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一步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今年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将联合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武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
服务三农是农业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也导致原有针对小规模分散经营个体的高校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面临挑战。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江苏省内的农业高校代表之一,结合科技人才、成果、信息等资源,打造双线共推的新型高校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建立线下为主体联盟,初步取得成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扬帆农场和D村农场是两个典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个是"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一个是"集体经济+公司+农场"的经营模式.扬帆农场通过"个性定制""采摘体验"和"定点配送"的方式进行经营.D村农场则通过"一二三产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工合作的部门设计,实现了现代农业的价值增值.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要拓展农业多功能,创新"小而精"农业,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化经营模式等.政府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构建以农业科技、信息、人才为主的服务平台和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结合电白区实际情况,气象服务产品按种植类、养殖类、食品企业、港口码头划分。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包括天气趋势预报、相应天气趋势条件下适用的措施、对策、建议,以达到服务对象增收,服务产品有用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基于温氏"公司+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模式、特点和经营效益,分析了拓展"公司+家庭农场"的困境,探讨了应该如何加快发展"公司+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主体,建议通过明晰土地产权,加快土地流转;重视人才培训,促进主体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做好疾病防控,降低经营风险和注重生态环保,发展循环农业等五个方面来推进"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优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量表和访谈问卷,通过对宁夏各市县的全域调查、典型产业县的田野调查等方式,获取大量一手信息数据,结合系统普查数据,分析了宁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培育经验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2014—2018年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的数量呈递增趋势;2015—2018年宁夏家庭农场平均经营的土地和耕地规模呈双降态势,土地利用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从运行机制、培育路径、金融支持、利益联结、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了宁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了推进云南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芜湖县惠农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和芜湖县谷丰农机专业合作就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示例,在政府的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推广在进行农作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机器和新的农业技术,争取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便利并且可以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使现代化农业取得更好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适合的新型农业技术,笔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进行探讨。1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区,江苏泰州农业近年来依托农业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受到土地、人才、资金和公共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议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资金支持和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等措施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农民富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项城市红旗农资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基本情况、经营模式进行分析,继而简要探析其土地托管模式的优势及效益。一、基本情况项城市红旗农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前身为农药厂,由于农药厂家较多、竞争大,从而转型为合作社。合作社先后投资1.3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地形特征及其形成、人口演变与土地开发、水利建设与农业技术发展等的历史变化分析,探讨了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的年代。分析认为,虽然研究区水稻种植已有7 000 a左右的历史,但规模化水稻种植的历史基本上在2 000 a内。先秦以前,农业技术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稻田土壤水旱交替的环境,植稻土壤缺少现代水耕人为土的诊断特征。唐宋、明清和20世纪50—70年代是研究区水耕人为土形成的3个主要时期,水耕人为土面积迅速扩大。洪积扇和河谷平原地区可能是研究区内最早形成现代水耕人为土的主要区域。不同地貌区间大面积的水耕人为土的形成时间顺序大致为水网平原、河谷平原早于滨海平原早于丘陵山地。研究认为,稻作环境改善是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的前提,农作技术发展和人口增加是水耕人为土面积扩大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浅议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服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效益原则;效率原则;生产力合理布局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4.
阐述沙县虬江街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示范社建设,规范化建设,加快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成立村级担保基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潜山市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贫困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和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主发展能力,日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主力军.但目前多数经营主体的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脱贫的力度不大,稳定的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融资难、融资贵也制约了经营主体发展.未来必须科学谋划,着力形成潜山产业特色优势;强化...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农技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性,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对山东省胶州市425户农户进行调研,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采用二元Logistic计量方法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选择的影响因素。调研数据和计量结果表明:有81.3%的入社农户依托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供给,90%的农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寻求技术指导,95%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对农业技术有强烈需求。其中,耕地面积、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的培训以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技术选择行为具有积极影响,而订单农业的签订、加入专业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经营者技术选择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根据自身农技需求特点,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技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目前进行的农业企业化经营进行了探源研究,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赋予了农户以生产经营自主权、决策权和产品的处置权,为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乡镇企业发展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具体实践,揭示了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广泛适应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企业化的继续,是农业企业化的“三化”之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而不是手段。农业企业化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全面推开、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红壤旱地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差异,以有效反映种植模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以紫云英-玉米为对照(CK),设置马铃薯-玉米||大豆、“三花”混播(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玉米||花生(TMP)、蚕豆-玉米||甘薯(BMS)、油菜-玉米||大豆(RMS)5种以玉米为主体的种植模式,分析了第1、2季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第2季间作玉米收获后,与CM处理(CK)相比,PMS、TMP、BMS、RMS的活性有机碳分别提高53.67%、67.89%、11.01%、57.80%;PMS、TMP、RMS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52.63%~89.47%和53.49%~93.80%(P<0.0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59.24%、60.71%、80.91%(P<0.0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玉米间作产量均高于单作,且不同种植模式经济产量都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红壤旱地以玉米为主体的不同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素有效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马铃薯-玉米||大豆处理经济产量最高,三花-玉米||花生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碳库管理指数,油菜-玉米||大豆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的意义、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提高读者服务管理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害虫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农业害虫辅助鉴定与防治咨询系统(BugKnown)的开发,是以软件工程学原理、数据库技术以及专家系统理论为依据。本文就BugKnown的研制过程、软件流程、系统功能以及特色进行概述,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设想,对BugKnown的市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