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田野燕麦的发生和危害野燕麦是世界性的农田恶性杂草。在60至80年代曾在欧洲、北美等地严重发生。在我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在青海、甘肃、宁夏和黑龙江严重发生,每亩有野燕麦几十至上百万株,使小麦减产达20~30%,重者50%以上,甚至毁种弃耕。约经20余年,野燕麦迅速传播蔓延,东侵南犯。至80年代中期,全国野燕麦发生危害面积达75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24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17.5亿千克。其中河南省野燕麦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陕西省野燕麦受害面积达500万亩,新疆野燕麦危害面积约42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约1.5亿千克。内蒙古野燕麦危害面积350万商,每年损失粮食1.5亿千克以上。在江苏省,野燕麦危害迅速加重,仅扬州地区发生面积已达104万亩。在云南、湖北等省野燕麦危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2.
皖东丘陵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常年种植小麦320万亩左右,总产8亿公斤。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日趋加重。据统计,1980年麦田草害面积98万亩,1986年达到150.5万亩,草害面积增加53.6%,平均每年增加8.7%。杂草发生密度每平方尺30~200株,多的达300株以上。因草害减产,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以上。如不进行有效防除,全区年损失小麦可达4500万公斤左右。可见,麦田草害已成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野燕麦(Avena sp)属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性农田恶性杂草。目前我国约16个省,计5800万亩农田遭受野燕麦危害,每年损失粮食达20亿斤以上。我省小麦常年栽培面积6500万亩,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六十年代初,由于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在引进小麦良种中野燕麦夹带传入我省。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加之发生初期未注意控制,致使野燕麦在我省蔓延成灾。1979年据全省重点县,国营农场的调查,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其中严重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2成,重的在  相似文献   

4.
野燕麦是我盟岭西地区麦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在岭西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右旗,额尔古纳左旗等地小麦主产区,受害作物一般减产20—3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一半或绝产。据调查,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野燕麦5—20株,减产为16.2%;21—40株减产42%;41—70株,减产46.5%;71—130株,减产70%。仅牙克石市分布10万亩,其中危害较重达5万亩以上。由于本地区长期单一种植小麦,不能合理轮作,麦种内混杂野燕麦种子平均达  相似文献   

5.
一、麦田杂草发生,危害严重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遍布全国,面积约4.5亿亩,另外还有0.5亿亩大麦,元麦(青稞)。麦田杂草严重发生和危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据初步调查,麦田杂草可达200种以上,麦田草害面积约1.5亿亩。占麦类播种面积的30%,严重危害面积约0.4亿亩。每年因杂草的危害损失小麦约80亿斤,损失率达15%。麦田杂草中,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或称为恶性杂草)种类有:野燕麦、看麦娘、牛繁缕、  相似文献   

6.
野燕麦是麦田恶性杂草之一,近几年在扬州里下河地区发展较快。据1990年调查,全区发生面积达104万亩,占三麦播种面积的16.1%。高密度严重危害田块(每亩5万株以上)也急剧增加,全区约有10万亩左右。调查结果还表明,每3~4年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增加1倍。据上海、河南等地报道,实行水早轮作、稻麦轮作是综合防除野燕麦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扬州里下河地区是典型的稻麦两熟冬麦区,为什么部分地区部分田块野燕麦发生相当严重(30万株/亩以上),而且危害面积和程度不断扩大。这不仅是播种时带草种下田,而更重要的是存在着自然脱落的野燕麦种子在稻田越夏的问题。对此,1989~1991年我们做了本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炳炎 《植物保护》1987,13(2):46-46
野燕麦是河西地区农田恶性杂草,据在河西的玉门、嘉峪关、永昌、武威等地调查,一般每亩有野燕麦4—60万株,严重的达100万株以上,据1984年初不完全统计,发生面积达200万亩,其中沿祁连山冷凉灌区为96万6千多亩,估计每年损失粮食10万吨左右。为了防除农田野燕麦,1984年甘肃省进口美国孟山都公司燕麦畏100吨,兰州农药厂燕麦畏8吨,组织河西地区13个  相似文献   

8.
我县稻茬麦常年占三麦面积的90%以上,以看麦娘、硬草、千金子为主的禾本科杂草是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全县发生面积25万亩左右,占三麦面积的39.7%,杂草密度每平方尺200~300株,严重田块超过千株。近几年,冬前化除已达18万亩,但草害造成的损失每年仍在1000万斤左右。1984~1986年,我站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在免、旋耕田的出草规律及化除技  相似文献   

9.
麦田恶性杂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麦子播种面积7500万亩以上。据查,全省麦田杂草种类有25科1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猪殃殃、宝盖草、婆婆纳、野油菜、刺儿菜、麦家翁、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10余种。猪殃殃、播娘蒿分布遍及全省,危害严重的面积分别为2000万亩和4000万亩以上。婆婆纳、宝盖草、看麦娘分别分布在豫西南、豫中和豫南地区,趁生危害面积在300~500万亩;野油菜随着油菜生产的发展,在麦早轮作地区的驻马店,许昌等地由油菜品种间杂交遗留下来的后代,逐步由南向北扩大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0万  相似文献   

10.
麦田杂草已发展成为影响我市三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据1986年春调查,全市麦田主要杂草21科63种。发生面积350万亩左右,其中禾本科杂草80万亩,阔叶杂草270万亩。而且密度很大,硬草、看麦娘等,一般每平方米2700~4500株,高的达9000株以上。每年全市因杂草为害损失小麦7.5万吨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麦田草害,我们从1985年起,对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禁、工。药”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精”:即精选麦种。麦种内含有大量的杂草种子,随麦种调运和播种进行传播。1988年在郊县…  相似文献   

11.
郝统锋 《植物保护》1991,17(6):42-42
罢燕麦(Avana fatua L.)系静宁县西北部农田杂草优势种。主要为害小麦、豌豆和胡麻等作物,危害面积达10万余亩,草田率占80%以上,一般田块野燕麦11.4-16.2株/0.11米~2,严重时达20.1-33.6株/0.11米~2。其生长特点:适应性强,密度大,出苗不整齐,外部形态与小麦极相似,幼苗期与小麦更难区  相似文献   

12.
临汾市小麦田恶性杂草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节麦、雀麦、野燕麦、早熟禾等麦田恶性杂草均属禾本科有害生物。与小麦同属不同种,越年生或一年生,秆丛生,株高90cm,靠种子繁殖,外部形态无论苗期、成株期都与小麦极为相似,尤其是生长前期难以辨认。与小麦争光、争肥、争水,造成小麦生产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近几年来,在本市小麦田不断发生为害,呈扩展蔓延之势。2006年发生危害面积达2.87万hm2,给局部麦田造成严重减产,成为本市小麦生产一大隐患。1发生情况据调查,小麦田节节麦、雀麦、野燕麦、早熟禾等麦田恶性杂草在本市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田块重发生或大发生。一般轻发生田…  相似文献   

13.
猪殃殃(Galium aparine)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发展蔓延较快,发生量和危害面积较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据最近两年的调查,除湖南省麦田面积较小,猪殃殃发生量较少外,其他六省市麦田程度不同地遭到猪殃殃危害,发生面积4895万亩,占六省市小麦播种面积13620万亩的35.94%。其中四川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33.33%;湖北省发生面积13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48.15%;安徽省发生面积15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0%;江苏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5%;浙江省发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莱州市麦田杂草扁穗雀麦(BromuscatharticusVahl.)大面积发生,全市发生面积1.5万hm2,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37.5%,其中较重发生的面积400hm2。据笔者调查,受害田内平均有该草7.5株/m2,重者达十几至几十株,以致在田内形成“草坪”。扁穗雀麦发生面积之广,发生程度之重,在莱州历史上尚属首次。扁穗雀麦,俗称“野麦子”,为禾本科一年生或两年生杂草,以往多发生于田边、沟边,麦田内很少发生。其外形及生理特性与小麦非常接近。成株高达100cm,秆丛生,叶条形,叶鞘密被白毛,叶舌干膜质;穗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认识棉田杂草种类和危害,减少除草投资,针对我市移栽棉花的实际布局,开展了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与化除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一、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一) 棉田杂草的危害情况我市常年植棉23万亩,均为育苗移栽。棉田布局大致有两大类:8万亩为麦棉连作纯棉区,15万亩为稻麦棉夹种轮作区。杂草与棉苗争肥水、争光照、争空间、带病虫,影响棉苗的正常生长。1982年我站调查10个乡62块棉花床地,代表面积515.2亩,每0.11平方米有杂草20~40株的占46.5%,41~60株  相似文献   

16.
野燕麦(Avena fatua L.)近年来E成为我区油菜和小麦田的恶性伴生杂草,发生危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8.7%,田间密度达15—300万株/亩,每年粮油作物产量损失在1千万公斤以上。为此,1985—1986年在油菜田进行化学防除野燕麦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区设在土地平坦、肥力一致、野燕麦发生严重分布均匀的伊犁黄油菜田。栽培管理与大田相同。小区面积15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对照重复6次)。结果见表。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发生动态据1949~1989年统计资料分析,自1949~1963年河北省小麦黑穗(粉)病常年发生面积700万亩左右。小麦散黑穗病穗率一般1~3%,高的10%以上;小麦秆黑粉病株率一般5~20%,严重地块达60~80%。经过大力推广石家庄407、石家庄54、丰产5号、农大187等品种,以及推广赛力散,西力生等药剂拌种,到1964年基本控制了小麦黑穗(粉)病的危害。随着汞制剂禁用和药剂拌种面积减少,70年代初小麦黑穗(粉)病再度回升,1973~1979年发生面积在近400万亩。进入80年代,每年都有局部地区流行成灾,1981~1983年,每  相似文献   

18.
张凤景 《植物医生》2009,22(2):41-41
冀州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为2万hm^2,历年以来,并未发现节节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在麦田造成危害。2002年首次发现节节麦危害,之后逐年增多,到2008年发生面积达1,4万hm^2,其中重发生面积2666.7hm^2,发生范围已遍及全市11个乡镇,全市草田率38.5%,一般密度每m^2为2.3株,最高密度7.2株。从调查情况看,目前节节麦、雀麦恶性杂草虽然密度较低,但由于该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适应性强,繁殖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部分麦田已成为优势杂草种群,对冀州市的小麦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邵开勋 《植物保护》1985,11(3):46-46
小麦白粉病是我县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自1979年以来,随着小麦品种退化、密度加大和偏施氮素化肥,加之气候适宜,小麦白粉病连年严重发生。1981年,108万亩小麦,发生白粉病面积达40多万亩,成灾面积近10万亩左右,千粒重降低4.25%。82年全面推行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使84年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减少到2.1万亩,  相似文献   

20.
猪殃殃是一种恶性杂草,为茜草科猪殃殃属植物。在淮阴地区主要危害三麦、油菜、蚕豆等夏熟作物,初步调查发生面积约占三麦面积的10%,达70万亩左右。猪殃殃对小麦生长危害最大的是使小麦成穗数减少,对粒数和粒重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