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抗性反应中主要防御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抗纹枯病性不同的水稻的抗性与其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间的关系;对抗纹枯病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系)HX、特青和七丝软占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分析测定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各个品种(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参试的3个品种(系)的水稻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病品种(系)与感病品种相比,其PAL、PPO、POD的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要晚,但其达到的峰值要大,且持续时间要长。在未接种时,抗病品种的POD活性就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七丝软占的POD活性,而PAL、PPO活性在未接种时,抗、感病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诱导辣椒抗疫病生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水杨酸(SA)处理及其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的4个抗性不同的辣椒品系体内木质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SA诱导的供试品系与未经诱导的相同品系相比,木质素含量增高,PPO、POD、PAL活性增强,其中木质素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挑战接种后两者相比,SA处理的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和PPO、POD、PAL活性的增强幅度更大,其中抗、耐病品系的增加早且增加幅度高于感病、高感品系。值得注意的是,经SA诱导的各供试品系接种后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也呈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上述变化趋势与SA对各品系的诱抗效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疫病病菌侵染后辣椒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痰霉菌侵染后辣椒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中PPO、POD和PAL活性发生变化。试验表明:除感病品种根茎部固有的POD活性较高以外,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叶片的PPO、POD和PAL及根茎部PPO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痰霉菌侵染后,仅根茎部PPO活性略有下降,各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PPO、POD和PAL均在接种后一度显著高于对照。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根茎部PAL活性接种4d升幅大且早,抗(耐)病品种体内固有的PP0、PCD和PAL活性高,在辣椒抗疫霉菌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茄子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抗病性品种的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其叶片POD,PAL及PPO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茄子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未处理的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4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瓜感染黑星病菌后的生理变化及抗病性的产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抗性不同黄瓜品种接种前后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木质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各品种的POD,PPO,PAL活性、木质素及酚类物质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接种后则与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抗病品种PAL活性峰在接种后24h出现,POD和PPO活性峰在接种后48~72h出现,酶活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则在接种后72~96h出现,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24h,较未接种对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96h,较对照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合成更多的酚类物质,而且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OD、PPO活性变化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TR21对香蕉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能显著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活变化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组分,并探讨其诱导香蕉抗病性机理,选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1株在大田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发酵液不同组分对香蕉根系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上清和NB培养基后,香蕉根系内PPO、POD和PAL活性均比无菌水对照高,且都出现2次高峰,PPO、POD活性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7天出现,PAL活性峰则在接种后1天和5天时出现。比较不同组分接种处理诱导产生的酶活性强弱发现,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的3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和NB的处理。可以判断TR21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灌根法接种TR21菌体后测定香蕉叶片中3种抗病酶的活性表明,菌体处理后叶片中PPO、POD和PAL活性均显著高于接种无菌水的对照,推测诱导系统抗性可能是TR21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测试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通过黄瓜相关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采用胚根接种法、灌根接种法进行盆栽防效测试;相关抗性酶活性测试采用分光光度法。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最好,胚根期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87%和41.97%,其次是0.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分别为39.62%和37.21%,而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无杀菌活性。对黄瓜防御反应酶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乳果糖处理后黄瓜内各防御酶系均比对照高,尤其1 mg/L乳果糖胚根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黄瓜PA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7.5%和92.4%。综上,乳果糖对黄瓜的诱导抗性作用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主要机制,并可作为新型药剂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甜瓜白粉病抗性反应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通过测定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甜瓜白粉病抗性反应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对照的POD、CAT、PPO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后,它们的3种酶活性都比对照提高;抗性品种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高于抗性品种;直到接种后5天,抗病品种PPO活性才超过感病品种,并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Rambutan (Nephelium lappaceum Linn.) fruit cvs. Rongrien and See-Chompoo were stored in low (60–70%) and high (85–95%) relative humidity (RH) environments at 25 °C for 6 d. Changes in weight loss, browning index, phenols content and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were measured. By d 6 of storage, browning was severe in the spinterns but slight in the peel of both cultivars. High RH delayed spintern browning but had only a small effect on peel browning. The phenols content and PAL activity in peel from both cultivars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in the spinterns. RH had no effect on the changes in phenols during storage but PAL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peel but not spinterns of both cultivars at d 4 of storage in low RH. The initial activities of PPO and POD in spinterns of both cultivars were higher than in peel. PPO activity in the spinterns of both cultivars was similar and was not affected by RH. The initial activity of POD was lower in the peel and the spinterns of Rongrien fruit but there were no clear responses to RH during storage. Higher activities of PPO and POD in the spinterns compared to the peel may also be a factor in the higher rates of browning of the spintern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 (主要为二元酚 )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接种病原菌后 ,4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并于接种后 3~ 5d内出现峰值 ,峰值高低与抗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草莓抗白粉病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不同草莓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选取5种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草莓品种为试材,测定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POD、PAL、PPO活性随品种白粉病抗性的增强而增加,SOD活性随品种抗白粉病能力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品种白粉病抗性的增强无明显变化规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品种供试材料的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差异极显著,可以用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这些生理生化指标来衡量不同草莓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14.
蜂毒肽对农作物生理指标及防御系统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蜂毒肽对玉米、番茄、大豆、大白菜等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玉米防御系统酶的作用。结果表明,蜂毒肽对农作物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对细胞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核酸及蛋白质含量,低浓度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但影响都很微弱(t检验P>0.05)。蜂毒肽对植物防御系统酶具有诱导效应,5 mg/L蜂毒肽使其活性快速增加,其中PAL、PPO在喷药后48 h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78%和9.8%;而SOD在6 h即可达到峰值,比对照提高31.5%;只有POD在喷洒50 mg/L蜂毒肽后48 h达到最大值。玉米POD同工酶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蜂毒肽对有的酶谱带(品种1的P11谱带)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有的甚至诱导出1条新带(品种2的P4谱带);而对有的谱带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品种POD酶的作用不尽相同,但喷药后2个品种POD酶总体含量均高于对照,与酶活测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5.
李新  司龙亭 《华北农学报》2007,22(B08):9-11
分析了黄瓜不同抗性品种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接种枯萎病菌后,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4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品系一些酶的活性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6个抗病品种(系)M004、湘油15号、中R-888、中R-783、084、085和二个感病品种(系)98C04、甘油5号为材料,研究接种菌核病菌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前,PO、PAL二种酶活性与油菜品种抗病性相关不显著,而PPO、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黄瓜枯萎病抗性与防御系统几种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黄瓜6个不同抗性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枯萎病菌后,叶片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转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OD,SOD,PPO活性变化曲线中存在2个酶峰,PAL活性变化曲线中存在一个单峰。抗病品系的4种酶的峰I值明显高于感病品系,表现出一致性,而且SOD和PPO酶活性的提高与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和PAL酶活性的提高与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