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评价生防制剂木霉菌·芽孢杆菌混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本试验于2017—2018连续2年采用大田对比试验对木霉菌·芽孢杆菌混剂的防效和增产率进行研究。2017年结果表明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或初期施用木霉菌·芽孢杆菌混剂2次(100 g/667 m~2),防效和增产率可达53.61%和28.9%,超过木霉菌芽孢杆菌单一菌剂的防效和增产率(47.8%和12.5%;32.2%和26.2%)且持效期性较好。2018年结果表明,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用木霉菌·芽孢杆菌混剂2次(200 g/667 m~2;300 g/667 m~2),防效和增产率分别达到68.52%和8.08%;79.23%和12.8%,增产显著,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该研究结果将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绿色防控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草莓隋珠为研究对象,以枯草芽孢杆菌WP、木霉菌WP和复合菌WP 3种菌剂为供试材料,设置25%吡唑醚菌酯SC为药剂对照及清水对照,研究3种生防菌剂对白粉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促生促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种菌剂均可有效地防治草莓炭疽病,以复合菌剂WP防治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WP和木霉菌WP均可有效防治草莓白粉病,仅枯草芽孢杆菌WP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木霉菌WP,两者差异显著;木霉菌WP可以有效防控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其他2种菌剂。3种生防菌剂对炭疽病和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对灰霉病防治效果不够理想,促生促产效果却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木霉菌(M)、枯草芽孢杆菌(B)、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C)、荧光假单胞杆菌(P)、淡紫紫孢菌(D)、多粘芽孢杆菌(PP)6种微生物菌剂进行甜菜根腐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经6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CK)相比显著减低(P<0.05),发病率较对照降低18.18%~50.00%,病情指数降低2.27~5.87,各处理防效达到19.12%~49.45%,防效依次为C>D>B>P>M>PP。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善甜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其中M、B、C、D处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6种微生物菌剂可显著增加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加甜菜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的积累,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均高于对照,产糖量增产幅度达7.43%~38.05%,D、C和M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P<0.05),分别增产38.05%、28.49%和19.78%。【结论】施用菌剂能活化土壤养分,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效较好,优于木霉菌、芽孢杆菌单施,提...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不同菌株、不同剂型的菌剂与常规施肥(CK)进行田间应用对比试验,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对黄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用微生物菌剂较CK均可增产,其中,黄瓜增产8.6%~21.23%,水稻增产7.23%~10.41%;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黄瓜可溶性糖含量、减少黄瓜硝酸盐含量,喷施长柄木霉也可减少黄瓜硝酸盐含量;水稻施用固体与液体剂型的枯草芽孢杆菌、胶胨样芽孢杆菌混合菌可提高其直链淀粉含量。农用微生物菌剂应用于黄瓜和水稻后均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在品质提高的影响上较小,只有部分菌剂在部分指标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微生物制剂对马铃薯种薯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太抗几丁聚糖处理的马铃薯种薯原种表现出较高的结薯率;其次是太抗几丁聚糖+木霉菌的处理,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结薯率,显著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混合使用对马铃薯种薯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调节肥追施枯草芽孢杆菌和基调肥均带巨大芽孢杆菌菌剂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粒数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4.64%~5.56%。  相似文献   

7.
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调节肥追施枯草芽孢杆菌和基调肥均带巨大芽孢杆菌菌剂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粒数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4.64%~5.56%。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种对苗期番茄生长的最佳处理,以番茄幼苗为材料设置LB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PD培养基、绿色木霉、PD和LB混合培养基、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共计6组处理。分析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番茄苗期根系形态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显著增加总根长、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P<0.05),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单独施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分枝数、根尖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单独施加绿色木霉,显著增加总根长、根尖数、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增幅分别为119.56%、225.00%、98.30%、80.60%、58.21%、77.74%、312.28%,显著提升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增幅为63.13%、104.00%,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
开展9项综合措施防治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二化螟的防治,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三种技术集成;对水稻二化螟的诱集,以北京屋型依科曼性诱剂诱捕器效果最好;对纹枯病的防效,以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BT、枯草芽孢杆菌两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80%以上;对稻曲病的防效,以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性诱剂、枯草芽孢杆菌2种技术集成和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改良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土壤改良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肥、木霉复合菌剂、芽孢复合菌剂、芽孢菌肥、芽孢菌剂等不同微生物制剂及配方对烟叶产量、质量影响不同,使用不同微生物制剂后烟株农艺性状、抗病性能、烟叶产量与质量均好于对照。木霉菌肥、木霉复合菌剂、芽孢复合菌剂、芽孢菌肥处理产值分别较太阳复合肥+硫酸钾+磷酸二铵+硝酸钾(相应氮磷钾含量的化肥)对照提高1.04%、3.37%、4.66%、0.63%;上等烟比例较太阳复合肥+硫酸钾+磷酸二铵+硝酸钾(相应氮磷钾含量的化肥)对照分别提高10.97%、15.05%、10.81%、17.36%。  相似文献   

11.
产几丁质酶芽孢杆菌对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三株产几丁质酶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G1)、地衣芽孢杆菌(G2)和枯草芽孢杆菌(G3)]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它们在琼脂平板上对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抑菌圈产生。G2菌和G3菌,在灭菌土抑菌试验和不灭菌土抑菌试验中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显出强烈的抑菌活性。G3菌尤为突出。G3菌有开发成为生防制剂防治多种土传植物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以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微生物菌剂作为试材,同时设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作为化学药剂对照、清水对照,研究3种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均表现出对草莓炭疽病较好的防治效果,均超过65%,且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超过60%,但施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40%;3种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灰霉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为30%~55%。同时,3种微生物菌剂对草莓植株均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29对黄瓜根际功能细菌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百菌清)灌根处理黄瓜根际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对根际功能细菌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后,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在第10、20天显著增加,第30、40天恢复到与对照一致;施用百菌清处理后,在第10、20天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在0.01水平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B29处理组,至第30、40天恢复到与对照一致.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对黄瓜根际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呈现同样趋势.[结论]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不仅促进黄瓜根际功能细菌的生长,而且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花生品种“鲁花14”为试验材料,通过拌土和喷洒方式接种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指标、病情指数和产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生防机制。结果表明,使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可降低花生白绢病的病情指数,增加结果数和百仁重,提高花生产量;以拌土处理效果最佳。微生物菌剂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小;对花生根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在花生白绢病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其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B1301、巨大芽孢杆菌Ap25、荧光假单胞菌P34、深绿木霉HB20111及上述药剂的组合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于2022年开展了7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组合剂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组合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其中巨大芽孢杆菌B1301+深绿木霉HB20111组合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达到了64.85%,与化学对照药剂噻唑铜悬浮剂68.39%的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微生物菌剂相比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明显,可以用作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枯草芽孢杆菌菌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寻适合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水稻栽培的施肥模式,以荃优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微生物菌肥”“90%常规施肥+微生物菌肥”“80%常规施肥+微生物菌肥”4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农艺性状、产量、种植经济效益及土壤肥力。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种植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含量。当减施常规肥料10%+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菌肥600 kg/hm2时,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为理想,是适合徽州区的水稻栽培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以黑曲霉、绿色木霉、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组成复合菌剂,对利用苹果渣进行混合发酵生产黄腐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渣发酵制备黄腐酸最佳工艺为:黑曲霉、绿色木霉、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按1∶1∶1∶2∶2配成复合菌剂,按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物料含水量调至50%,以尿素为氮源,添加量1%,发酵时间25 d.  相似文献   

18.
综合评价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芹菜农艺性状、产量、土传病害防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微生物菌剂的推广与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微生物菌剂复配提供参考。设置5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探究其对芹菜株高、叶柄长、叶柄粗、叶片数、单株总重、单株净重、净菜率、单产、产值、纯收入、产出率、盈利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菌剂对芹菜重要农艺性状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项指标进行降维,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及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5种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3的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结合生产实际可选择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推广与利用,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进行菌剂复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唐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156-158+161
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和西瓜生长的影响,以西瓜品种“美都”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枯草芽孢杆菌(T1)、玫瑰黄链霉菌(T2)、密旋链霉菌(T3)、哈茨木霉菌(T4)、胶质芽孢杆菌(T4)以及不施用菌剂为对照(CK)对土壤养分、西瓜植株生物量和主根长以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出连作西瓜栽培中适宜施入的微生物菌剂种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pH,提高西瓜植株生物量和主根长,提高西瓜产量,改善西瓜品质,但枯草芽孢杆菌、玫瑰黄链霉菌、密旋链霉菌在增产和改善品质方面的作用有限。与CK相比,哈茨木霉菌处理产量增加16.13%,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可溶性糖、维生素C、中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22.97%、25.93%、23.66%。综上所述,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西瓜生长均有积极作用,其中哈茨木霉菌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胶质芽孢杆菌改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目前,在贵州省金沙、盘县、六枝、黄平、岑巩、丹寨等多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本研究应用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XF-1菌株与50%氟啶胺、65%百菌清等试剂,采用拌种、拌土、灌根等方式,分别以单一施用与两两混合对贵州省白菜根肿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XF-1能有效降低白菜根肿病发病率,混合50%氟啶胺防治效果显著,为今后贵州省白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