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驻马店内涝蝗区飞蝗发生原因及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属内涝型蝗区,50年代以前曾多次严重发生蝗虫,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到60年代蝗虫基本得到了控制,西平、遂平、汝南、上蔡、平舆、新蔡等6个县摘掉了蝗区的帽子。然而,自1991年以来连续干旱,飞蝗又开始回升,1994年部分县乡重度发生,之后连续...  相似文献   

2.
<正>(上接《农村实用技术》2015第1期)(四)农区土蝗发生区。主要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北方旱作农区、农牧交错区,以及华南、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稻区周边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复杂,草原蝗虫常常迁入危害,蝗虫发生种类多,主要有黄胫小车蝗、日本黄脊蝗、大垫尖翅蝗、短星翅蝗、笨蝗、意大利蝗等土蝗优势种,一般1年发生1代;南方农区蝗虫主要种类有中华稻  相似文献   

3.
稻蝗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孙从法,赵秀山,王新娟,崔雪梅,蔡家彬(临沂地区农业局276001)稻蝗是山东省稻麦两熟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山东省为害水稻的蝗虫有15种,其中稻蝗属6种,以中华稻蝗发生量大、为害重,是稻蝗的优势种。1990~1992年我...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蝗虫种群各有其垂直分布的上下限幅,广域分布的种类仅有宽须蚁蝗1种。各典型地带的蝗虫种类差异较大,其中分布于高山沼泽草甸的蝗虫有4种,约占所采到的蝗虫种类数的44.44%,以白边雏蝗、宽须蚁蝗占优势;亚高山草原的蝗虫也有4种,约占所采蝗虫种类数的44%,以宽须蚁蝗占绝对优势;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的蝗虫也有3种,约占所采到的蝗虫种类数的33.33%,以西伯利亚蝗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刘军 《农村科技》2007,(8):82-82
一、牧鸡治蝗 牧鸡治蝗是将饲养60~70日龄以上经过防疫的童鸡,在蝗虫发生季节有组织地放牧,让鸡群捕食蝗虫,降低蝗虫密度,达到治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业考古》2021,(3):225-230
蝗虫是为害农业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人民在与蝗灾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治蝗书籍得以保存与传播。《捕蝗图说》作为一本治蝗专著,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治蝗方法,方便百姓阅读理解,有利于民间流传,更具实用价值。此书现存有:咸丰六年、七年刻本,同治八年、十一年刻本,光绪元年、十七年刻本。清代蝗灾频发,且书中所载治蝗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旨在实用,或是此书版本较多的原因之一。清咸丰六年刻本由钱炘和的序、捕蝗图式十二幅和捕蝗要说二十则组成,书中记载了捕蝗除蝻之法,以及治蝗前和治蝗时的相关事宜,对治理蝗虫灾害,确保粮食丰收,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书是总结先人经验智慧所得,整理蝗灾文献,了解治蝗之法,于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网翅蝗科的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 Shiraki)、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及斑翅蝗科的赤翅蝗(Celes skalozubovi Adelung)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4种具有鸣叫行为的蝗虫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蝗虫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0+XO=21。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2+XO=23。4种直翅目鸣虫的染色体核型在较高的分类阶元中彼此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性;同科的蝗虫体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存在较大的共性(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式相同),然而在同一科下的不同属蝗虫间,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科间蝗虫的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蝗虫染色体的核型可用作科间、属间分类的依据。4种鸣虫染色体核型的相似性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草地优势种蝗虫分布与防治实际,指导蝗灾测报和治理.[方法]分析25年巴州来草地蝗虫调查、定位监测、防治资料.[结果]巴州草地蝗区总面积4.812×104 hm2.以地理特征来划分,可将巴州草地蝗区分为巴音布鲁克蝗区、焉耆盆地北部山区蝗区、博斯腾湖蝗区、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蝗区等4个蝗区.以草地类来划分,可分为平原低地沼泽草甸类蝗区、山地荒漠草地类、山地草地草地类蝗区、高寒草地草地类蝗区与高寒草甸草地类蝗区等5类.以优势种蝗虫来划分,可以分为宽须蚁蝗蝗区、西伯利亚蝗蝗区、肿脉蝗蝗区、黑腿星翅蝗蝗区、小垫尖翅蝗+亚洲飞蝗蝗区等5类.[结论]巴音布鲁克草地蝗区是巴州面积最大的蝗区,其高寒草地上的宽须蚁蝗是分布危害面积最大的优势种蝗虫.博斯腾湖蝗区是著名的亚洲飞蝗发生基地.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蝗区历史上是亚洲飞蝗重要发生地,现在随着植被的恢复,必将再形成蝗虫适宜生境,应加强监测.采取改善植被状况、促进牧草生长、改变蝗虫适宜生长环境等生态措施,并保护、利用好本土天敌,是实现蝗灾可持续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东亚飞蝗的防治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如有机磷类、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等,化学农药在蝗灾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保护蝗区农业生态,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蝗虫防治中,尤其在低密度发生区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为此,我们于2003-2005年开展了生物农药杀蝗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多年来清远地区越北腹露蝗虫害发生的程度和常规气象因子为研究对象,选取秩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初选气象因子作为预测因子,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越北腹露蝗各生长历期的预报模式。然后根据各生长阶段的模式采用最优权重法进行整个生活史期间越北腹露蝗虫害发生程度多个预测模型组合的预测。预报模式的拟合和预报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乔璋,乌麻尔别克·纳斯尔吾拉(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杜刚,伊生春,阿德力·哈甫孜(塔城地区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小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icropter...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河南省治蝗历史 ,分析了现阶段东亚飞蝗发生新特点、新变化及其成因 ,并依蝗虫的发生趋势 ,提出了治蝗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淑英 《现代农业》2003,(11):24-24
亚洲小车蝗在林西县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发生频繁,危害渐趋严重.现将几年来林西县蝗虫发生规律、危害状况、生发动态及蝗区生态条件与环境变化的影响调查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越北腹露蝗在英德市桑园的发生危害情况 ,对其暴发成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其暴发成因主要是该蝗虫源累积、适生环境、传播特性及桑园特殊的生态环境等因素 ,并据此提出了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斑腿蝗亚科蝗虫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是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的两种商品蝗虫,可作为鸟类的活体饲料.在广州,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初步人工繁殖,比较了箱养和棚养下成虫的存活情况,棚养下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变化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棚养下成虫生殖状况及若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棚养的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的成虫死亡率分别是其箱养的1.80倍和1.61倍;棚内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与两种蝗虫成虫死亡的相关性程度低;棚养下成虫死亡主要发生在4月,可能与成虫交配产卵等生物学因素有关;棚养下,两种蝗虫的发育历期相似,若虫出现时间相近,但长角直斑腿蝗3龄若虫初期及短角外斑腿蝗2龄若虫后期均出现大量死亡,其原因有待深究.  相似文献   

16.
微山湖蝗区,是山东省最大的蝗区之一,由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微山湖构成南四湖.一般常年蝗虫发生面积56万亩,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降雨及湖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蝗虫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南四湖及沿湖涝洼滩地生长着茂盛的禾本科杂草及芦苇,湖区高低不平,交通极为不便为蝗虫提供了丰富充足的饵料和生存繁殖场所,促进了蝗虫的生长发育.为躲避天敌等带来便利,也为人类捕杀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对南京紫金山蝗虫种类及蝗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蝗科(Acrididae)昆虫常见的有10种,其中能发生蝗害的有牯岭腹露蝗[Frustorferiola kulinga(Chang)]和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2种,从气候、食物、天敌等3个方面分析了蝗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据初步的调查,我国发现的蝗虫已经有数十种。其中只有飞蝗一种,因为有校长的研究历史,知道的比较清楚,防治上也有了一些办法。其次关于稻蝗和竹蝗的情况,我们也稍有了解。至于其它的蝗虫,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这些蝗虫各地有各地的土名,但一般都混称"土蝗"。我们暂时就采用"土蝗"这名词,来总称飞蝗、稻蝗和竹蝗以外的,现在还没有经过详细研究的蝗虫。目前我们对于土蝗的知识是十分贫乏和片段的,就凭这些片段的记载已足说明土蝗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灾蝗发生预警系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强 《世界农业》2003,(10):44-45
澳大利亚灾蝗(ChortoicetesterminiferaWalker)是当前为害澳大利亚牧草和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为了控制蝗虫的危害,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治蝗机构———澳大利亚灾蝗委员会,专门负责蝗虫的监测预警、防治和有关研究工作。通过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技术,实现了虫情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图形化显示,为防治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较好地控制了蝗虫的危害。一、澳大利亚蝗虫的主要种类及特点澳大利亚对作物和牧草造成危害的蝗虫种类主要有3种:澳大利亚灾蝗、刺胸蝗(AustracrisguttuloseWalker)和飞蝗(LocustamigratoraL.)。主要分布于NewSouthWales、Quee…  相似文献   

20.
蝗总科7种昆虫下颚须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蝗总科3科5属7种蝗虫下颚须共存在6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以及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是7种蝗虫所共有的。柱形感受器I型为剑角蝗科的僧帽佛蝗(Phlaeoba infumata)和长角佛蝗(P.antennate)所特有,而柱形感受器II型则是斑翅蝗科的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所特有的。因此感受器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也许能成为鉴别蝗总科不同科和属的有用特征。蝗虫下颚须上不同感受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为蝗虫取食、接受内外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