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是畜牧业废弃物处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将病死畜禽尸体通过物理、化学技术处理,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当前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增大,畜牧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方面,依照法律法规无害化处理好病死动物,打击病死动物贩卖上市,遏制病死动物肆意丟弃,成为社会焦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日照市五莲县畜牧工作实际,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切入,探讨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问题和监督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2.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安徽省泗县通过第三方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开启“网络健全、监管全面、市场运作、保险参与、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畜禽无害化处理新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分级收集、规范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商品化应用的运营机制,基本实现了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的工作目标;通过流动收集、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处理单位、镇、村、养殖场(户)”联动、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通过集中高温干化处理,实现了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阻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合法合规科学处置、废物再利用的目的。为进一步促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高质高效,通过走访调研,阐述了泗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模式与成效、问题与建议,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基层经验总结了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的一些建议,认为准确落实国家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工作,发挥村、镇人员重要作用。养殖场、农户要积极配合并恰当选择无害化处理设施、方式应因地制宜,有广泛的社会监督才能做好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业》2008,(7):32-32
措施一:死亡动物要及时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污水及动物尸体的处理尤为重要。畜禽粪便、垫草、污水都必须全部进入沼气池或集中起来.密闭发酵42天后才可还田使用,饲养场的污水必须经沉淀3次.流出的清水才可排出灌溉农田;严格对病死畜禽采取“四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宰杀、不准转运。对病死动物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实施源头全量化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是有效防控动物疾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产业规模化进程加快,畜禽养殖数量持续扩增和活畜禽市场流通飞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1现阶段连云港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现状1.1制定方案,细化责任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破解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难题,文章对成都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技术、运行机制、政策保障和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分析。从德阳市养殖业自身特点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建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引进企业开展病死动物收储工作,并转运至企业所在地集中无害化处理,从而提出德阳市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动物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高度重视的问题。在畜禽养殖中,病死动物尸体随意丢弃,甚至将病死动物上市销售,给动物市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现阶段,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切实重视该项工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动物饲养及疫病的流行引发畜禽死亡,养殖环节病死畜禽尸体随意丢弃,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将病死畜禽上市销售,给公共食品卫生安全和生态绿色农业保护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并对收购、贩卖病死动物事件进行立案查处,对个别不法分子移交司法惩处,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仍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上海市浦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站启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统一收集车辆发放,市浦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分别与有关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签订了病死畜禽统一收集责任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养殖户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认识不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不完善;监管部们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实际工作的建议:加大宣传,加强源头管控;健全病死畜禽统一收集、处理制度,简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申报程序,健全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管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  相似文献   

11.
病死畜禽是重要的疫病传染源,如处理不当,就可能酿成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养殖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建设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厂,收集体系专用运输车的使用是防疫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推进平遥县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平遥县建立了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厂。为确保无害化处理工作良好运行,建立了监管机制,并完善了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文章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大量病死畜禽尸体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问题。病死畜禽尸体也是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因而对于病死畜禽处理方式的导向应该是无害化与资源化结合。本文归纳了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提出了完善补偿机制、合理选择处理方法、研发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保障产品安全性等建议,以期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长久以来,广大养殖户把养殖场内病死的畜禽随意处置,有的扔到公路两旁,影响环境卫生;有的扔到河流沟渠内,污染水源;更有甚者把这些病死畜禽流向市场,危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由此可见,这些养殖户对无害化处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为此,省农业厅颁发文件推行无害化处理,建立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实行集中收购,定点处理,并给予提供病死畜禽的养殖户一定的补贴。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指通过对病死动物进行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家畜家禽饲养数量大,但畜牧业总体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畜禽养殖从业者水平偏低,散养比例仍然较高,畜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受各种病因影响,造成病死畜禽数量加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意处置、不规范处理行为时有发生。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清洁环保、及时处理、合理利用为目标,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全面监管”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杜绝病死动物随意抛弃和流入市场的现象发生,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的饲养密度不断加大,饲养环境日趋恶化,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变得困难,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成了畜牧业的一大难题。不管是正常死亡或疫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往往都携带多种病菌,若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尸体会很快腐烂并散发臭气,使病原微生物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极易造成病原传播和交叉感染。传统采用柴油焚烧、挖坑填埋等方式处理畜禽尸体,费工费力,成本高,处理不彻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农村养殖业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的对策,以期为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养殖动物疾病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不容忽视的问题。病死动物尸体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造成疫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如病死动物尸体不能进行规范的无害处理,不仅会导致疾病传播蔓延,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危及动物食品安全,甚至影响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畜禽养殖环节中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和散户没有无害化处理补贴,也没有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存在乱抛乱弃,甚至低价出售病死动物现象。这不仅引起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危害动物性食品安全。现介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供大家参考。1.深埋法指用掩埋的方法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产品等相关物品,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达到无害化。深埋法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型畜禽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沭阳县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以来,效果非常明显,病死动物实施集中无害化处理有很多益处,首先减少了疫情扩散的条件,能够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迅速处置。其次是减少养殖场(户)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人力、财力的投入,为养殖场(户)提供了便利,同时给予一定补贴,使养殖场(户)减少一定损失。也减少了病死畜禽乱抛弃、倒卖等行为的发生。最后是病死动物实施集中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得到废物再利用,使病死畜禽经过处理后仍能发挥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