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2011—2020年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近5年病害发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晚疫病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均占首位,是威胁当地马铃薯安全生产的第一大重要病害;害虫发生总体较平稳,蚜虫和地下害虫发生有上升趋势。病虫害发生出现的新特点,与近年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替代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恩施自治州主要夏粮作物,种植面积占农田65%,总产占754%。80年代后期,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危害严重,常年发病近7万hm2。1992年推广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显著,对确保马铃薯丰产起了重要作用。但甲霜灵对疫霉菌作用位点单一,连年大面积单一多次使用后,病苗易?..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年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监测表明,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田间温、湿度有关。春后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和雨季的到来,晚疫病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病害流行盛期。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山西省北中部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流行性病害.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忻州市的大发生频率增加,病害流行面积增大,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务川县除水稻、玉米以外的重要粮食及饲料植物,近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43万hm2,春播为1.2万hm2,秋播0.23万hm2.马铃薯晚疫病是该县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重的在30%以上,常年发生面积4 667 hm2,产量损失l 750t左右.晚疫病菌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青椒、茄子等造成危害.多雨、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抗晚疫病遗传工程研究获得重大突破马铃薯晚疫病是由卵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引起的马铃薯毁灭性病害。由于该病危害马铃薯块茎全世界年损失达17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我国马铃薯因晚疫病危害年...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 鄂西南山区常年发病较重,秭归县200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8 400hm2,晚疫病发生面积2 800hm2.由于农民对病害认识不足,一般用传统杀菌剂防治或不防治,导致晚疫病为害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重庆市的特色农作物之一,也是集口粮、加工、菜用等多用途的作物,种植面积达26.7万hm2,产量居全国第六位。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近年来,由于品种抗性降低、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原因,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年均发生面积在8万hm2左右,每年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达50%以上。尤其是2007年全市晚疫病发生面积达12.3万hm2,成灾面积3.9万hm2,绝收0.87  相似文献   

12.
1990年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发生面积14.5万亩,其中发病程度达四级的8.1万亩,占总发生面积的55.9%,发病程度2~3级的6.4万亩,占总发生面积的44.1%,总平均减产损失15%,总计损失马铃薯3.3万吨(烂薯),折经济损失456.8万元。其大流行的原因:一、气象条件适宜,有利发病1990年6月下旬至7月底40天总降雨量289.8毫米,比近20年(1970~1989年)平均值多140.6毫米;雨日24天,比20年平均多4.5天;空气相对湿度76.2%,偏高平均值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严重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病害之一。由于品种多不抗病,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控制该病害。为了提高用药的时效性,将信息技术与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相结合,设计并组建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www.china-blight.net)。该系统由"中国晚疫病实时分布"、"未来48小时不同区域晚疫病菌侵染危险性预测"和"晚疫病化学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构成,此外还包括"晚疫病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化学药剂库"、"其他病虫害"、"问题与经验交流"和"用户田间管理电子档案"等知识信息与服务功能。通过对2009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一作区6-7月份病害侵染时段出现次数与晚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预测信息与病害实际发生程度相符,该系统可以用于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穗颈稻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高产耐肥杂交水稻普及后,随着插秧密度和施氨水平的提高,更加重了该病的发生流行。1985年该病在勉县大流行,全县1.3万多公顷水稻发病5300多公顷,损失稻谷500万公斤。穗瘟的发生流行除与品种(组合)的抗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的加工型番茄大面积发生晚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面积1.43万hm2,造成产量损失63.89万t。本文介绍了晚疫病、日灼病发生概况,对其大流行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该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连续10d的阴雨是诱发晚疫病大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彬 《植物医生》2010,23(5):16-17
<正>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因晚疫病为害大量死亡,减产一半,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该病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  相似文献   

17.
黑条矮缩病是危害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重要病害。我地区50、60年代曾一度流行,70年代基本灭绝,近年来又逐渐发生危害。如金华县罗埠等镇1995年近533.3hm2晚稻发生黑条矮缩病。1997年发病面积扩大到1000hm2,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应用1991-200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437%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气候预测模型,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并预测其发生趋势,为马铃薯病虫害分区域防控提供依据。对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情况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面积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总体趋势。除了2008年外,历年病害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均明显高于虫害。马铃薯主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环腐病。其中,晚疫病在北方一作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大,年均损失产量超过12万t。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蛴螬、金针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其中,蚜虫为害最重,年均发生面积391.58万hm~2次,年均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超过1.5万t。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加重,成为马铃薯生产的1个重要障碍。 中国南方雨量大,雨季长,晚疫病流行频率高而严重。北方年降雨总量较小,但是雨季集中在7、8月,正值马铃薯的结薯期,一旦流行,减产仍很严重。加之,北方的许多马铃薯产区是全国的种薯基地,晚疫病流行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种薯带菌率高,也成为用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