6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