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成为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黑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农牧交错带上,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近年来流域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成为我国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分别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状况、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力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以不同的时间尺度在发展演变.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研究,缺乏历史时期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期望为今后黑河流域及其他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的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玲  吴咏梅  张敏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01-105,111,300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宁夏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作为评价因子,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4个等级,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盐池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区以及北部引黄灌区;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及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区;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陶乐东部边缘区、中卫北部边缘区以及盐池的土地沙化严重地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辽西半干旱地区,人工种草对恢复退化草原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辽西半干旱区气候特点从种子选择、整地、播种、抚育管理4个方面对羊草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发挥羊草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及林草生态治理中的生态价值,助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保护辽西半干旱地区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4.
简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水土流失严重 ,反过来又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途径 ,它与传统的封山育林有所不同。为使生态修复工作扎实、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 ,必须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退化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的土地退化已成为岷江上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了该区土地退化的现状: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河谷进一步扩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口快速增长和草场过度放牧等土地退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改善生态环境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法制建设及其监督管理的土地退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的发展极为重要。白银市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矿农交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以工业为主体的强烈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共同作用,使白银市区产生了诸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进一步短缺和天然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白银市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根据白银市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白银市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局干热河谷地区受各种不良气候环境条件、人为因素、放牧等影响,导致各种林分出现严重的退化问题,为保障在退化林修复过程中,获得较好的修复措施和实施效果,需要深入分析有关原因,准确掌握各种影响因素,以便在修复工作开展中,能获得更加到位的?技术指导。因此,针对干热河谷地区退化林现状及其修复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存在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易旱多灾,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矿山开采过度,水土流水严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品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植被覆盖以及土壤条件等方面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进行了探讨。针对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从遵守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良土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矿山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改善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的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和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系统评价宁夏地区1986—2012年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特征。[结果](1)1986—2012年,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呈波动增加趋势,需加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的力度。伴随着气候的暖干化,未来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2)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状态得分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3)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响应得分呈增加趋势,说明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投入水平提高;在相关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4)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近27a来,宁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退化草地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草地退化情况十分严重,对草地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势在必行。通过生态修复的草地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生态修复是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王跃辉        张林波      郭杨      何萍      刘伟玲      杜加强      王丽霞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32-137,143
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六省区为研究区,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4个时期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格局分布和时间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变化成因并采用CA-Markov耦合模型对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六省四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相似,各级敏感区按分布面积大小排序为:轻度敏感区域 > 中度敏感区域 > 高度敏感区域 > 不敏感区域 > 极敏感区域。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壤质地为流动沙地的沙漠区域,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湖泊附近;人口增多、人为活动强度增加的区域敏感性程度增高;建立治沙工程的区域敏感性降低。对2020年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预测结果显示,相比2010年,极敏感区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围扩张了7 120.04 km2,增幅为4.63%。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六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与趋势,为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分区策略制定和划分沙漠化扩展屏障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工柠条灌木林营造对退化沙地改良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干旱风沙区.以营造林的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是目前进行生态建设和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此选用显示土地退化与否的标志性指标——土壤结构、水分、养分、植被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在干旱风沙区退化沙地营造人工柠条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宁夏盐池干旱风沙区,营造适宜密度的人工柠条林(1665丛/hm^2、2490丛/hm^2),可增大植被盖度,全面改善退化沙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状况及植被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蒙陕宁甘长城沿线干旱风沙区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蒙陕宁甘长城沿线干旱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的地理基础与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和水源工程为中心的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宁夏2000—201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引入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模型,探讨宁夏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加入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作为补充,对宁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宁夏全区人均生态足迹由1.601 8增长到2.915,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175平稳下降到1.005,生态赤字增长了2.58倍,宁夏的生态承载力已超负荷;(2)人均足迹深度从1.833上升到3.294,人均足迹广度维持在0.608 5~0.852 9,资本流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消耗,资本存量的利用已然成为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2013年,宁夏需要约3.29倍的国土面积才能维持自身的发展。(3)万元GDP生态足迹由3.009降到0.743 6,发展能力指数由2.630 7上升到4.748 2,表明宁夏的自然资本利用效率正逐步提高,具备一定发展空间,但是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数值较低,说明宁夏的自然资本利用方式不均衡,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未来应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降低能源消耗率、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城镇土地利用等方式来优化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
宁夏农田土壤耕层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何文寿 《土壤通报》2004,35(6):710-714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和实际采样测定结果,探讨了宁夏山区和灌区农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70年、1985年和2000年3个时段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或较显著增长态势,土壤速效钾含量近15年在灌区明显下降,土壤氮磷钾全量养分在30年间没有明显变化。从两个地区比较来看,除土壤全磷量外,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都是灌区显著高于山区,而变异系数除土壤全钾外都是山区显著大于灌区。  相似文献   

16.
土工格栅沙障防风积沙效应风洞模拟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型按1∶10比例设计,在71、5和20m/s的实验风速下,对不同规格和孔隙度的土工格栅沙障模型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测定其防风与积沙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格栅沙障的风速流场趋势相同,在障前、障中和障后形成4个减速区和3个加速区。障前、障后风速降低是土工格栅沙障防沙的主要机制;障中的增速区是引起沙障中部不积沙或少积沙的诱因。格栅沙障因障间互相连接而增强了防护功能,使得流沙被有效地控制在体系内部。同一规格的沙障,障内积沙厚度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沙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不同规格的沙障,障内积沙厚度随着规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风速下,不同规格沙障间积沙厚度差异显著。从积沙厚度和防沙目的分析,10cm×10cm规格的沙障积沙效应最好,10cm×20cm次之,20cm×20cm最差。在设计与设置沙障时需要考虑成本、防护目的和沙源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的多沙粗沙区已建成了8.5万座大、中、小型淤地坝,以吴堡为界,多沙粗沙区的分布是南少北多,而坝库的分布情况正相反,是南多北少,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北部,坝库分布较少。以上情况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外,也有规划、政策、认识、投资等方面的原因,需要认真探究。针对多沙粗沙区的粗沙利用、砒砂岩地区筑坝技术、投资不足、兴建大型拦泥库、风沙入河及小水淤大水冲以及“十大孔兑”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介绍了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并分析了这些外界条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造成的严重程度,从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几种不同侵蚀强度在山东省所占面积、比例.对全省划分为3种主要侵蚀类型,即;山丘区水力侵蚀;平原风沙区的风蚀、水蚀;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的水蚀.最后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造成的原因.使人们对山东省的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土地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分析了土地沙化治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是:重视森林;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治沙工程;强制节约水资源,开展径流林业;调整费税,政府投资放粮,携手治沙抗贫。提出了防沙治沙的总体原则、方针、思路和技术对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